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报道的独家新闻精品

时间:2022-10-02 07:07:10

全国“两会”报道的独家新闻精品

全国“两会”报道因其规格高、规模大,历来为全国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和全国受众所看重。如何使全国“两会”报道出彩,这是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如何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抓独家新闻,更是难上加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赵雪花采制的广播特写《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取材于2006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从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参评的31篇广播消息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唯一的广播消息一等奖。笔者多次从网上收听这一广播特写,觉得有四大特色值得两会报道者借鉴。

“自选动作”,出奇制胜

全国“两会”是规划国家前景、决定国家命运的意义重大的会议。全国“两会”举世瞩目,各媒体纷纷派出精兵强将,新闻竞争空前激烈。要搞好全国“两会”报道,就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既要完成根据会议组织者的要求和媒体策划的选题所进行的“规定动作”,又要记者发挥主观能动意识挖掘与会议相关重要新闻创新“自选动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6年3月5日播出的广播特写《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正是记者李涛、赵雪花的“自选动作”,它源于2006年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后总书记看望政协委员的第一场活动。按照惯例,这种仪式很容易写成会议消息,记者没有把笔墨用在现场气氛的渲染上,也没有描写其他政协委员的发言,而是另辟蹊径,通过精心选取、剪辑现场同期声,突出了总书记和第一个发言的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的平等对话、共商国是的民主氛围。记者把总书记的讲话紧扣“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这个主题,渐次表现出来,层次感很强,使主题具有深度和感染力。

更为重要的是,总书记与政协委员亲切见面共商国是时,主要出了两大新闻:一是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二是总书记关于“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的对话。前者是“规定动作”,后者是“自选动作”。所有的媒体都报道了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这一新闻,而李涛、赵雪花不仅及时采制报道了“八荣八耻”这一所有记者共同关注的重大新闻,而且第二天(3月5日)又以广播特写的形式播发了《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这一独家新闻,充分体现了记者对新闻的敏锐判断力和对题材的把握能力,也是记者强烈的新闻职业精神的充分体现。《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这篇报道与“八荣八耻”的报道虽然内容不同,但极具新闻价值,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总书记看望政协委员这次活动的报道更加全面、丰富、生动、立体了。

标题蕴含哲理,意味深长

广播特写《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的标题是记者从总书记的几段讲话中提炼出极为精辟、独特、新颖的一句话。这一标题的特点正如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高级编辑姜丽彬总结的那样:一是语句精练,言简意赅;二是对仗工整,琅琅上口;三是新颖醒目,印象深刻;四是思想深刻,内涵厚重。①笔者在这一基础上,再加上:五是契合文意,独辟蹊径;六是蕴含哲理,意味深长;七是精巧灵动,独树一帜;八是通俗易懂,亲切活泼。可以这样说,这一标题对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有非常大的贡献的,使广播消息一开始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这是记者的用心之作,能抓住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标题,一方面需要记者善于观察、善于采访、善于思考、善于研究,那些惰性十足、只知道照材料写稿的记者是无法得到这样的材料的;另一方面,还需要记者当有心人,善于发现事实的新闻价值,将一些别人忽略不计的材料化为神奇,真正反映出记者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和新闻业务实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这一消息之所以成为2006年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后总书记看望政协委员第一场活动的独家新闻“精品佳作”,这一精彩的标题是功不可没的。

讲话录音精到,记者口述恰当

新闻人物讲话录音和记者现场口头报道是构成一篇广播特写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在广播特写中,新闻人物讲话录音和记者现场口头报道应当是互为补充、互为映衬的。新闻人物讲话录音表现不了的内容,应该靠记者现场口头报道来表达;新闻人物讲话录音已经表现清楚了的,就不必再用记者现场口头报道加以重复。有了好的新闻人物讲话录音,一篇广播特写才能丰满、滋润,富有光彩。在广播特写《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中,选择了最能体现主题、具有鲜明特点的句句精到的新闻人物五段讲话录音,加上记者精当的五段现场口头报道,就像一幅色彩绚烂、栩栩如生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形象感。除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的发言外,《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集中报道了总书记关于坚持群众路线的四段讲话录音:

