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在手法上的现代表象

时间:2022-10-02 09:46:00

传统在手法上的现代表象

摘 要:现代建筑从表面上看似乎完全脱离了传统而另起炉灶。但其实文脉没有断,具体的美学原则依然适用。只是因为建筑语言发生变化,表现形式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本文便试着阐述并举例说明了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是怎样用不同的建筑语言来表现相同的美学原则的。希望启发读者从传统建筑中吸取精华,来指导和创新现代主义建筑实践。

关键词:建筑语言;现代主义建筑;传统

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提出的“坚固、美观、适用”的建筑原则,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世世代代的建筑师的建筑实践。现代建筑也不例外。19世纪中叶以来,为反对新古典主义的“复辟”,加上工业革命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催化作用。在以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赖特等先锋的带领下,以威廉·莫里斯的红屋为发端,建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建筑进入了现代主义的新纪元。现代主义建筑以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点——水平长窗、底层架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屋顶花园——和密斯·凡德罗的玻璃盒子、流动空间为典型形象,在格罗皮乌斯等建筑教育家的推广下,现代主义建筑的浪潮迅速在全球蔓延。

表面上,现代主义建筑与传统建筑——无论是欧洲的石材、柱式体系还是亚洲的木材、斗拱体系——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以至于现代主义建筑像是横空出世。实际上,现代建筑依然遵循了基本的美学原则,在很多方面与传统建筑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由于建筑语言的大相径庭,导致这些美学原则与建筑经验的表现形式有所出入。下面,我就试着透过现象,从本质上挖掘他们之间的联系。希望启发读者从传统建筑中吸取精华,来指导和创新现代主义建筑实践。

一 现代派建筑语言及其哲理

现代主义建筑虽然表面上看大都是方形玻璃盒子,但却通过结构线形成的线条的疏密关系与裙房等不同的盒子的方位及大小对比中体现建筑哲理。同时也可以通过材料运用、细部处理来表达。

二 建筑语言改变,建筑经验传承

西方古建筑,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还是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建筑,都常常在立面设计上经过几何分析,或者说“数”的分析,而使建筑物获得隽永的美感。对于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几何分析虽然是后人“强加”的,但美的建筑物往往都能经受视觉上的推敲。从美学上说,现代建筑也可以通过几何分析法去分析、去创造。但现代建筑一般不把立面单独考量,而是从立体上、空间上去考虑。在西方的古建筑中其实也有在立体上去考虑的,比如罗马的圣卡罗教堂,它的立面不是平的,而是有弧形的凹陷与凸出。相比之下,现代建筑更擅长于从立体和空间上去创造建筑。荷兰乌德勒支的施劳德住宅可以堪称是一个个几何块体的组合。这使它具有时间性这一属性,所谓时间性,即对这幢建筑的整体感受得从不同的视点才能完成;赖特的流水别墅经概括也是通过水平横向、水平纵向、垂直向上三个块体的对比而成。当然,流水别墅的对比手法还体现在材质对比和明暗对比,这里不作详细分析。总结以往建筑外轮廓线的经验,向上抛物线型——即轮廓线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表现出欣欣向荣或崇高的感觉,比如埃菲尔铁塔、人民英雄纪念碑;向下抛物线型则具有沉静、遁世等感觉,比如大雁塔。如果现代建筑的外轮廓线用几个控制点的连线来表示,则可以运用传统建筑的这一经验了。古代建筑常常是完全对称,而现代建筑则遵循动态对称,像德国包豪斯校舍并不完全对称,但它却以“视觉重心线”为轴线获得平衡、协调的感觉。

三 用中国古建筑的手法指导中国现代建筑国际性兼顾地域性的实践

以苏州拙政园中的香洲为例。如下图,整体比例上,各部分既明确又和谐,从左至右依次为平台、外廊、廊厅、楼。映射到现代建筑语言上则是通过不同部分空间体量上的对比或水平延展与竖直提拔的方位对比来区分,再通过占主导地位的空间统摄所有空间,形成既明确又和谐的形式。

图片来源与说明:图片均来自《建筑设计手法》

关于虚实处理上,横向上看,从平台(无遮挡、无防护)到外廊到廊厅(有遮蔽,防护栏杆变多变密)越来越密闭,最后到达楼的部分为实;纵向上看,基座为实,栏杆、门窗为虚,富于变化。若采用现代建筑语言,则可以通过开敞空间、灰空间、密闭空间的过渡形成对比。同时,通过运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开洞,或者位置的疏密关系,也可以形成虚实对比。

中国江南传统的粉墙黛瓦和近年来惯用的白灰粉刷墙与红砖的对比也和现代建筑中对比、统一的手法不谋而合。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东西向通常为实墙,南北向为通透的门窗,为虚。所以汉语用“东西”指实物便是建筑语言上升到生活、哲学语言的例子。之所以有这样的形象,是在长期的经验总结后趋利避害的结果,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南北向能利用温暖的阳光与气流;而东西向常常为恶劣的气候条件。现代建筑以及当前十分流行了旧房改造Loft项目都对阳光十分渴求,好处是整个室内很敞亮,同时也产生了,气温控制好阳光暴晒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在传统建筑中汲取经验,在通风、阳光温和的方向开大面积窗,在不易控制,气候不稳定、或阳光直射的方向砌墙,这样既保证室内阳光充足,又能节省空调设施的能源。还能产生虚实对比的效果,一举两得。

我国古代往往把女子的闺房设在楼上。要去那里,得经过好几个层次(客厅、楼梯、楼上过道、卧房),足见其私密性。现代建筑中一些具有私密性的空间也可借鉴这种方法,通过增加通向该空间的层次。例如,要到主卧的浴室或卫生间需要从过道穿过卧室、衣帽间以及二层门户,起私密性便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建筑设计手法》,沈福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

[4]《lofts-空间中的生存》班克斯。

上一篇:关于“擦擦”模具的设计美学研究 下一篇:数码技术对广告摄影的影响分析及其融合策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