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瘤案

时间:2022-10-02 07:21:24

许某,男,30岁,2005年4月19日初诊。主诉:头项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月。现病史:1月前无明显诱因项部突然疼痛,经服“止痛消炎药”症状无改善并有加重趋势而来就治。刻下症:项部疼痛,仰头时则枕部、头顶部疼甚,手足末梢呈手套、袜套样感觉,自觉眼前有凉风,寐欠安,无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不适,纳可,便调。查体:神清语利,精神欠佳,表情痛苦,面色(白光)白,BP 140/100 mmHg,项部肌肉隆起僵硬,压痛明显,双侧Hoffman’s征阳性,掌颌反射阳性,双下肢膝腱、跟腱反射亢进,手足末梢皮肤浅感觉减退,余阴性,舌暗红、苔薄白,脉沉。MRI示C2~C6椎体水平脊髓增粗,考虑脊髓占位性病变,继发脊髓空洞形成;C5/C6椎间盘突出。经天坛医院、宣武医院诊断为室管膜瘤。中医辨证为痹症,系由风寒阻络,筋脉失养所致。治以祛风、散寒、濡养筋脉。取穴:百会、风池、大杼、天柱、后溪、申脉。操作方法:风池透风池,用泻法;百会向后斜刺至骨膜;大杼、天柱取2cm左右的艾炷套于针柄上灸之,并在其穴皮肤上垫一纸片,以防艾灰烫伤皮肤。余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经治疗1次后,诉头项痛好转,手套、袜套感觉明显减轻,约持续半天左右。经治疗3次后头项无明显不适,惟觉左手指末梢略感麻木,随访8个月未发。

按语:因患者从事司机职业,颈部长期处于紧张、僵硬、疲劳状态,易受风寒侵袭。症状表现在头、颈、手、足,病灶在颈椎内与脊髓有关,为骨髓之病。骨、髓又为奇恒之府,和奇恒之府关系较为密切的是奇经八脉中的八脉交会穴之一的后溪、申脉。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属输木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输主体重节痛;手太阳小肠经上肩与督脉交会于大椎而后通于后溪。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乃阳跷脉所生之处,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后溪、申脉伍用,为八脉交会配穴法,用于治疗奇经病症,也可用来治疗脊髓病变所引起的肢体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百会为督脉与足太阳、手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的交会穴,治疗头疾之效穴。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是手足少阳、阳维、阳跷之会,四阳之会皆会于此,故能祛风散寒,清头定痛。大杼为骨之会穴,是手足太阳、少阳经的交会穴,《针灸甲乙经・卷七》“颈项痛不可以俯仰,头痛……大杼主之”。天柱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具有舒筋活络、镇静止痛之功。灸天柱时,借助艾灸之温热刺激,激发人体的阳气,以达开闭、疏通脉络之效。诸穴合用,共奏其功。虽说被西医诊断为“室管膜瘤”,疼痛突然、剧烈,手足有感觉障碍,服西药治疗1月未见好转,然经针灸治疗3次后,症状消失。可见,只要辨证施治正确,针灸对疑难杂症会有很好的疗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针刺太渊穴为主治疗呃逆42例 下一篇:关于络脉文献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