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中“问题”运用四法

时间:2022-10-02 02:09:12

浅谈“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中“问题”运用四法

[摘 要]在教学中,问题中心教育就是教员把学习过程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员通过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方法。

[关键词]问题 教学 学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282-01

问题中心教学就是教员把学习过程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员通过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是前提,问题应用是关键,可运用“激、导、探、整”四字法,突出问题的中心地位,建构学习程序,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激”。就是在学员内在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之间建立有效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员要用问题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激活学员已有的知识基础。使学员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激”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学习引导法。有很多教学过程是学员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知识的过程。这种过程枯燥、死板。因此,教员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启发诱导,引导学员记忆、思考、比较、实践,使学员享受学习过程,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是情景创设法。就是用经典故事创设情景,用故事中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迎合学员的好奇心,引导学员积极思考,特别是一些反而案例可以让学员感受错误的一面,从而触动思想情感,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是积极肯定法。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员要积极鼓励学员思考发言,对学员进行积极的评价,这样能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使学员热爱学习。

“导”。就是指教学在课堂上导入问题以及对学员学习的引导纠偏过程。教员是教学的主体,在“导”问题时应把握“导”的艺术。

一是“导”的内容要明确、合理。教员对导入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主要任务是什么,要求学员提高哪些能力,这些问题一定要明确、合理。问题有层次性、系列性、阶梯状的特点,教员在“导”的方法上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关键问题建立问题间的相互联系,引发问题的不断扩展,支持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二是“导”的时机要有效。教员在观察学习效果上要适时适事地引导,注重“导”的时效性。通常在以下几个时间点有效地“导”:认知与事实有冲突时、学员存在疑惑较多时、学员对问题发生强烈争议时以及学员思维受阻无法展开教学时。教员要抓住这几种时机对学员进行有效点拨,这样会对问题的解决及学员能力的培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探”。就是指学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究、交流和合作的过程。学员通过问题来学习,通过对问题的主动探究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通过师生、生生相互探讨实现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教员在组织学员对问题进行探究与探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用好“探”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纽带,“掌握一种科学的方法胜过解答十个问题”。教学中教员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引导学员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军事课程中常用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推理法、类比法等。

二是选准“探”的角度。任何“问题”都是多面性的,审视问题的角度不同,探究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在角度的选择上要结合探究的需要,同时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采取“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的原则。

三是控制“探”的深度。对问题“探”的过程中,要选好“探”的主题,采取“小开口,深挖洞”的方法,探清问题的“底细”,全面弄清问题的细节。在睦过程中,教员还要根据学员的学习基础,教学目标、时间安排等因素,合理控制好“控”的深度。

“整”。就是调整教学设计,整合教学内容。问题中心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灵活,充满变化的过程,教员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教学细节,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员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将问题与其隐含的知识内容相互联系,与态度方法进行“整合”,使学员对问题的探索,反思,质疑,辨析过程融会贯通。为“整”好这个过程,教员 可以采取四种方法:

一是问题聚集法。问题中心教学模式是灵活,开放的,其结构特征是发散的因此教员要牢牢控制教学过程,适时调整与修正,充分收敛聚集不断生成的新问题,防止目标发散和偏离。

二是弹性设计法。教员对教程的设计要站在课程的高度,动态地选择教学的内容,方法,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三是总结反思法。要适时组织好教学的总结和反思,使问题涉及的概念,思想,方法显现出来,使新旧知识,知识与技能,知识与问题得到整合,使学员获得整体,全面的知识结构。

四是质疑辨析法。就是要在质疑与辨析中,帮助学员实现 对知识全面,深刻,持久的理解,实现对知识的通达,通透,融会贯通。

“问题中心”教学通过“激,导,探,整”四法来充分发挥“问题”的主导作用,不仅能多角度激发学员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从不同思维深度激发学员的创造潜力,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论法学教学方法的完善探究 下一篇:心系群众服务“零障碍”环保工作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