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言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10-02 09:38:33

浅析语言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摘 要]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一种常见现象。作者在强调母语迁移必然性的同时,着重分析母语迁移的表现,并探索在外语教学中如何促成母语正迁移,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母语迁移;外语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91-1

一、语言迁移理论

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程。语言迁移是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提出来的,Lado指出“人们倾向于把他们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形式、意义以及它们的分布迁移到外族的语言和文化中去。他们在主动运用外语时,例如说外语和在外族文化活动中是这样,在接受外语时,例如理解本族语者的语言和文化事业是这样。”根据Rod Ellis的观点,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语言迁移可以分为两种, 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是指在外语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某些形式,刚好这种借用符合外语的习惯,结果是正确的。而负迁移则刚好相反,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或者不被该语言的本族人所接受。负迁移也叫干扰。Tom Scovel指出,当两种语言在某种结构上出现不同时,不同点往往成为了学习者的难点所在,此时就容易出现负迁移现象。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迁移影响是不可能完全摆脱的。母语的负迁移也是不可否认的,它对语音、语义、句型、语法形成干扰,是学习者在母语的影响下难以掌握地道的外语。

二、语言迁移的分类

由于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语言的迁移就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各个层面上,如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等。

(一)语音迁移。英语和汉语之间在发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为这两种语言完全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对两种语言中得一致性或相似性做出判断时,在两者之间建立等同的关系。

(二)词汇迁移。词汇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是最早的、也是大量发生的现象,尤其是完成了母语习得过程的学习者,当他们开始第二语言习得时,他们会自然地用大量的母语词汇去帮助理解第二语言的词汇,使这些单纯的、抽象的符号变成具体的、有含义的概念。虽然人们在语言的使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相同的。

(三)句法迁移。由于英语和汉语里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句法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英语属于形合型语言,有形态变化形式,相对固定的词序和丰富的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属于意合型语言,没有词形的变化。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严密规范,句式呈聚集型;汉语主谓结构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句式呈流散型;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型合,复合句是英语的特色,而连动句,流水句时汉语的特点。

(四)语用迁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由自主地参照母语中的语用方式,并将这一方式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这就是语用迁移的基本原因。

三、母语迁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中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文化模式进行思维。既然母语影响在所难免,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让学生从对比中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从微观到宏观结构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教学中适当地做些汉英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白造成错误的原因,逐步地克服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从而学着用英语文化模式进行思维。

(二)有意识地使目的语与母语反复相结合,使语言信息进行内化,努力实现从自觉地输出升华为不自觉地输出。学生除次碰到目的语的生词时,不会完全理解它的意义。神经语言学认为,对于学习者的大脑神经而言,这个生词只是第一个引号刺激,没有起到第二信号刺激的作用。随着这个词与母语相结合,多次反复,学习者才可以形成反映客观本质的概念。

(三)有意收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补充材料,以促使正迁移的发生。冯忠良指出,定势可促进迁移,也可阻碍迁移,如果后面的知识与前面的知识属同类课题时,定势就会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补充中文材料时,必须注意要与英文材料在内容、题材或者体裁上的一致性,这将有助于学生增长相关的背景知识,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而后促成知识技能的互为迁移。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尽管现在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层出不穷,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还没有找到。实际上,各种教学法流派各有所长,但教学途径从根本上来说不外乎演绎式和归纳式两种。根据克拉申的监察假说,演绎式似乎根接近于“学习”,归纳式根接近于“习得”。对于语音教学和语法教学而言,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规则和形式先行的演绎式教学,以求得相对的精确。

总之,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母语知识,遵循学习的迁移规律,促使他们的知识技能的正迁移,这将大大地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但这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2]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1997.

[3]Gass, S. & Selinker, L.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 [M].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1.

[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张郁,男,汉族,西安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上一篇:运用“乐学―善思―会学―致用”理论促进初中... 下一篇:南京国民时期文官考试法律制度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