:“我注意到,刚才厉以宁老师就谈到我们新农村建设,强调的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我们政府呢,应该是作引导者,作服务者,在这方面更多的发挥作用。”

:“作为一个领导者,你有没有能耐,这就要看你能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就是说你能不能为人民群众服务得好,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这句话现在好像是不是讲得少了?我觉得我们确实还要树立这个观点,要深刻认识脱离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大力发展人民民主,要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

:“凡是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千方百计地去加以促成,凡是违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就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尤其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记者精心剪辑的总书记的讲话录音句句精到,层层递进,重点突出,真实感人,打动了广大听众。其中,总书记的第一段讲话录音尤为感人。一句“厉以宁老师”,把总书记平易近人、亲切和蔼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就像电视摄像记者的“抓拍”镜头,把它逼真地再现出来,引出主题。可谓举重若轻,既有情有景,又磅礴大气。

在这篇广播特写中,除导语外,记者有四处简短的串词:“听得很认真,不时地作记录。他在讲话中对此作了回应。”“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只有依靠更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强调,要牢固地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要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决策、办事情、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篇优秀的广播特写要吸引听众的耳朵,从而入脑、入心,打动听众,靠的是什么?内容和主题当然是最重要的,而表现内容和主题的具有代表性的记者现场口头报道也是至关重要的。四处过渡段的串词,均是记者的口述,既有细节的描写,又有口述的高度概括,也就是画龙点睛。特别是记者的第一段串词,这是精妙的场景描写。看似忠实的场景记录,却是作者的精心选择,没有渲染,更没有评论,白描式的串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不经意间既反映出总书记以人为本、严谨认真的一贯作风,又为总书记下面的讲话起到自然的很好的过渡和铺垫作用。四处记者的串词,与的讲话录音融为一体,通篇消息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既体现了总书记对政协委员意见的重视,又突出了总书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视和关心。

新闻沙里淘金,“着意原资妙选材”

“着意原资妙选材”是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中的名句。写新闻要用心地去选择材料,材料选得巧妙,新闻就能显出生气。积累材料要广泛,而在使用材料时要“精”,要确切恰当,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这就叫“约用”。占有材料越多越好,使用材料要严格地取舍剪裁,“约以用之”。“总书记和政协委员平等对话、共商国是”可写的材料很多。笔者从《人民日报》发的消息中得知,总书记在听取了厉以宁、贺F、柏均和、严隽琪等委员的发言后,做了关于坚持群众路线的讲话。但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引用各位委员的发言,而是通过经济学家厉以宁的发言切入,集中报道总书记的讲话,主题集中,重点突出。鲜明地表达了记者要表现的主题和重点,却又让你感觉不到记者的身影,从中可以看出记者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和新闻业务实力。记者没有罗列众多的对话,而是选择了能表现新闻事实特殊点,能揭示新闻事实本质的材料,围绕着“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的本质特征,紧扣这一点选材,记者抓住一个大家关心的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只有依靠更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通过精心录制、剪辑音响和精当的记者叙述表现出来。特写共十个自然段,总时长2分15秒,全文共690个字,用于报道总书记讲话内容的篇幅占八个自然段,540个字,时长1分50秒。采用特写这一形式,使通篇消息更加生动、感人。

广播特写《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播出后,受到广大听众和业内专家的肯定,认为消息有感染力,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风气。与会一些政协委员也予以表扬,认为记者选材好,有创新。

注释:①姜丽彬.《独辟蹊径 精粹凝练》.转自中广网

(作者单位:通州市广播电视局)栏目责编:曾鸣

上一篇:奥运场馆电视转播设施介绍 下一篇:什么样的节目是观众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