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对比研究

时间:2022-10-02 04:18:18

中药外敷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对比研究

资料与方法

2003年以来,选择就诊于我科的膝关节滑膜炎病人124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拟订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血瘀痹阻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中药外敷治疗,男35例,女29例;年龄16~61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2天。对照组60例,采用穿刺抽液后囊内注入醋酸强的松龙治疗,男32例,女28例;年龄17~62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1天。两组病人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血瘀痹阻型)标准者,年龄16~65岁,可纳入试验病例。

排除病例标准:①伴有骨折、脱位、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等。②非外伤性滑膜炎、痛风、结核等。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精神病患者。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①有膝关节损伤史。②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③浮髌试验阳性。④关节穿刺或B超证实关节内有积液,结合X线、CT片明确诊断。中医辨证:血瘀痹阻型:由于外伤致瘀,日久血不利则为水,水湿停聚,痹阻于关节囊,扪之有波动感,痛有定处,关节不可屈伸,舌苔薄白,脉滑或濡。

症状指标:休息痛、活动痛、压痛及肿胀4个项目,每项为4级,按0、1、2、3进行评分。①休息痛:0分为无痛,1分为轻度疼痛,2分为中度疼痛,3分为重度疼痛,影响睡眠。②活动痛:0分为无痛,1分为用力活动时疼痛,2分中度活动时疼痛,3分为轻微活动时疼痛。③压痛:0分为无压痛,1分为深压时疼痛,2分为中度压痛,3分为轻度按压即痛。④肿胀:0分为无肿胀,1分为轻度肿胀,2分为中度肿胀,3分为重度肿胀。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指数。①治愈:疼痛消失,肿胀,关节积液消失,关节活动正常(n=100%);②显效:疼痛、肿胀基本消失,关节活动接近正常(n≥70%);③有效:疼痛、肿胀明显缓解,尚有轻度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范围在正常值一半以下(n≥30%);④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仍有疼痛、积液、关节活动明显受限(n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我院拟定的中药处方消肿散外敷,中黄、苍术、海桐皮、姜黄、乳香、没药、苏木、川乌、草乌、川椒等经醋调和外敷膝部,每日换1次,7天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穿刺抽液后囊内注入醋酸强的松龙治疗,每周1次。

所有病例均配合关节制动以及患肢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结 果

治疗后14天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治疗后两组病人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2。

讨 论

膝关节滑膜炎,治疗上多以穿刺或关节腔注药冲洗为主,虽能降低关节内压力,抑制炎性渗出,缓解疼痛,但患者痛苦较大,需反复穿刺,远期疗效差,尚有并发感染之虞。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消肿散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方中黄、苍术寒温同用,清热燥湿、健脾、祛风湿,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姜黄、乳香、没药、苏木活血化瘀、行气通经、消肿止痛,川乌、草乌祛风湿散寒止痛,川椒辛热,温中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消肿止痛之功,共同发挥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功效。

本组采用中药消肿散外敷治疗,既能确保持续有效地消炎止痛,又能促进滑膜受损组织修复的作用,标本兼治,效果肯定。调动气血经络功能,改善血液与淋巴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和粘连的分解,加速滑膜组织的恢复,起到消肿止痛、滑利关节、防止粘连的作用。另外,中药消肿散能通过降低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转移肿胀部位的蛋白质,从而起到消肿的作用。经临床观察,消肿散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上一篇: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电针与药物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