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努力建设教育强区

时间:2022-10-02 08:55:12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努力建设教育强区

摘要

福州市仓山区深化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加大学校硬件建设;统筹协调各类教育,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创建多元文化,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并出台系列保障政策,有力促进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学校文化;教育公平

福州市仓山区位于市区南部,总面积142平方公里。1996年之前,仓山区的区划仅限烟台山周边,不到4平方公里。目前,全区辖有8个街道、5个镇,共有87个社区居委会和102个行政村。由于地势平坦,又处在城乡结合部,仓山区的房地产业、工业发展迅猛,新区开发、经济发展也使得近年来人口激增。根据2010年福州市人口普查,仓山区常住人口762746人,占福州市(含五区八县)常住人口的10.72%。根据福州市2013年12月27日的全市(含五区八县)流动人口情况统计,仓山区省外流动人口180290人,占福州市(含五区八县)省外流动人口总数的21.49%,是福州市省外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省内流入仓山区的有98333人,占福州市(含五区八县)省内流动人口总数的20.92%。仓山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总计达到1041369人,真正有户籍的人口仅有484489人。自从1996年区划调整之后,区属中学增加到12所,小学从原来的13所骤增到78所,后因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原因,撤并和新建了一批小学,调整至65所。幼儿园从58所增加到183所。这些新增加进来的中小学、幼儿园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生源复杂,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之间形成很大的差距。仓山区教育局管理的摊子大,承载的任务重,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仓山区建立了由区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机制,人事、编制、教育、财政、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工作,加强联动,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相继出台了《仓山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仓山区2011-2013年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规划》《仓山区关于开展区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方案》《仓山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仓山区教育局坚持以办人民满意和师生幸福教育为目标,突出“抓均衡促公平、抓质量创特色、抓队伍树形象、抓稳定促和谐”的教育发展主线,致力改革创新,致力优化管理,致力内涵发展,有效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均衡、优质、高效地发展。

一、坚持“优先发展”理念,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实现办学条件大改善

仓山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薄弱校点多面广,八成以上的学校都面临着加固、修缮、拆除、重建。对此,仓山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把教育发展纳入本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十一五”期间,仓山区共投入教育经费10.3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49.7%,

“十二五”期间,仅2011年至2013年财政的教育支出就达13.5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25%;投入教育建设的资金将近3亿元,学校建设项目列入“五大战役”重点项目、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得到大力推进。

1.学校布局更加优化合理。2000年以来,随着福州市“沿江向海、东扩南进”战略的深入实施,大量商品房、安置房(保障房)落地仓山区,教育配套建设也不断完善,旧城改造、新区开发配建的学校有19所。近三年,仓山区还完成金山七期、江南水都杰座等配套小学建设,投入资金达2.74亿,竣工总面积达6.7万平方米,增加学位近7000个,有效缓解金山等片区激增的生源压力。针对学前教育相对薄弱的问题,2011年仓山区政府将学前教育工作列入区长办公会议专题进行研究,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从选址、资金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以大力扶持,公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也已经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短短三年增办12所公办园,新增学位近3000个,学前三年入园率从2011年的95.78%提高到2013年的98.78%,基本实现镇街公办幼儿园全覆盖的目标。

2.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成。2009年启动校安工程以来,截止2013年底,仓山区共投入建设资金2.23亿元,完成了仓山小学教学楼、胪雷小学一期工程等29个拆除重建及改造修缮项目,重建面积5.63万平方米;完成了城门中学初中部教学楼、仓山实验小学1号教学楼等46个加固项目,加固面积7.12万平方米。全区的校安工程加固项目已全面完成,提前并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仓山区的五年校舍安全工程考核任务。

