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10-02 06:57:24

中学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作者简介:黄敏芳(1967.2-),女,上海人,1989年本科毕业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机械专业,中教高级。

【摘要】 目前中学物理学科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不同地区的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特殊性,都有其不同的社会文化积淀和教育基础,也有学生从小所受的不良习惯影响。因此,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实践和研究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主渠道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创新、探究和交往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适合本地区的行之有效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使二期课改新教育理念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 立足教材针对实际创设情境有效教学

[Abstract] The present middle school physics department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 relative are less, moreover the different local students all have he particularity, all accumulates by its different social culture with the education foundation, also has not the good custom influence which the student receives since childhood.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oneself student's reality, profits from others' success experience, the practice and the research physics department classroom instruction validity and its the strategy, use the limited teaching time to enhance the host channel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quality, enhances the student to innovate, to inquire into with the contact ability, raises their good study custom. The exploration suits this local the effective middle school phys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method, causes two issue of classes to change new education idea Germany the request truly to carry out the tangible.

[Key word] Bases the teachingMaterial in view of The actual establishment Situation effective teaching

在新的学校教育要求下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和积极探究;倡导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表现空间,这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师生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就在课堂,如何立足于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物理教学?方法是很多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尝试创设有效的教与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 紧扣教材精选物理情境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对一幅图片的解读、合作设计一个小实验、组织一次探究活动等,但应该要遵

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1.1趣味性原则: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心理特征选好素材。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一节时,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将教室外的太阳光搬运到教室中央,比一比谁设计的小实验更科学。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好动、思维敏捷、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当穿插一些让他(她)们“动手动脚”的情境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能。

1.2.基础性原则: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选准素材。如讲解《浮力》这一内容时出示“阿基米德为国王称皇冠的含金量”的图片(或动画片)或根据图片请学生讲解“曹冲称大象”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教师信手拈来为教学所用,将学生原本熟悉的事件结合教学内容,师生共同探究故事中所蕴涵的科学内涵,促使学生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迈进。

1.3.时代性原则:所选的物理情境要有时代气息。合作设计一个小实验,组织一次探究活动等,目的就是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作铺垫、搭台阶。例如:在校学生穿越马路被汽车撞的事件时有发生。学生缺乏对“速度”的感性认识就是主要原因之一。结合《速度》教学教师带上器材带领学生去观察公路上汽车行驶情况。指导学生测量出公路上连续相邻的六棵树之间的距离和汽车通过时的时间,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交通事故片断后就采集到的数据请学生完成下列任务单:

计算出汽车的速度,结果发现: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一般在60~80千米/小时,个别汽车甚至更高。在计算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

①如果汽车驾驶员以车速80千米/小时在行驶,发现有人穿越公路后立即采取刹车举动,汽车会立即停下来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②根据科学测定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有人穿越公路后采取刹车举动,其间有个生理反应过程,大约需要0.6秒左右时间,如果一辆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驾驶员在50米处看到一个正欲穿过12米宽马路的行人,问此人能否安全穿过马路?(让学生充分的小组讨论后一起分析)。

分析一:50米看似较远,如果驾驶员看到行人后马上采取刹车,但生理反应期0.6秒汽车已经行驶了约13米,而且因为汽车车速快,刹车后由于惯性汽车还会滑行40~50米左右,用时不到2秒钟,两者相加路程将可以超过50米,总共耗时不足3秒钟;如行人以2米/秒的速度疾走穿越,3秒钟不过走了6米,正好在路中央,行人就会被撞。

分析二:如果行人以3米/秒的速度小跑穿越马路,跑6米需要2秒钟,假设汽车驾驶员疏忽不采取刹车,这段时间汽车已行驶了约50米,很显然行人也将被撞。

通过讨论告诉学生一个非常有用的信息:为安全起见,在国道上穿马路离车至少3倍于50米而且要疾走。随着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中都有一番积极的思考和一阵强烈的呼应,学生主体对教学的参与已从课堂表层的热烈,深入到思维层次的活跃。由于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协作、交流的方法,去体验、去感受,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的介绍和讲解。从中让学生自然地走进了生活,体验到了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用事实也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的教育。

一个好的情景创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客观存在于学生身边的事与物,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生存息息相关,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的良好品质。叶澜说过:“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培养创造性是最能激发学生的教育之举,它可以让学生保持注意力,可以尽力消除外在的不良干扰。

