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空间生态景观规划探索

时间:2022-10-02 04:59:32

滨水空间生态景观规划探索

【摘要】基于杭州三江两岸(上城段沿江段)的重要地理、经济、社会作用,本文从统筹沿江发展,对接沿江生态景观控制与导引,完善沿江景观空间,提出了上架或下挖的空间拓展新模式,并就新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沿江景观规划拓展新思路。

【关键词】沿江;滨水空间;生态景观;探索;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建设“生态浙江”,实施“五大战略”,打造“生态市”的特定背景下,“三江两岸”贯穿着杭州主城区及周边四县市,其两岸优质的生态景观资源构成杭州市域范围内一条独特的景观通道,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如何打造主城区上城段沿江秀美景观大道,并融合大皇城遗址公园及山南创意园综合体和复兴国际商务广场综合体,打造精彩复兴,形成拥江入城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历史成因,现之江路段地下情况较为复杂,同时周边环境亟待改善,根据“分段编制、统一协调”的原则,规划从不同层面角度提出相关概念设计,以期在生态、交通、景观、经济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为决策层提供不同思路。

现状问题及规划构思

2,1 现状问题

上城区沿江段处于钱塘江大桥—西兴大桥沿江段及江滨腹地范围,区域西侧接六和塔景区、东侧临钱江新城;北部为复兴、南星及近江地区。区域西段(一桥至四桥段)北靠凤凰山、玉皇山,景观资源得天独厚;东段(四桥至三桥段)北侧现基本为新建住区及部分商务办公区域,区域风貌较佳。南侧江面宽约1200米,观景视线极佳。

从现状整体用地情况来看,整体以居住及商业金融业用地为主,区域服务周边成片绿化用地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地较为缺乏。虽然沿江堤绿化带面积较大,但由于受之江路道路阻隔,绿化区域较难服务周边居住区人群。

交通瓶颈现象凸现,公交服务水平及区域停车配套设施亟待改善,之江路工程车过往频繁,超速超限时有发生,造成安全隐患。

区域西段历史积淀深厚、文化遗存众多,景观资源优良,应充分挖掘联系各景点组织,利用多元化慢行体系,形成串珠成链的景点游览线路组织模式。

2.2 规划构思

规划方案以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为契机,以打造上城区沿江段绿化景观大道为核心,以修复沿江景观界面,串联周边景区资源为手段,旨在通过规划对区域的公共空间、绿化景观、沿江界面、旅游资源、道路交通、文化底蕴等多方面进行提升改造,从而使上城区沿江段成为沿江主城区的高潮典范段落,使区域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多方面得到共赢,使沿江空间区域成为集生态、旅游、休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金名片,具体应把握以下六个原则:

生态优先、拥绿化入城区原则——解决沿江现状绿化空间与腹地空间割裂性强的问题,充分挖掘绿化公共空间,引绿入城,引人入提,打造真正的沿江生态景观大道。

功能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周边商务、文创、居住等功能,服务周边区域,从配套、休闲、旅游、金融等多方面实现区域共赢局面。

以人为本、以民优先的原则——创造具有亲和性、活力性的空间场所,为市民的出行游玩、居住生活提供多方面的配套和休憩场所。

山水交融、景观修复的原则——强调对沿江多层次景观视线的修复完善工作,使区域体现显山露水的临水风貌。

人车分流、低碳出行原则——实行人车分流,通过公交系统的完善,增加水路、陆路游船、电瓶车、自行车等方式倡导多元公共交通游览出行手段。

文化传承、展现历史风貌原则——充分挖掘利用区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恢复部分景观节点,唤起人们对沿江的回忆。

3、结构与布局

规划平面布局取曲水流觞之意,以趁波逐浪之形;以沿江观景绿带为链,功能景观节点为珠,进行总平面形态布局。依托复兴国际商务广场,沿四桥两侧形成综合服务区,设置会谈、展示、餐饮、娱乐、咖啡甜品区及风尚酒吧街,通过空间的整合,区域范围内形成“一带三心、七片十点”的格局。

“一带”指沿江慢行游览景观带;

“三心”指南复创意服务中心、总部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沿江美食休闲中心;

“七片”由西至东分别为白塔景群游览区、创意服务区、文化体验健身区、总部商务服务综合区、体育健身活动区、沿江美食休闲区、雕塑艺术展示区。

“十点”指沿游览景观带形成的集“服、游、佛、展、文、商、健、食、艺、赏”等多种功能的次核心功能区(图5)。

4、空间拓展模式下挖拓展地下空间:沿之江路下挖一层机动车停车空间,由南北向支路进入,并联系现状周边地下空间。上架绿化空间:保留现状之江路地面道路交通,上盖绿化平台,局部与北侧二层裙房建筑相连,打造绿化空间。改造利用平面绿化空间:在充分利用现有沿江绿化空间的基础上,沿江设置地上一层商业、金融、娱乐、休闲空间。向上拓展空间:在绿化平台阶梯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地面空间,向上设置地上二层空间(图2)。

通过上架下挖模式进行空间拓展,区域沿江绿化广场面积可达约31万平方米,从真正意义上打造上城生态航母、沿江绿带,极大提升了环境的生态效益,同时,大幅增加休闲服务配套、社会停车场库、文化活动展示及居民生活服务设施等空间,使地区在社会、文化效益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5、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步发展,滨水生态空间受到极大的压缩,往往是是生态景观服从城市建设,其结果是美好的生态景观人工化、功能化,使美丽远离人们,本文试图通过“三江两岸”城区段生态景观规划研究,突破以往的限制,从空间上拓展,探索了沿江岸线上架下控模式对空间的生态利用以及改善生态景观的空间思路。

作者:张依姗,1993年1月,女,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10级园林专业本科生。

上一篇: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要点 下一篇:混凝土超长结构裂缝控制及施工新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