3.加大中小学教学仪器标准化配备。2011年以来,仓山区投入中小学配备电脑、图书、学科器材实验仪器及班班通设备等项目的经费近2800万元,全区中小学的教学仪器配备生均比大大超过省颁标准。中小学班班通覆盖率已从3年前的28%提高至94.6%,农村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分别达7.69:1和10.08:1;农村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36.64册和22.38册。全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大改善,所有中小学都已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评估验收,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初步均衡的目标,即将迎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二、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统筹协调各类教育,实现齐头并进大跨跃

仓山区委、区政府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教育发展策略,不断积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实现各级各类教育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1.提高优质幼儿园覆盖率。仓山区的学前教育在量的扩充基础上不断实现质的提升。近几年来,积极探索“板块融合、强弱搭配、地域邻近”的幼教片区管理模式,将全区幼儿园划分成四大片区,形成了以片长负责制为核心,以公办幼儿园为龙头,协作共进的良性管理机制。积极创建示范园,并设立区级示范园奖补资金,激励创先争优,2011年以来新增各级各类示范园24所,省市区示范园覆盖率从6.7%提升至22%,在示范园就读的幼儿数达到30%,公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得到突破性 发展。

2.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在2011年实施小片区管理的基础上,2012年《仓山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出台,颁发了《关于深化小片区管理试行工作的意见》。全区以优质校、乡镇中心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村完小形成15个交流片区,片区龙头校在教育教学、校园文化、三风建设、班级管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安全教育及事故防范等方面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资源平台与一般校共享,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学、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福建省名校麦顶小学与仓山区第二中心小学、朝阳小学组成小片区教研共同体,坚持每周一次的学科教学教研,探索灵活多样的“同研一节课”“一课多轮”等教研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麦顶小学还派出了5名业务娴熟的骨干教师深入到仓山区第二中心小学和朝阳小学进行教学交流,为片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发挥了传、帮、带的引领示范作用。福建省名校仓山小学与南台实验小学、施埕小学组成小片区,并把建新镇的凤岗小学办成分校,这三所挂钩校互派教师8名,两年轮岗一次。平时,小片区之间频繁开展公开课交流和教研活动,有效提升了挂钩学校的教学质量。坐落于国际会展中心之南东部新城区的潘墩中心小学,长期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先后为仓山区输送多位学校管理人才,培养出许多学科教学骨干。作为大片区的龙头校,潘墩中心小学把所辖的7所完小中相对邻近的学校,再划分为几个教学小片区,通过校级研训、小片区研训、大片区研训的三级教研网络,层层选拔和认定一批称之为“双十双五”骨干教师,即选拔认定十个语文、十个数学、五个英语、五个综合科的骨干教师,定期开展片区开放日活动,发挥骨干教师在大片区、小片区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各校均衡发展。仓山区还同时将民办中小学也逐步纳入片区管理试点,有效提升各类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目前,全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均达100%,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0.5%之内,初中毕业和升学率分别达100%、96.7%。城门中学、盖山中学等一批薄弱中学经过提升,已评上福州市初中素质教育目标考评优胜学校,全区中小学全部提前通过“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初步均衡”的考核评估。

3.大力发展普高与中职教育。区属2所高中先后通过省二级、省三级达标校评估,第四十中省级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已通过中期评估,还总结推广了中青年教师论坛微格教学课题研究成果;城门中学在强化名师培养、提升课堂效益、帮扶贫困学生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以“观鸟陶情操,爱鸟育人品”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学校特色、区域多样”的普高发展格局,在区属高中生源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依然实现高考95%上线率。同时,区管辖的2所中职学校(环保职专、跨洋职专)作为省级、市级重点中职学校,积极开展中餐烹饪专业和环保园林专业改革试点,并长期与高等院校、企业密切协作,不断拓展办学途径,增办6个五年专专业,并充分利用众多企业办实训基地和建立广泛的就业推荐网络,使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得到强化,中职校学生毕业率已达94.5%,并实现就业率100%。

