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02 07:57:24

创设生活情境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摘要: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解决语文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突出其时令性和时代特征,保持和疑难问题所蕴含情境的相似性。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直观、精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91-01

1 创设生活情境的必要性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疑难问题的解决,往往比较棘手。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的揣摩,常常是教师方法用尽,学生不得要领。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教师干脆教给学生答案,让学生去死记。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学生毫无兴趣可言。产生这种现象,除了作品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太远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差。

运用语言的还原来理解语言,是语文教学中解决难点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可初中生由于受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的制约,他们把语言材料的难点问题还原成生活情境的能力较差。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某些难点问题的理解发生困难时,教师应根据这一难点问题创设十分接近这些语言材料描述的意境的生活情境,将难于理解的问题和生活情境进行对照,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来理解难点,感悟作品语言,从而实现语言的还原,来达到攻破“瓶颈”的目的,这也就是语文教学中解疑释难的有效途径,它常能使学生瞬间即悟,从而产生牢固的记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 创设生活情境解决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与平常的语文情境教学法有着明显的不同

情境教学法诸如生活展示情境、表演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等等,是就整篇课文展示的情境。其情境也都是作品内容的现实再现,其思维活动离不开作品内容。而创设生活情境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是解决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局部问题,其思维的顺序一般是:展现生活领悟生活对照问题领悟疑难问题。这一思维活动过程,粗看起来好像一开始就游离了课文内容。与平常的语文活动过程似乎相反,因为我们平常的情境教学法,其思维过程是在文章的内容里兜圈子,而创设情境解决疑难问题,则跳出了课文内容,根据疑难问题,另外设计与之相似的生活小情境,这一情境的设置,一般是由教师完成的,这种方法,是让学生把难以理解的问题暂时搁置,由教师创设一种与疑难问题所蕴含的意境相似的现实生活情境,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感悟去领悟要解决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对这一疑难问题的准确理解。

粗看起来,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好像使学生的思维游离了作品内容去教学,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就在此,因为它使学生对作品内容的领悟与现实生活接轨,并用对现实生活的感

悟,去点化作品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初中生对现实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往往有着比大人还强的感悟能力。因此,采用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疑难问题,往往有着一点即通的妙处。

比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有这么一道思考题“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十二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我们可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某些人的一句话:“XX人,连小孩都不愿和他说话。”根据这句话所蕴含的意义及小孩子特殊的身份,便可领悟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增加小说故事的真实感,孔乙己连在小孩子心目中的位置都没有,从而更增加了故事的悲凉意味。”

3 创设生活现实情境解疑释难,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1)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初中生基本是由家庭步入学校,接触社会生活的圈子较小,教师为解决疑难问题创设的现实情境只有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对生活现象的领悟,从而达到要理解疑难问题的目的。

(2)创设的现实情境要与疑难问题所蕴含的意境相似,反

之,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歧路上去,那就南辕北辙了。初中学生的思维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深刻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研究疑难问题,然后根据疑难问题创设现实情境,使其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例如,在教学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时,为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奥楚蔑洛夫“见风转舵、趋炎附势、欺上压下、巴结权贵”的多变、善变形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变色龙的“变色”过程。不少学生对变色龙比较熟悉,但对其“变色”的具体情境不甚了解。通过这一情境展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3)创设的生活实境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否则,不仅占用大量的上课时间,也极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生活情境,就会偏离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喧宾夺主的情况。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一点,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特别是那些学生感到陌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解决的是语文教学中的局部问题,只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即可,这种情境的创设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方式,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4)教师用语言陈述创设生活情境时,语言要生动、形象、直观、精练,这不仅仅是节省时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脑海中闪现出鲜明的生活实境,从而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思考。

(5)语文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时,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应突出生活情境的时令性和时代特征。教学朱自清的《春》就可以在春天时节把学校周围的美景拍摄下来,让学生观赏,初步感知学习内容。教学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为了教育学生学习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播放有关的图片或故事,使语文课本永远具有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魏娟.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J].中学时代,2014-07.

[2]姚春红.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2.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初中语文多元化智能综合性课... 下一篇:信息时代下小学生德育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