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人信用体系发展对策

时间:2022-10-02 05:05:34

中国个人信用体系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087-02

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况日益增长,细看经济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是社会进步的最有效的推动力,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在发达国家,信用是一个人立足的基础,而我国信用体系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信用风险成为重要的经济风险之一。特别是在启动内需刺激消费的过程中,这一矛盾更为尖锐和突出。因此,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对刺激需求、稳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人信用体系是指能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资料和行事规则。具体而言,它应包括个人信用登记、个人信用评估、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个人信用风险转嫁制度等。有了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就能根据客户信用的历史纪录、自我评估或请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取得消费者的信用状况,确定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予以决策,从而有效地防范或消除消费信贷风险。

一、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的危害

社会个人信用的缺失不仅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环境,还影响了人民群众对近几十年来开发的整体评价,进而危害到更高的层次,从而对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个人失信,影响的可能是一个点,但众多的个人失信累计起来的效应就可能是整个经济层面。我国当前的社会信用的缺失,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信用缺失导致经济秩序紊乱。目前,我国的“寻租”现象正严重的危害着经济秩序,造成资本市场出现混乱及交易量的萎缩,同时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预期,干扰了市场的健康成长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果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失信者,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都将发生严重的扭曲。进而使市场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萎缩,同时积累出大量金融风险,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经济活动出现紊乱。

信用缺失导致金融市场萎缩。金融是市场经济的血液,而金融活动存在的前提是信用,没有信用的环境金融难以生存。一方面,银行资本顺利周转的条件是资金在空间上能够保持动态的并存,而资本空间并存有赖于资金的及时归还,银行资金无法收回和放贷无门会导致金融市场萎缩,影响资金的效率和作用。另一方面,信用的缺失扼杀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信用缺失的社会,企业自身创新的新产品很难得到严格的保护,会逐渐丧失对创新的要求,从而导致整个社会丧失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市场萎缩。

二、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个人信用评估是对个人在参与市场经济的交往过程中,履行能力和其可信程度的综合评定。对个人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是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为了减少投资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有效防范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就是对个人及家庭的资产状况、对承诺的履行能力和信誉全面考证评估。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成熟经验,但同时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国情,创造一种新的体系模式。

首先要注重全面性。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全面反映被评估对象的信用状况及各项基本要素,不仅要考核评估对象过去的情况,还要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的发展,才能达到全面客观评估的基本要求,为决策提供参考。其次是科学性。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一定科学分析的层面上,内容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各细节指标之间有整体的连续性,全面有机的配合在一起,成为一套统一的分析体系。再次是客观性。设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应该尽可能的通过客观的事实依据反映出来,减少不必要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以科学严谨的眼光来面对分析数据,还原评估对象一个真实的数据,不能偏袒于任意一方,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最后是可操作性。在信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各项指标应该尽可能的从不同层次、角度来覆盖评估对象的基本要素,在全面真实客观反映个人信用情况的同时,要尽可能的简单易行,容易操作,以便于在实际应用中更好的服务于体系建设。

三、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现状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立法严重落后于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征信机构在对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时尚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同时现行法律体系中也没有对信用采集机构的正式身份给予确认。对个人隐私的界定不明确,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使用必然公开涉及到对个人隐私情况的采集,为了使个人征信活动得以正常开展,必须对个人隐私与可以被公开采集使用的信息给予清晰的界定,避免征信机构发生法律问题。

个人信用相关数据资料不易取得。任何一个国家建立全面的个人信用体系必须有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作为支撑,关于个人消费者的信用信息必须采集。我国目前个人能提供的资料都是一些基础证明材料,无法主动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再加上我国的金融综合征信和全国范围内的联合征信还无法结合,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我国政府部门长期缺乏信息公开的传统和能力,担心个人隐私的尺度不好把握,故在个人信用信息的提供方面也非常小心,客观上导致了数据获取困难。

个人信用评估标准不统一。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没有科学、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各信用评估机构做出的信用结果大不一样,这不仅影响了评估报告的可用性,而且不利于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另外,在个人信用评估指标点的设计选取方面也不够科学合理,过分看重个人消费者的常规信息,不曾将个人信用信息与其它机构的综合查询结合,没有全盘的考虑个人的发展潜力等未知情况,无法科学全面地反映个人真实的资信情况。

四、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对策

构建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监管框架。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从行政监督管理和个人征信行业自律方面来建设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个人信用体系监管框架。首先逐步建立并完善各级政府在个人信用体系中的监管作用。我们不能单独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必须重视和依靠政府机构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优势,快速推动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从制度上进行保证,使个人征信行业可以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其次在行业自律方面。我国至今没有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行业内缺乏自律机制。要尽快组建我国的个人征信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加强与征信市场和政府之间的交流,保证各项政策的科学性,符合当前个人信用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及配套制度。在任何一个具有成熟的个人信用体系的国家中,拥有健全的法律框架体系是个人信用制度的运行基础和有效保障。美国、欧洲和日本都通过长期的发展,完成了适合各自国情的信用管理立法架构体系,但是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相关立法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必须要综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快出整的关于个人信用监管和保障的法律法规,从而使我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在法律的架构内运行。

发展完善的个人资信评估体系。个人资信评估体系是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对每个数据主体的授信内容进行准确的信用风险等级评定,从而为个人信用活动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个人信用资信评估可以在合约形成之前最大程度了解授信主体的个人资信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考评及分数量化,尽可能的减少漏洞。制定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信用评级方法不仅是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市场经济的有效补充。

营造良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外部运行环境。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首先要建立个人信用失信惩戒机制。尽量杜绝商业欺诈行为和不良的投机投资,加大失信的成本付出。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失信行为要有区别处罚,起到既打击失信者的同时促进社会整体守信水平提高的双重作用。其次是建立发达的个人信用信息网络。使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支付手段的多元化,尽可能减少现金使用。同时还要运用各方面的力量和通信网络技术,将个人信用系统与其它部门信息共享,实现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网络沟通,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个人信用体系结合了与信用相关的各种社会力量,共同促进信用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正常的运行和发展。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信用关系之上的经济,而现代金融业就是信用关系高度发展的产物。信用体系可以比作市场经济的神经,是经济交往主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对于一个国家,只有它的信用管理体系比较健全,有信誉且公平的征信服务在全国普及时,才能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交易手段的成熟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对于拉动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扩大我国市场规模、防范交易风险等诸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上一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基于汇率形成机制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