1.4科学性原则。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在教育小说《爱弥尔》一书中指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充分培养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例如在执教《电磁感应定律》一课时,可给学生介绍在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以后,法拉第就这一现象引起了思考,既然“电能生磁”,能不能“转磁为电”呢? 对于这个问题他苦苦思索,整整十年,设计数百次试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每次失败都会激励他做进一步的探索,找出问题的所在,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这些物理学史上的事实不断激励学生去体验、去领悟“自我探索”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对刺激学生自我实现潜能的开发很有效,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贴近教学内容,努力为学生构建有利于个体反思、自我调控的平台,促使学生成为一名自律学习者。这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很有裨益的。要创设一切可能,让学生真诚感到,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1.5开放性原则。创设情境也要注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必须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建立激活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活化课堂教与学的全过程,全方位突现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夯实学力基础。

演示试验一般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试验技能,再加上课前充分准备,试验结果较为理想,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就会使学生滋长盲从与依赖的情结,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演示试验改为学生试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探究历程,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各个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和试验技能,试验中容易出现与结论不相符的结果,这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产生怀疑。

例如,能有力说明大气压存在的“覆杯试验”,是教师经常作为演示做给学生观察的常规试验,这个试验要获得成功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杯中水要足够满,二是厚纸片必须盖严杯口,事实上这个试验完全可以作为学生试验,让他(她)们在操作过程中去领悟获得成功应当注意的问题,开始试验很有可能失败,但不要紧,让他(她)们自己去摸索、向取得成功的学生讨教,效果要比教师的演示要好,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又如,在学习“电流强度与电压关系”后,已从试验得出结论,导体中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在讲“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之后,教师可增设一个“不成功”试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用小灯泡代替课本中的电阻做“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学生惊异地发现: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试验“失败”了,这与学生心目中已有的结论又产生了矛盾,思想的冲突激起思维的浪涛,他们提出了许多假设,又了许多假设,教师可引导他们对比前后试验的改换,他们发现,原本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电流与电压关系”是建立在导体电阻不变的基础上,而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是因为小灯泡点亮后的电阻是变化的。点亮后的小灯泡电阻又为什么变化呢?于是进入了更深层的探讨。这样一个“不成功”的实验给学生带来的是层层推进,步步迁移,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高中进一步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物理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物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凸现出物理教学的开放性,是物理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是调动物理学习积极性,增强内动力,提高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而在认知过程中,实践操作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在活动中发生并伴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感性素材,促使他们去分析、去联想、去比较,从而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改变“教师做演示,学生看”的被动局面。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很重要,但仅局限于把握教材是绝对不够的。教师一方面要领会学科教材的内涵,追求知识之间的联结与拓展: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利于有效指导学生拓宽知识点的外延。

针对教学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节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氛围,学生用“心”悟出来的劳动成果,使他(她)更能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快乐。同时,我们面对的是初(高)中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既有差异而且是有局限的,更要教师的着力培养。其实,创设情境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必须理解并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建立激活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活化课堂教与学的全过程,全方位显现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夯实学力基础。

2 结合学生认知实际、紧贴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2.1生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源泉。人类离不开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离不开物理,日常生活中蕴涵着很多物理知识。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讲生活,品味生活,掌握学习方法,使物理更加生活化、形象化,用好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讲“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时,教师可采取依景设境,诱情拓思的教路进行教学,雪天,窗外雪花纷飞,让人心旷神怡,窗上冰花朵朵,煞是好看。教师应抓住这一生活资源,巧施迁移,带领学生到室外身临其境,尽情感受,让学生体验、感悟、观察、想象。回到教室后,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诱导习题,让学生明白雪花是由于小水滴沾附在冰晶表面迅速增大而形成的,冰花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乐学”,也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2挖掘现代科技中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适时指导,在学习活动中适时点拨外,课后,除布置一些作业外,还应有意识拓宽自主学习的空间,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善于捕捉与学习知识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去寻找相关的物理情景、促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得到扩展,自主学习能力在拓展的活动中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磁》一节时,课前可安排学生和家长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教学时请同学们上台交流或出一期黑板报让大家知道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极吸引力和排斥力的高科技交通工具。排斥力使列车悬起来,吸引力让列车开动。时速可达552公里等。

又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内容时可以我国“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机的顺利升空、返回舱的安全着陆等事实,教师可设计相关的数据鼓励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编制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相互交流、解答。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锻炼。

我们在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认准方向去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去反思和调整,关键的是应该抓住学科教学的本质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去寻找更科学合理的途径和方法,去寻找细节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学》2005年1月――12月、2006年1月――6月

[2]《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2006年8月

[3]《蔚蓝的思维》科学人文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收稿日期:2007-03-30

上一篇:体育教学培养孩子意志品质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