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10-02 12:03:46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摘 要】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提高脑出血患者生存机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疗效,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成功治疗40例(存活率为83.33%),死亡8例(死亡率为16.67%);患者经积极而有效的护理,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经积极护理后,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侧脑室引流术;脑出血;护理

脑出血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与脑血管病变有关,以失语、偏瘫、意识不清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进行积极治疗并采取有效护理,是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脑出血患者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侧脑室引流术,收到较好效果,现回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脑出血患者,男22例,女26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2±3.1岁。其中小脑出血4例,其中破入脑室3例;丘脑出血6例,其中破入脑室4例;基底节区出血30例,其中破入脑室14例;脑叶出血8例,其中破入脑室3例。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10例患者血肿体积为20-40mL,30例患者血肿体积40-60ml,8例患者血肿体积≥ 60ml。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根据头部CT检查定位并结合穿刺,确定出血部位、血肿大小。进行常规消毒、麻醉后,选择相应的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将电钻与穿刺针定向转入颅骨内,穿透颅骨及硬脑膜,留下穿刺管,将穿刺管缓慢推入血肿,即见血肿液从管内喷出,接引流管,缓慢抽出血肿液,一般可抽吸血肿总量的50%-70%[1],用生理盐水冲洗。若血肿块较多未清理完全,用针形粉碎针清除剩余血肿,后给予1万-2万U尿激酶和5ml生理盐水,夹闭引流管2-4h后进行开放引流,根据血肿液引流量及CT复查针对性进行反复引流,一般3-15天血肿可全部清除,待清除完全后即可拔除穿刺针。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1.3 疗效评定

患者术后4个月生活能力评定,分为5级[2]:1级:日常生活可完全自理;2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恢复;3级:生活需要帮助,行走需借助拐杖;4级:意识基本清醒,但仍需卧床;5级:无意识,植物状态生存。其中1-3级为有效,4-5级为无效。

2 结果

本组患者48例中存活40例(存活率83.33%),死亡8例(死亡率16.67%)。术后4个月随访按生活能力分级:1级即日常生活可自理6例,2级即部分生活可自理11例,3级即生活需要帮助15例,4级即卧床,不能自行走动6例,5级即植物状态2例。

3 术后护理

3.1 常规护理

清醒患者应取健侧卧位,防止穿刺针发生移位现象,对于出现焦虑、躁动、恐惧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安慰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并鼓励患者家属以积极态度面对患者,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意识不清醒患者应利用外力约束上肢,避免因焦躁导致穿刺针移位。术中固定好引流管,防止交叉感染。

3.2 引流管冲洗

注意对引流管的冲洗及期间用药,确保引流过程中引流管通畅。引流管引流过程需在无菌环境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缓慢冲洗,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冲洗过程合理利用生理盐水,必要时可加入尿激酶以充分溶解血凝块,在注入尿激酶之前,用碘伏常规消毒引流管。术中进行引流时可能出现血块堵塞等情况,常导致引流不顺畅,此时应根据患者呼吸频率的改变,观察引流管液面波动,关注引流过程通畅程度,一旦出现堵塞,应及时冲洗引流管。

3.3 引流管放置

引流袋放置高度与颅内压压力高低有密切关系,如引流过度,易造成低颅压、颅内积气,甚则引起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情况应行低位引流,使引流管低于血肿腔。若颅内压较高,则有脑脊液流入引流袋,此时应抬高引流管及引流袋至穿刺点平面上15cm处。引流过程避免引流袋放置过高或过低,以免患者发生颅内积气、继发性脑出血等。

3.4 拔除引流管指征

根据血肿液引流量及头部CT复查所示,判定是否将引流管拔除。一般情况下,引流时间越短越好,当脑内血肿完全清除或清除至70%以上,即可针对性夹闭引流管,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若期间患者血压等均无变化,则测定患者脑内压,有研究表明,当脑内压力小于200mmH2O时,可将引流管拔除。反之,应继续进行引流。

3.5引流期间护理

引流期间,观察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量。当引流液颜色变浅,则说明脑脊液循环已基本正常,当颜色变深时,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如有躁动不安等情况,说明出现继发性脑出血。

准确观察引流量,有研究表明,当日引流量超过450ml时,脑脊液循环出现完全梗塞。

3.6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治疗脑出血患者有重要意义,可保证脑组织持续供氧,将头部稍微抬高,并定时给予患者雾化吸入,祛除呼吸道残存的黏痰,防止气道堵塞。

4讨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生活自主能力,可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侧脑室引流术一方面降低了颅内高压,避免脑脊液循环障碍[4];另一方面有效缓解脑内血肿对于周围脑组织持续性的压迫,避免脑损伤发生。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手术过程应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引流袋放置位置高低,并密切关注引流液颜色及数量[5],有效而及时清除脑内血块,不仅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而且减轻患者脑组织进一步损伤的程度。本研究表明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侧脑室引流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槐枫.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196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7(14):89.

[2] 唐桂益,石家庆,吴国财.微创清除在救治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J]. 右江医学,2009,37(2):196-197.

[3] 杨松,吴海春,兰杰.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1例临床分析[J]. 微创医学,2006,1(3):183-184.

[4] 刘军,陈保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7):6496-6497.

[5] 施彦,刘传渊,邱万斌,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右江医学,2009,37(1):20-22.

上一篇:糖尿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胶原蛋白海绵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