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疗效分析

时间:2022-04-19 11:25:24

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肛肠治疗仪对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160例混合痔患者为实验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即肛肠治疗仪治疗组为观察组,外剥内扎术治疗组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在手术时间、疼痛、出血、水肿及创口愈合时间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具有临床效果好,痛苦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肛肠治疗仪;混合痔;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46-01

痔疮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特别是混合痔,病程长,病情重,以往多使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手术治疗,虽然效果令人满意,但是其临床并发症较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我院自2005年9月开始使用肛肠治疗仪对混合痔进行治疗,并与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先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采用肛肠治疗仪治疗的80例混合痔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的80例混合痔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在23-52岁之间,平均年龄41.6岁,病程在6月-18年不等,平均病程在(7.9±3.5)年;对照组男性49人,女性31人,年龄在26-54岁之间,平均年龄43.1岁,病程在10月到15年不等,平均病程为(8.3±2.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方面无差异性(P>0.05)。

1.2 诊断标准[1] 混合痔诊断参考陈孝平主编的《外科学》。

1.3 纳入标准 混合痔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者;术前检查无明显肝肾、心脑血管疾病者;符合手术指证者;非精神病患者。

1.4 疗效判定[2] 显效:痔疮在治疗3-6个月后,镜检查,痔核、疣体消失,无明显瘢痕组织,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光滑,指诊未触及硬结或隆起粘膜组织,排便通畅,无便血;有效:痔核明显缩小,无内痔脱出,无出血症状;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者。

2 方法

2.1 研究方法 采用两两对比的研究方式。

2.2 研究内容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疼痛、水肿、创口愈合时间及出血等。

2.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截石位或左侧卧位,局麻,1%利多卡因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扩肛,暴露痔核。观察组采用肛肠治疗仪进行对应处理,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进行相应的治疗。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3 结果

3.1 两组在临床资料方面的对比,如表1。

由上表可知,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3.2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如表2。

通过对比发现,两组在总体有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但是在治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3 不同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疼痛、出血、水肿及创口愈合时间方面的对比,具体如表3。

由上述两表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疼痛、出血及水肿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

4 讨论

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电极间产生内原性热,局限性强,对治疗部位以外的组织影响小,使组织不得不炭化,短时间不脱落,避免大出血潮;3、7点内痔未结扎,避免了狭窄,电镊治疗子痔预防复发,内痔治疗后,相应组织收缩,肛垫向上复位,弧形切除大部分外痔;间断缝合创面,术后出血少,肛缘水肿轻,炎性皮赘少,疼痛不明显圈[3]。这样通过内外痔的分开治疗,能够保留齿状线,从而保留了的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

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创伤较大,且术后需要缝合皮瓣,这容易导致的狭窄,引发众多并发症的发生。张新华等人也认为[4],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较传统手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总之,我们认为,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具有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余小女,张洛灵,赵麦焕等.多功能肛肠治疗仪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1):56-57.

[3] 张立新.肛肠治疗仪与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72,75.

[4] 张新华.肛肠治疗仪与传统手术治疗混合痔的对比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0,12(9):1246-1247.

上一篇:浅析对临床检验的体会 下一篇:分析临床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