4.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仓山区加快对民办学校教师、师范毕业生及社会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有效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同时,对无证办学进行清理整顿,加大规范办学的扶持鼓励力度。针对民办幼儿园数量众多、良莠不齐的现状,建立民办园准入及年审制度,修订出台《仓山区民办幼儿园年审审核标准》,严格年审及分类定级评估,逐步规范民办园办学行为。足额拨付民办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并将民办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费、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校方责任险等纳入区级财政年初预算,有力保障了民办教育的正常运转,实现公民办教育互补共赢的良性发展态势。目前,全区正规民办教育机构已达245所,其中,幼儿园155所、中小学4所、培训机构86所。

三、坚持“人才为先”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实现师资队伍素质大提升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硬件是基础,教师队伍是关键。仓山区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教师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建立师德考评管理机制。仓山区教育局建立教师师德考评与绩效考核,与职称技术岗位聘任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将师德考评纳入一票否决制。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树立良好的教育者形象,区教育纪工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省教育厅《关于重申严禁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通知》,要求广大教师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加强督促检查,将严禁教师有偿补课纳入教师评优评先制度,并存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档案。各校也不断创新师德建设工作,如,坐落在南江滨的金山实验小学,招收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70%以上,学校开展以“敬业”为主题,师德与师能两手抓的教学管理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不畏惧生源的差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坐落在福州新区金山的仓山第六中心小学(麦顶融信小学),坚持“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每个孩子都能发挥作用,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未来”的办学理念,推崇爱心、细心、恒心、童心、责任心的“五心”教学,要求教师精心呵护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潘墩中心小学创建师德建设三步走的措施:一是再现形象,即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自我形象评价活动;二是树立偶像,即利用道德讲坛为平台,寻找身边的优秀教师,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推动自身师德再提高;三是完善形象,即以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根本,开展“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欣慰地送走每一个学生”的师德建设活动。郭宅中心小学凝练“郭小教师团队主流文化”,教师乐观豁达,积极有为,践行“教育为学生服务”的办学思想,倡导 “敬业、尚德、合作”的教风,彰显学校教师独特的精神气质。

仓山区还大力宣传无私奉献、爱生乐教的师德典范,举行师德之星、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优秀教师、最美农村教师等一系列评先评优活动,传达正能量;2012年以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有50多人荣获省市级各类先进称号,400多人被评为区级先进教育工作者。

2.建立城乡师资均衡配置机制。仓山区全面实施城乡教师在工资待遇、编制标准、岗位比例、招考评聘以及退休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六统一”政策,同时设立农村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专项补贴,并向边远学校的教师倾斜。率先在全市实行“新招收教师在城区优质学校或乡镇中心校跟班学习一年再回到农村校任教”的做法,切实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同时,创新性地采取“联校走教、联片教研”举措,有效解决农村完小无编制配备所有学科教师的问题。仓山区还长期坚持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不同层面的教师进行交流,尤其是骨干教师要达到一定比例。自2005年实施城乡师资交流的帮扶措施以来,已有上千名教师参加了支教轮岗,极大盘活了城乡师资资源。尤其2011年以来推行的小片区内师资校际交流措施,两年时间近400名教师参加了校际交流。

3.建立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2013年仓山区出台了《仓山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专项设立名师名校长培养培训经费和岗位津贴,从基层遴选出来55位师德高尚、专业素养优良、发展潜能强劲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及校长,依托福建教育学院名校长培训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用三年时间,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观摩考察、挂职锻炼、学术交流等途径,对首批名师名校长人选进行全面培养和打造。区里还设立7个名师工作室,开展经常性的送教下乡、示范观摩课、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辐射带动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仓山区教育系统已经认定和参加培训的国家级和省市区三级骨干教师人数已达882人,骨干教师比率达28.2%。

