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膳食情况调查

时间:2022-07-24 10:16:04

中学生膳食情况调查

摘 要:本文探讨的是我校初中生膳食中的问题。我校学生都是走读生,主要问题是家长和学生合理膳食的意识不强以及缺乏合理膳食知识。

关键词:中学生;合理膳食;调查

笔者是辽河油田实验中学一名生物教师,最近几年每当讲到“人体营养”这一章时都会对学生膳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许多问题。

一、早餐情况调查

最近的一次调查发出596份问卷,收回595份。在上学期间每天都吃早餐的仅有256人,经常不吃早餐的有86人,至于早餐经常吃什么约60学生回答吃面包、牛奶,约有20的学生回答记不清,父母给钱随便吃点什么。问到早餐是否吃蔬菜、水果时,仅有105人回答有时吃,但不经常吃。有的学生常常因为早晨贪睡来不及吃早餐,带几块饼干、一袋奶或巧克力,有的下课匆匆吃,有的上课偷偷吃。

早餐要吃好。营养早餐应包括4大类食物:(1)谷类食物如馒头、米饭、面条或玉米窝头;(2)动物类食物,如鸡蛋、肉类;(3)大豆制品和奶制品;(4)新鲜蔬菜和水果。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人体所需的糖类主要来自谷物类,所以早餐摄食谷物类很重要,如果摄食不足,学生没到中午放学就感到很饥饿,会造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一上午的学习加上课间操和体育课,学生的脑力、体力大量消耗,如果早餐吃不好不仅影响学习,时间久了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早餐不重视,不给孩子做早餐,或早餐很简单。笔者建议这些家长给孩子做营养早餐,同时把中学生每天应该获得的营养元素表印发给学生,供学生、家长参考。在后来的调查中,有许多学生家长确实这样做了,有了很大的改进。

二、正餐情况调查

俗语道:“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午餐在早餐食物的基础上,除了增加海带、榨菜、排骨、牛肉、土豆、黄豆芽、胡萝卜、青菜、鸡蛋、肉末、豆腐外,还要注意选用绿色和深绿色蔬菜代替白色和浅色蔬菜,提高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供给量,注意豆制品和肉食的搭配,增加动物肝脏的摄入,用虾皮、猪骨增加钙的供应。晚餐要吃少,以免增加胃的负担,影响睡眠。

但问卷调查是怎样的呢?

发出596份问卷,收回595份,其中99的学生主食以大米为主,除白面外,很少吃其他谷物类,有一些学生甚至不知什么是粗粮。在对鱼、肉、蔬菜等的食用调查中,有218人回答喜欢吃蔬菜,大部分都是女生。有的学生写家长做蔬菜他们也不吃,专挑鱼、肉吃,甚至有的学生写没肉不想吃饭。从问卷中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偏食、挑食。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合理营养膳食的概念,也不在意什么是合理膳食,喜欢吃就多吃,不喜欢就少吃或不吃,对常见食物的营养不了解。事实上,不合理的膳食已影响了他们的健康。调查中发现,近视眼的学生很少吃像胡萝卜、黄色南瓜、黄色玉米等含胡萝卜素较高的食物。现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电脑、电视、手机、IPAD、PAPERWHITE等电子产品,有关研究表明,这些电子产品的使用大量消耗视网膜中的维生素A,如果维生素A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就容易导致学生视力下降。

调查中还发现胖孩子男孩居多,而且这些孩子喜欢吃肉,很少吃蔬菜,且不喜欢运动,有的学生课间操正常跑步跟不上,班主任只能让他离开队伍单跑。同学们跑5圈,他跑3圈或2圈,学生自己也不好意思,自尊心也会受挫。

上课笔者也经常观察,多数严重挑食、偏食等营养不良的学生,学习能力下降非常明显,在课堂上表现为困倦、不安或躁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往往较差。

三、合理安排膳食

一般来说,学生的膳食大多按照家长的习惯或爱好来安排,而家长往往曲解营养,给学生过多油腻的鱼肉荤菜,缺乏维生素、纤维素,从而使学生对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负荷过重,引起身体发育不良。

在讲课时,虽然课本上没有,但教师也应给学生讲明。如:要特别注意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成酸性食物(如肉类)吃得多,体液偏酸,人容易疲乏倦怠、昏昏欲睡,使大脑反应迟钝;而成碱性食物则使人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反应灵敏。所以,要想使大脑发挥最大的作用,则应特别注意膳食中安排成碱性食物。蔬菜、水果、豆制品都是成碱性食物,其中海带、菠菜碱性最高。一般认为,进食酸碱性食物的比例以1:3为好。

如今,严酷的自然环境如水污染、大气污染(雾霾天气)、食品污染十分严重,防不胜防,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力教每个学生会看质量安全图标、绿色食品图标,关注食品包装的内容,使学生学会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保质期等知识。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认识这些图标,也不注意食品包装上的内容。

笔者所调查的学生存在的膳食问题,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学生,但也能代表部分城市中学生膳食中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生物课,能够帮助学生及家长了解如何合理膳食,以确保正常的学习和健康的成长。当然,中学生还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行有氧运动来保持自己的健康。为了下一代,家长、学校、社会、学生要一齐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快乐成长的学生。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 下一篇:科技教育生活化背景下的通用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