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设计

时间:2022-10-02 06:19:38

试论中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设计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少不了提问这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拟从主体性、针对性、层次性和新颖性四个方面探索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设计

2003年教育部新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生能)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问题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开启学生的思维呢?笔者认为“提问”是关键。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设计。

1 提问设计要突出主体性

伟大的教育家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这句哲言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因此,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主体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往往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对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古语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可以对问题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畅言独立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例如:如在学习《六一居士传》中,文中引用《庄子。渔父》的典故是学习的一个难点。有学生提出疑问:在文中的典故跟谈话有什么关系?引用这个典故有什么作用?老师提出了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启发:①这个典故是讲什么内容的?(参照课文的注解学生大概能知道)②本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个典故的,对比作者自身,引用这个典故为了说明什么?(启发学生关注主客对话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引用典故的作用)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就比较容易思考得出:愚人想逃避自己的影子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也是为了引出欧阳修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避,也不想逃避,取名“六一”只是为了表明自己的乐趣。在启发性问题的帮助下,学生能锻炼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 提问设计要注意针对性

新课标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②那么,语文课堂提问就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注意针对性,做到“因人施问”,即明确向“谁”提,从“哪”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因人施问”是指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于偏难或过易。要本着分层次、有针对性提问的原则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要力争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

例如在《鸿门宴》这一课中,有一个问题: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有人说是“妇人之仁”,苏轼说是“君人之度”,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可以赞成任何一种说法,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成理,哪怕有点偏激都是可以理解的,教师也不应定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求异思维能力的一个机会。

例如《失街亭》中,也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失街亭,到底谁之过?学生大多会说马谡,也有人会说是诸葛亮,或者其他人也有责任,我们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进行个性化阅读,不必强求一致,只要学生能言之有理。

这是一个拓展延伸的问题,主要为程度较好的学生而设计的。重点引导学生把亡国的悲剧与教育的落后紧密联系起来,使人反思,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个民族走向富强的希望所在。这样让学生深刻而透彻地理解问题,认识到课文所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

3 提问设计要把握层次性

新课标指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③《学记》中又说:“善问者如攻其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可见,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从而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层次性。具体可先提回忆性检查知识的问题,后抛出一些理解、运用、分析和创造知识的问题,从而达到从低级认知问题向高级认知问题的过渡。

例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诗人在什么朝代和什么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学生回答:“在北宋时期,金人人侵,国家处于战乱时期。”继续引导学生回答自己知道的当时的抗金将领有哪些,赋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联想到岳飞,则可通过《满江红》一诗进行引导,通过步步追问使学生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4 提问设计要体现新颖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靠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情境诱发出来的。因此,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建提问序列,力求提问形式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

例如《失街亭》一文中,我们假如马谡没有自以为是,事情会怎么样子?假如司马懿没有被诸葛亮的“空城计”吓退,又会怎样?《鸿门宴》中,如果项伯没有去告诉张良,事情又会如何发展?

这样的虚拟性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不仅活跃课堂,也开拓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和高度。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借助有效的课堂提问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就能引领他们一步步迈向语文学习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5.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2.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1.

上一篇:探究语文自主性学习 下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