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02 02:23:42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

摘要: 计算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巧妙安排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形式,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问题情境 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选择教学材料,为“问题情境”创设奠定基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为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而又应有所拓展和延伸。

问题情境可用于新授课,从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的高潮。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因为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所以在学习网页制作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去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许多优秀的网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资料。通过精心选择的资料,使学生进入一个美好的“情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将问题分解细化、逐一解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还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选择的材料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选择教学材料时应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或难点,选择的材料应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重点、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选择的材料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

计算机教学课在选择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时,切忌选择教条、僵化、语录式的材料,那种空洞、说教式的材料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反感甚至排斥。应选择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素材。

二、“问题教学法”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即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我所面对的都是职业学校学生,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热情洋溢,喜欢新奇,勇于尝试,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会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现出较强的抵触情绪,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转化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问题的形式,新颖有趣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例如,我在上计算机专业班的《Photoshop图像处理》时,常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对要讲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将分散的知识点融合到一幅自创的图像上,上课时,将其展现给学生们,从学生们惊奇的目光和欢呼声我知道,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充满期待。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我及时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这幅图像?制作这幅图像要用到哪些工具、关键操作及滤镜?然后由学生通过看书、小组讨论、上机操作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三、巧妙安排教学结构,为问题情境创设选择良好的时机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更有意义。所以,我就巧妙安排教学结构,将学习的新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使教学内容真正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Excel时,通过建立班级通讯录学习建立和编辑Excel表格,由学生采集身边的数据,分小组来完成。在学习Powerpoint时,以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为题材制作演示文稿,学生积极搜集素材,兴趣浓厚。

问题创设要做到可行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力求让学生能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悟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同时,还要意识到“问题情境”创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环节,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思维的激活程度,在导入、新授、讨论、总结和练习等诸环节中有机地进行创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和学习兴趣,选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氛围活跃的时机,有机地创设问题情境。

四、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使问题情境创设收到良好的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根本上优化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往往能产生问题,但从问题的产生到提出,学生会受到各种因素,主要是心理因素的制约,让学生有问题也不敢问,久之学生就会无疑可问,再也不能提出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民主的心理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2.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善于运用各种现代化媒体,拓宽教学思路,丰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缺乏思考,形成思维惰性,往往与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机械,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路狭隘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形象性。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个五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以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综上所述,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既要积累、筛选大量的教学素材,又要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拓思维,活跃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上一篇:机械制造工艺学与多媒体课件教学 下一篇:基于信息理论通信系统的MATLAB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