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四步教学法”

时间:2022-10-02 08:35:58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四步教学法”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项目,同时也是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整合体现,更是教师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标志。做好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可谓意义重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不想写、没啥写、没法写、写不好。这几点几乎成为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死循环,严重影响了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进行。笔者根据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从学生的写作目的引导、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方法指导、作文评价修改等几个角度入手,谈谈我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点认识,旨在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 语文 作文 教学 问题 策略

一、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写作欲望,解决不想写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任务,所以在学生看来,他们的学习就会为了应付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没有一点自己的兴趣在里面,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作文教学一样如此,教师很少会给学生说明作文的目的,而是简单的给学生布置任务,导致学生的反抗心理较强,没有写作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他们自己,为了能够学习到一定的技巧,在生活中得以运用。比如教师可以采取成果引导法:只要你们好好学习作文,那么以后你们的作品就有可能出现在教科书上,供千千万万学生学习!让学生逐步的积累写作兴趣。

其次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也就会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实现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二、重视素材积累,丰富写作对象,解决没啥写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认为放在作文写作中来事最恰当不过了。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那么是永远无法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的。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没什么可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没有了写作素材,写作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所以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视素材的积累,做好写作的准备工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加强方法指导,重视能力发展,解决没法写

尽管新课改将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课堂地位似乎有所下降,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缺乏学习方法的运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方法指导。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更需要教师教给他们一定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不断发展,解决他们不会写的问题。

很多教师都会指导学生去仿写,念一些经典案例给他们参考,但是在笔者看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再多的优秀范文也不如教会他们写作的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方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让学生知道怎么写,比如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习好课本的文章,小学时期的课文大都符合他们这个时期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对于课文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学习是最基本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本的表达技巧、写作技巧去进行再创造、再编辑,长此以往,就能够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四、做好指导评价,促进不断进步,解决写不好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其审美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篇作文,他们往往很难分辨其优劣,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作文的评价指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其作文中的闪光点、不足之处,让他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断实现作文能力的进步。

很多教师由于课时安排较紧或者时间不充分,对于学生的作文不太认真去看,草草一个“阅”字就过去了,难怪有些学生就抱怨“自己辛辛苦苦一个‘月’,老师轻轻松松一个‘阅’”,这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于教学的不负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因为这代表着他们对于教师的尊重,是学生近段时间学习效果的一个总结。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看到文中的闪光点,多他们的作文多作优评,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不断进步;对待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就要引导他们戒骄戒躁,不断鞭策他们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另外针对一篇作文,教师不能“雨过地皮湿”式的进行,而是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再次的创作,改进之前的一些不足,引入自己的一些新的思考,对于作文的写作精益求精,这也能够实现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谭新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初探《湖南教育:综合版》2002第4期

[2]魏桂申.搞好小学作文教学之思考《教育艺术》2011第1期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简谈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中专语文的教学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