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电影”透视美国国民人性化特征

时间:2022-10-02 06:34:34

“反智电影”透视美国国民人性化特征

[摘 要] 美国社会的“反智主义”传统是一个“充分的民主社会”的必然产物,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其“社会反智”情绪空前高涨,好莱坞乘势推出了一些崇尚善良、纯真、忠诚、勤劳等品德,回归人类本性的影片――“反智电影”,反映了美国国民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所真正想要的,透视了美国国民淳朴的人性化特征,深受国民喜爱。此类影片的代表作较多且各有相异,本文将以经典代表作《阿甘正传》为例,从跨文化角度来透视美国国民的人性化特征。

[关键词] “反智电影”;透视;美国;人性化

“反智电影”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保守主义盛行和社会粗俗化及霸权文化的异军突起,使得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于是好莱坞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这就是“反智电影”(Anti-intellectual movies)。在社会的急剧发展与变革进程中,人们渐渐迷失了自我,并没有享受到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快乐和安宁,相反人们显得浮躁、焦虑,覆压着太多偏见与虚荣。“反智电影”重新肯定了旧的道德及社会主体文化,宣扬了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否定了其他前卫的新文化,忠诚、善良和勤劳等品德重新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展现了人们对美国传统价值观呼唤与回归的愿望,因而深受美国民众喜爱,深得民心。“反智电影”的经典代表作有:《阿甘正传》《阿呆与阿瓜》《提姆爱我》《摒弃》《第七天》《马拉松》《雨人》等。其中最为经典、影响最为深远、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阿甘正传》。

一、影片简介

《阿甘正传》改编自温斯顿•格卢姆(Winston Groom)的政治讽刺小说,是由罗伯特•泽梅基斯导演的一部经典美国“反智电影”,汇集了五光十色的美国社会生活图景,具有历史的广延性。曾获1994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是第67届奥斯卡奖角逐中惟一一部被异口同声地赞扬和提名的影片,居当年全美10大票房影片之首。该影片的总体风格似乎更像是一部人生寓言,尽管阿甘(汤姆•汉克斯Tom Hanks扮演)的智商不高(75),但他身上却有着离开这个社会已经很久的诚实、守信、勇敢、真诚等美德。它以美国弱智儿童弗雷斯•甘普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展示了一幕幕美国社会的世态人情,讴歌了美国普通人民淳朴、善良、坚毅、宽容的精神品质。正如好莱坞制片人温迪•费勒曼所说:“我觉得故事里的阿甘简直就是典型的美国人,他的成长过程又正好是我们所经历的,他使我们清晰地回顾过去的历史。他是个好人,能令人落泪也能逗人发笑。”本片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展现历史与个人的约定,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了美国国民的人性化特征及美国政治社会史。

二、情节回顾与分析

故事以主人公福雷斯特•甘坐在亚拉巴马州公车站台的一张长椅上,与同坐一起等公车的乘客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及与自己有关的故事开始。配合这个场景的是伴随着柔和音乐,一根洁白羽毛在空中随风飘逸、掠过树梢、飘过城市、划过汽车、飞向青天、落到某人肩头、最后落在阿甘脚下,被他收藏进书里,显得优雅却平淡无奇、随意而具必然性。这样的开头,对于作为美国“反智电影”代表作的该片,似乎有着某种深刻的寓意,让观众从影片一开始就陷入沉思。然后,开始了阿甘对自己充满传奇色彩一生的回忆。他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先天弱智(智商75),而他的母亲(莎莉•菲尔德Sally Field)是一个性格坚强、执著、充满爱心的女性,她不惜一切,包括付出自己的身体,都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她常说“傻人有傻福”,一直鼓励阿甘自强不息,相信上帝是会眷顾他们的,给了他一双“好”腿,他母亲对他的积极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上小学的校车里,阿甘在被同车的其他孩子拒绝后与金发小女孩珍妮相识,并一起读书、成长。珍妮对阿甘的影响仅次于他母亲,她让阿甘遇到麻烦就“跑”(Run,just run),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奔跑”。中学时,偶然一次受人欺负时,他“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机遇就这样让他从中学跑进了大学,成为橄榄球明星,当时受到肯尼迪总统接见。大学毕业时,偶然参了军,并上了越南战场。一次他所在的小分队中伏击,按珍妮教的“跑”,所幸他跑得快,才有机会救出战友。越战的经历,他结交了邓•泰勒中尉和世代捕虾的巴布(阵亡)。越战结束后,阿甘因救了战友负伤而成为战斗英雄,再次受到了时任总统约翰逊接见。在偶然的华盛顿反战集会上,他遇见了珍妮,此时珍妮崇尚的是嬉皮士生活方式,与阿甘的淳朴生活格格不入,注定两人的相遇是短暂,随即匆匆分手。在部队,他因乒乓球球技出色,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有幸到中国参加乒乓球赛,促成了中美建交。退役后,凭借他的执著精神,在“A promise is a promise”(信守诺言)信条的指引下,他坚定信心、勇敢打拼,最终和丹中尉一起在捕虾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百万富翁。他信守诺言,他把公司的部分股份分给了阵亡战友巴布的家人。成名后,他把公司交给丹中尉打理,自己做了一名园丁,生活平淡却又充满希望。希望珍妮的回归,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并和他一起生活了一段日子,却又悄悄离开,于是阿甘再次开始了“奔跑”,跑过了居住的小镇、阿拉巴马洲、穿过沙漠、河流,一直跑到大海边上,然后他又往回跑,跑到另一个大海的边上,然后又往回跑,就这样在两个大海之间来回穿越。直到三年后的一天,阿甘见到了珍妮和一个小男孩(他的孩子),阿甘非常高兴,焦虑地问“他聪明吗?”此后不久,珍妮得了一种当时不知名的(AIDS)病,很快就去世了,阿甘在其葬礼上悲伤地说:“我失去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影片结尾,小阿甘到了上学年龄,一天,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这时,从他给儿子的书中落下了那根羽毛,一阵风吹来,它又开始迎风飘舞。

