浅谈阿胶补血止血功效在中医古方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2 10:51:53

浅谈阿胶补血止血功效在中医古方中的应用

【关键词】 阿胶;止血;古方

阿胶(colla Corii Asini)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其性味甘、平,具有滋阴润肺,补血、止血等功效。主要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肺燥咳嗽,痨咳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等病证。鉴于阿胶应用广泛,历史悠久,本文仅就阿胶的补血与止血功效在具有代表性古方中的应用做以简明阐述。

阿胶的应用首载于唐代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中卷第六下焦虚寒方六首里的伏龙肝汤一方中,该组方中用伏龙肝(五合),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炙),干姜(二两),黄柏(五两),黄芩(二两),牛膝根(二两),烧头发屑(一合)。以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阿胶更煎,取胶洋,下发屑,分三服。其中伏龙肝辛温,专入脾胃,善于温经止血,治疗下焦虚寒;阿胶性味甘、平,归肺、肝、肾经,能够滋补阴血而止血,与伏龙肝配伍,一则通过补益有形之血以助伏龙肝温经之功效,另一则借阿胶补血之功效使下焦血脉充盈以助伏龙肝温经止血,二者配伍巧妙,相得益彰,共建温经散寒止血之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下焦虚寒损,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利不利。在宋朝张锐所著《鸡峰普济方》卷第十一妇人崩漏篇中所载温经汤一方以吴茱萸为君药,入肝经血脉以散寒止痛;借桂枝通行十二经脉之功效以助吴茱萸温经散寒止痛;该方中共用阿胶、当归、白芍、麦冬一则滋阴养血以补冲任之虚损,另则助阿胶补血以止血之效;再配人参、甘草、半夏、生姜益气健脾和中,以资生化之源,以达到益气生血摄血之功;诸药合用,共建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从而达到治疗冲任经虚,血气不足,小腹久冷,崩中不止,漏下赤白或曾半产,瘀血在腹内,绕脐撮痛,相引腰背,咳唾涎,唇日干燥,五心烦热,奄忽眩冒,寒热倦怠,月水过多,及过期不至不成妊等证候[1]。宋代钱乙撰《小儿药证直诀》里所载补肺阿胶汤一方中,重用君药阿胶以滋肺阴润肺燥,养血止血;配以臣药马兜铃、牛蒡子以疏风清肺化痰,降气平喘;佐以糯米、甘草补脾益肺,培土生金而保肺,与阿胶合力,补肺宁喘之功愈增,在甘草调和诸药下,既可润肺补虚,又能清肺解毒,宁嗽止血,对于肺阴虚有热,久咳不已而痰粘不易咯出,痰中带血者,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无论小儿或成人均可用之[2]。明代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卷第六十一所记载的胶艾汤古方中,在四物汤基础上多加阿胶、艾叶、甘草,其中阿胶养血止血,艾叶暖宫止血,二药与地、芍、归、芎合用,增助四物汤调经安胎之力,善于治疗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明代朱棣《普济方》卷一百八十八所载艾叶汤这一古方中,用二升水将青柏叶(一把),干姜(二片),阿胶(二片炙)三味中药煮至一升,去滓,别绞马通汁一升,和煎取一升,绵滤通,一服尽之。方中柏叶苦涩而寒,取其苦降折逆上之势而又收敛止血。干姜温中助阳,令阳气振奋而摄血;配伍阿胶一则借其补血止血之功以共凑该方温中止血之效,另则用阿胶平衡干姜温热之性和柏叶寒凉之性,以防干姜温热过甚所致的耗血动血,以适应虚寒性出血,因此被誉为中焦虚寒之吐血的代表方剂。在明代朱棣所著《普济方》卷一百八十八中记载用黄土汤一方治疗吐血的病证中,以灶心土为君药,辛温而涩,温脾阳且收敛止血。干姜、桂心温阳健脾,扶脾阳以复统摄之功,同为臣药,君臣相伍,可收标本兼顾之效。方中加入阿胶、生地黄滋养阴血而止血,既可补己损之阴血,又可监制干姜、桂心之温燥伤血,阿胶、生地得干姜、桂心又无腻滞之弊,再与甘草诸药配伍,共奏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3](文乐敏. 黄土汤临床新用.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94-95)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一书所载猪苓汤一方中,以猪苓为君药利水渗湿兼以清热,同时加入茯苓、泽泻以助猪苓利水之功,加入滑石清热而增其利水通淋,此外还佐以阿胶滋阴补血而润燥,兼防大量猪苓、泽泻等药利水而伤阴,并已止血。诸药配伍,以渗利为主,兼施清热,加入阿胶以助滋阴补血而止血,使该方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在临床上多数用于治疗热淋、血淋,小腹满痛,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等水热互结之病证。此外,在张仲景《伤寒论》一书所载的黄连阿胶汤古方中,以黄连、阿胶为君药,黄连味苦性寒,直折心火;阿胶甘平,滋阴润燥,二药配伍,一则滋阴补肾养血止血,一则清心降火,同时配白芍以酸寒养血敛阴,且得阿胶之助以增益水之力;此外,佐以鸡子黄养心安中,与阿胶配伍以增强滋阴养血之效,诸药相合,使阴复火降,心肾相交,以达滋阴降火,除烦安神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脉络、心肾不交之失眠等病证。此外,清代吴仪洛《成方切用》卷八上所载清燥救肺汤一方中,以桑叶为君,轻清宣泄肺中之燥热,并可止咳;以石膏、麦冬为臣,清肺热兼润肺燥;杏仁、批把叶以利肺气宣降;佐以阿胶、胡麻仁养阴补血润肺,使肺得濡润之性,同时取阿胶之止血功效,以防燥热伤及肺阴,灼伤血络;甘草调和众药,诸药相伍,肺热得清,气阴得复,共奏清燥救肺之功。临床上用于治疗头疼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等燥热伤肺重证。