4.健全教师全员培训机制。仓山区依托省市区教研机构大力加强各类岗位培训,2012年以来,受训教师达4000多人次,为全体教师轮训了一遍。广泛开展了技能大练兵、教学比武和基本功竞赛等活动,有力促进教师专业技术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专任教师持证上岗率及学历达标率均达100%。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进修得到保障,小学专任教师大专率达到9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率达到75%以上、高中(职教)教师本科率达到90%。

5.多种途径培养青年教师。仓山小学把青年教师队伍培养的经验概括为:用人,尽其所能;阅读,提升自我;搭台,亮出自我;亮剑,成就自我;表彰,认识自我等方面,鼓励青年教师走向成功,享受教育教学成功带来的教师幸福感。仓山区实验小学的前身为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2000年9月,新建迁址到仓山区先锋路10号,2000年就依托高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训练了一批年轻的教师,其中一批骨干教师已经走上了校长的岗位。学校骨干教师全区最多,教师资源竞赛、课例评选全区获奖最多,学校代表仓山区参加福州市教师技能大赛,占据竞赛的近一半科目。40多节课作为基础教育示范课,由中央电教馆发行使用。2013年,教师积极参加福建教育学院举办的省社科分论坛《教育梦想与教师专业成长》征文比赛,获奖论文达到4篇。先进的办学理念,过硬的师资队伍,使得仓山区实验小学成为福建教育学院小学校长、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实验基地和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创办于2006年的江南水都小学,教师平均年龄28岁,70%是近4年入门的新教师。学校从五个方面加强新教师培养的具体措施:①集中培训,请专家、本校骨干教师和名校一线教师开专题讲座;②技能比武,从教案编写到片段教学再到专家提高三个阶段,按照年度、按照学科进行,依次评奖公布;③七项基本功测评,测评三笔字、朗诵、口语、简笔画、教具制作等,每学期进行测评,常抓不懈;④师带徒,签订师徒协议,一带三年,见习期满,跟踪两年,师徒双边进行年度考核。⑤建立教师博客,成为师生交流探讨的平台。近三年教师各类获奖达到60多人次。⑥设立水都名师,将优秀教师的事迹进行展示。仓山第六中心小学(麦顶融信小学)属于金山新区新校,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化,学校的口号是“学校因为年轻,所以我们要奋斗;学校因为没有历史,所以我们要创造历史。”学校设立了青年教师培养的三大工程:一是青苗工程,针对刚参加工作1-2年的新教师,配备一位较年轻的“老教师”进行师带徒,以保证教学常规落实,教学问题有地方请教。学校要求新教师做好三件事:①“说”的分析,分析自身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不断发现问题,修正目标;②教师个人资源分析,要求教师拓宽学习视野,要善于摄取、吸收自己家属、学生家长或者周边朋友的知识经验资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③设立新师讲坛,每周三下午教师大会结束之后,结合自己的特长,新教师要给全校教师开20分钟的专题讲座,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二是希望工程,主要针对发展到胜任阶段、熟练阶段的教师,教龄3-5年,有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为更高一级的教师,能承担送教下乡的任务。三是校内名师工程,选送优秀教师到市级名师工作室学习,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到校外听课,支持教师参加高级别的培训。新教师快速成长,促使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名气越来越大。

四、坚持“特色教育”理念,创建多元的学校文化,实现内涵发展大加强

学校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是一个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造文化的场所,学校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精心设计、一贯倡导和长期培养,经过全体教职工身体力行,经过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坚持特色教育,构建独特的学校文化,实施人文教育、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是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仓山区各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地缘文化特色,从特色架构、环境设置、氛围营造、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齐心协力打造“国学仓山”。仓山区提出,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打造“国学仓山”,让国学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一大特色。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在省市经典诵读比赛中屡获佳绩,成为仓山区德育教育的一个亮点。同时,在全区长期坚持规范汉字书写特色教育,将“端端正正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教育紧密结合,在诵读中传承经典,在书写经典中传承文明,弘扬优秀传统。

上一篇:妙用几何直观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下一篇:给我活页夹,还你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