三、人物角色刻画与分析

由于阿甘的淳朴、忠诚,他和别人的关系相对来说是隔绝的,因而一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单纯。这种隔绝来自所谓的“聪明人和正常人”对他的欺凌与排斥。影片中,在他生命中最关键、最亲密的人只有四个,即母亲(亲情)、珍妮(爱情和友情)、巴布和丹中尉(友情),对这四个人物,阿甘倾注了所有感情,反映了美国国民对人类本性回归的希望与诉求。

阿甘母亲(Mrs.Gump)对阿甘的浓浓亲情,平常而伟大。尽管阿甘的家庭不完整(影片自始至终没有说到阿甘父亲的具体情况),尽管阿甘的智商低(弱智),尽管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靠出租房屋维持生活),母亲没有嫌弃阿甘,而是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儿子。她朴素、智慧、坚毅,总是有办法用浅显易懂的话语使阿甘明白生活的道理和真谛。她常鼓励阿甘:“记住我跟你说的话,你跟你身边的所有人一样,你和他们没有分别。”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里面包含了母亲多少辛酸与母爱,激起了阿甘的自信“我不是傻子”。母亲的鼓励就是阿甘的精神动力,母亲就是阿甘的依靠和全部生活。阿甘生活的态度和信念都来自于母亲。

阿甘对珍妮的爱情执著、忠诚,因而他内心充实、情感丰富并不寂寞。珍妮是阿甘生命中母亲以外的惟一亲密女性。她聪明伶俐、充满爱心,但从小由于家庭破碎等问题(父亲粗鲁、猥亵),她很早就体验到了生活的现实和痛苦。也许是因为这些,珍妮才对人生的不幸理解与同情。她和阿甘在校巴上相识,在阿甘被其他孩子拒绝后,珍妮邀阿甘坐在自己旁边,让阿甘觉得是记得的且是第一次听到的最美的声音。从那一天起,他俩就经常在一起,经常一起读书、识字、爬树……长大后,珍妮追求“自由”生活而离开了阿甘,然而阿甘却始终没有忘记珍妮,经常给她写信。影片中,珍妮的角色是那个年代失意、落魄一代的代表,面对残酷生活现实她不得不去酒吧当一名脱衣歌手;越战期间,嬉皮士运动兴起,她屈服、堕落。影片通过珍妮角色的塑造表明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人生,是面对残酷命运声嘶力竭,还是自甘堕落,或者像阿甘一样,把上帝所赐予的做到最好?珍妮是当时那代人迷茫者中的代表,是失败的,她与阿甘之间的爱情也注定是悲剧的。当她与阿甘并排坐在湖边,阿甘说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在这一刻,美丽烟火出现,但转瞬即逝,预示着他们的幸福也是转瞬即逝(很快珍妮病逝)。

阿甘和巴布、丹中尉的友情是阿甘生命中亲情和爱情外的另一种重要感情。阿甘和巴布在军队的巴士上相识(过程类似和珍妮相识)。巴布世代以捕虾为生,无时无刻不在谈捕虾和煮虾,即使在行军打仗时也不例外。正是因为巴布的长期对虾的唠叨,阿甘在退役后才选择了捕虾业。丹中尉为人正直、善良,因为世代都是军人,心里一直都有建功立业的宏图。不幸的是,他在越战中失去了双腿,幸运的是阿甘拯救了他的生命,更拯救了他的灵魂,使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失去双腿后,起初他整天嗜酒、嫖妓、麻痹自己。尽管如此,他依然对阿甘充满着友情,正如阿甘对他一样。当骂阿甘是傻瓜时,丹中尉发怒了,从他那句“阿甘,新年快乐”中,可以看出他对残酷生活的无奈,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对昔日战友的深深情谊。他们一起捕虾,一起创业,一起经受暴风雨的考验,终于成功了。丹中尉的一句话“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没有对你说一声谢谢”及跳入海中畅游足以证明阿甘的为人是成功的。

四、影片解构分析

影片采用淡化描述相关事件和名人来暗示时间。先后提到的事件或名人:3K党、猫王、小石城事件、约翰•肯尼迪总统、花花公子的校服事件、越南战争、约翰逊总统、华盛顿反战集会、阿波罗登月、乒乓外交、摇滚之父约翰•列侬、尼克松总统、水门事件、卡特总统、The AIDS(珍妮病因)等。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五、结 语

作为美国社会“反智主义”表现方式之一的“反智电影”,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在发展进程中,由于民众盲目追求金钱、物质享受,渐渐陷入了迷失自我、生活散漫、过于性解放、吸毒、充满偏见与虚荣等不良生活状态。当发现这一不良状态后,人们开始反思并重新认识美国的传统文化,再次把崇尚善良、忠诚和勤劳等品德提到日程。这些“反智电影”透视了美国国民的人性化特征。

[参考文献]

[1] 黄燕.重申《阿甘正传》与不断变化的“美国梦”[J].电影文学,2009(09).

[2] 苏文.浅析《阿甘正传》中的美国传统价值观[J].作家,2008(03).

[3] 韦晓瑛.笨有笨的作为――电影《阿甘正传》赏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06).

[作者简介] 杨渊(1978― ),男,四川乐山人,硕士,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文学及大学英语教学。

上一篇:VIDEO新媒体艺术中的动态影像艺术 下一篇:透视电影《阿甘正传》解读美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