基于以上所列代表方药,纵观古、近代医家应用阿胶的多首方剂,不难发现,取阿胶补血、止血之功效较多,且大多数将其运用于中医血证的治疗中。血证是涉及多个脏腑组织,而临床又极为常见的一类病证。它既可以单独出现,又常伴见其他病证的过程中。《济生方・失血论治》认为血证可由多种原因导致,“所致之由,因大虚损,或饮酒过度,或强食过饱,或饮啖辛热,或忧思恚怒”,而对血证的病机,则强调因于热者多。《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亦认为失血主要由热盛所致。《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内容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是通治血证之大纲。鉴于以上医家对血证的认识,我们推测,阿胶性味甘、平,入肺经,具有滋阴润肺之功,因此能够起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用;同时,阿胶具有补血之效,通过滋养阴血以充盈脉管,成为气之营养物质和载体,进而达到“血为气母,气为血帅”之功用;此外,阿胶兼有止血之力,一者通过止血之功,另者通过其补血以

养气来助气摄血,使之在脉内运行,从而达到治疗血证的目的。可见,古往今来众医家大多运用阿胶来组方用药以治血证,实为明智之举。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阿胶的补血作用可能是因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所致。阿胶中的甘氨酸通过调节血清铁,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精氨酸可使机体生长素攀丸酮分泌增多,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苏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均有生血作用;阿胶还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和大量的动物蛋白,是一种极易吸收的铁补充剂,长期服用可使机体内铁元素的摄取量增多,恢复铁元素在体内的生理功能,达到有效控制缺铁性贫血。铜为数十种酶的重要成分和红血球的组成元素,同时促进铁的利用和造血过程,并参与免疫机制和加速弹性蛋白的合成。因而服用阿胶,可补充机体必需的铜元素,并能加速铁的吸收和利用,使吸收的铁与锰等微量元素协同产生生血效应。然而,此学说是阿胶的传统药理学说,必需氨基酸理论不能解释阿胶的补血、补益作用优于其他类似含18种氨基酸的生物物质。又微量元素尽管与治疗营养缺乏性贫血有关(如Fe , Cu等元素),但一般仅与体内多种酶活性有关,况且微量元素过多吸收尚有可能导致中毒。由此很难用此学说解释阿胶广泛的药理作用[4]。为此,郭成浩等人认为,阿胶含多样成分,均可形成聚负电子基结构,即含有较多的负电荷。这种结构的大分子物质无需进人体细胞内,仅通过细胞外间质的代谢即可调节细胞的功能,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再生,改善细胞微环境,参与生理与病理过程[5]。此外,阿胶对造血系统可能系其含胶原蛋白对造血干细胞的有益作用;所含糖胺多糖对细胞增生、造血系统的组织分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6]。李宗锋等人的动物实验报道,阿胶具有抗贫血作用[7];姜恩魁等人从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到阿胶能使末稍血中血小板数增多,具有促进凝血的作用[8]。进而从现代医学层面证实了阿胶具有补血止血之功效。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被列为上品,从古至今药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的阿胶,均作为补血止血的良药。因此,笔者认为以现代医学的实验技术为载体,着力将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对其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分子水平等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必使阿胶这味中药中的瑰宝更好的为全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吴桂芳,梅晓萍.温经汤的临床应用体会.陕西中医.2002.

[2]倪菊秀.董廷瑶用补肺阿胶汤治疗小儿肺虚久咳.中国医药学报.2004.

[3]文乐敏.黄土汤临床新用.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作者简介:张雅月(1982~ ),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门脉高压食道静脉破裂出血11例治疗体会 下一篇:卵巢癌转移阻塞股静脉误诊为双股静脉血栓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