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生活化背景下的通用技术教育

时间:2022-10-02 06:52:31

科技教育生活化背景下的通用技术教育

摘 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通用技术课程要以基础、宽泛、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本文探讨在科技教育生活化的背景下,通用技术教育需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教学,建构技术概念,丰富教学资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渗透教学的情感目标。

关键词:科技教育;生活化;通用技术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基础、宽泛、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因此,教师的教学要从学生生活中的技术入手,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学生了解的或最新的科技信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形成正确应用技术的道德感和价值观。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教学,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的思想。

一、基于来源于生活的通用技术前概念,建构完整的通用技术概念

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相应的技术意识和概念,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技术常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因此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首要的是要让学生建构起完整正确的通用技术概念。

有些学生初学通用技术时觉得这门课比较简单,他们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早就了解,甚至有些题目没学过也能答得不错,但是准确的答案又说不出,似懂非懂。这是因为通用技术课程分析和处理的问题往往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中,是学生平时可能遇到的。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素材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理解,这种学生在学习通用技术之前的已有理解称之为通用技术前概念,即学生在正式接受通用技术教学之前从现实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获得的感性印象,与学科概念相近或相悖的观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通用技术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运用技术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通用技术前概念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来组织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技术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应用,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从而激发创意。

例如:“技术与设计1”中的“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讲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展示一把“旧椅子”,引导学生说出平时使用椅子的感受,引发学生对人机关系的讨论与思考。课题的引入自然且生活化,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同时在思考、讨论甚至争论中,完成了从现有的“椅子与人之间关系的前概念”到“合理人机关系”的知识建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通用技术前概念因人而异,认识比较肤浅直观,知识结构松散,还停留在对生活情境表象的概括水平上,很少深入事物的本质,因此知识框架不完整且无体系。教师将这些前概念作为教学的基础并进行拓展深化,使学生加深对通用技术相关概念的理解,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正确技术概念。

二、密切联系生活中的技术,丰富通用技术生活化教学资源

通用技术是一门生活课程,技术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教学的源头。通用技术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考虑如何改善并提升生活状态及质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教师将教学目的及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愿,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进而提高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生活化教学资源与一般教学资源相比,更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通用技术学科的性质与课程价值决定了用技术生活化教学资源首先强调的是它的技术性。首先,选择与技术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素材,如关于材料、工具、技能、工艺等的教学资源,力求对学生有创造发明的启发。其次,通用技术生活化教学资源应强调它的生活性,即实用性。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师在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时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注重和加强其生活性。再次,在选择通用技术生活化教学资源时必须考虑它的创造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通用技术生活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此外,还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技术是实践活动,离开了实践去学技术即纸上谈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侧重于实际的应用与问题的解决,选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手脑并用的条件与环境和操作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通用技术教学中“系统优化”这一内容,可以切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空调系统”来讲解,节能是个热点问题,学生认为环保节能是大势所趋,空调系统必须优化,此时教师可结合教科书,层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让学生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过程和方法。

尽管教科书中精选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但远不能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活用教科书,通过重组、增删、活化、延伸等办法,促使课程资源的生成。生活、生产中的技术是无处不在的,只要合理利用,它们就是通用技术课程最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精选生活中的案例,把握通用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通用技术学科开设时间不长,相关的学科经验比较少,有关通用技术教学内容深广度的教学资源不多。通用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兴趣、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地域特征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把握好通用技术教学的深广度。

1.准确把握通用技术教学内容的专业深度

把握技术教学的深度,就是针对学生发展水平的一种适应性。从学生的经验背景和认识水平出发,把握合适的专业深度可以强化学生的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的教学内容难度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按“最近发展区理论”,适当增加通用技术专业的深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桃子”。适当的专业深度有助于学生获得必要的专业技能。“人体工程学键盘介绍”是一个比较好的案例,键盘是学生比较熟悉和经常使用的物品,但学生没有深入研究过,如果能让学生仔细研究人体工程学键盘,如为什么要加大常用键(空格键、回车键等)的面积?左手键区和右手键区两大板块左右分开设计的理由是什么?结合人体生理解剖知识,从原理、结构、方法、专利甚至经济的角度让学生进行课堂研究性学习,理解设计者的意图,掌握“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才是更需要的内容。

2.准确把握通用技术教学内容的知识广度

适当的教学内容广度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全面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让通用技术“更宽泛”的性质得到发挥。

来自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专业技术背景的通用技术教师可以适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己擅长的学科领域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广度拓展。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的案例,通过适当的整合,将通用技术的知识面拓展至其他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学生在校的一些科技活动成果,如电子制作、发明创造、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提高、扩大通用技术课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

如何准确把握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涉及诸多方面、不同学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使用技术案例,可以解决学生技术中的许多问题,但选择技术案例的内容不是越深越广越好,需要教师合理把握“度”。

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渗透情感目标

良好的情感体验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重视教学中的情感目标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运用技术的意识,进而提高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并不是外显的,它通常隐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的渗透更多地依赖于师生之间感性的交流、理性的反思。

在情感上,教师希望学生经过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对技术更感兴趣,更关注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技术,并拥有一定的技术判断力。为了达成这些目标,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案例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

如向学生提问:哪些技术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安全息息相关?这个问题将学生引入了现实社会。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来源于自身对现实技术的体验,如建筑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汽车尾气问题等。教师抓住这些切入点,指出解决以上问题首先需要进行技术试验,技术试验具体有哪些作用,技术试验如何体现对人类安全保护等。案例中,教师在达成教学知识目标的同时,无形中渗透了情感教育,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技术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学生很自然地产生了多关注身边技术的内在需求。为了追求更安全、更舒适的生活,学生希望了解技术、认识技术。有了这种愿望,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就如细雨润物,无声而成了。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每个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情感态度的发展。”设计活动是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综合性很强的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完善学生的技术素养,是达成技术情感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需要通盘考虑,制订教学目标,设计并组织实施一个或一系列设计活动,在技术活动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人际交流,落实通用技术教学情感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中学生膳食情况调查 下一篇: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