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腐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

时间:2022-10-02 11:44:24

玉米茎腐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

摘要:以禾谷镰刀菌为指示菌测定生物活性,土壤中分离16个细菌菌株具有抑菌活性的生防菌,其抑菌率在75.9%~46.2%。采用生防菌菌悬液,于发病初期对茎基部喷雾,生防菌A2和A7防效最高,分别为74.7%和71.3%。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分离筛选;生防菌

项目基金:吉林农业科技学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2119)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25

玉米茎腐病指发生在玉米茎或茎基部腐烂,并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症状的一类病害,茎基髓部中空,极易折倒。一般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主要通过使用化学药剂种子包衣、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等方法,但应用最多的还是依靠化学防治,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消费观念、生存方式等都发生巨大的变革,追求安全、无害、营养的绿色食品(粮食、蔬菜、水果和中药材)已成为时尚与潮流。目前,普遍倡导并推行以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主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理念,逐步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国内对于生物防治茎腐病的报道很多,但是应用于田间的较少。本试验对该病的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病株根际土壤样品的筛选获得高效玉米茎腐病的生防菌株,通过拮抗作用和盆栽防效试验,对土壤中分离较好生防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菌株:自长春市郊区以往茎腐病发病的农田的根际土分离获得。

药剂对照:20%福克可湿性粉剂。

培养基:PDA培养基。

供试病原菌:玉米茎腐病禾谷类镰刀菌,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病理实验室提供。

田间供试品种:黄早4。

1.2 方法

1.2.1生防菌拮抗效果测定 制备含活化好的靶标菌茎腐病原菌的平板,将带测定生防菌饼打成6毫米接于平板上,培养,记录拮抗作用。每个处理 3 次重复,培养5~7天后,测量菌落直径,计算抑菌率。

1.2.2 生防菌株盆栽防效试验 盆摘成株期伤茎根埋法接种,于发病初期对茎基部喷雾(生防菌菌液浓度为108cfu・mL-1),使用量为0.3升/株。设对照药剂及空白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

1.2.3 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8月中下旬和9月初。

发病率(%)=病苗数/出苗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田发病株数-防治田发病株数)/对照田发病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菌种判别

16株生防菌,革兰氏染色均为阳性,细胞呈直杆状,芽孢椭圆、卵圆、柱状、圆形,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

2.2 16株生防菌对玉米茎腐病的抑制效应

分离筛选后有16株生防菌对靶标菌表现出效果的抑制效果,其对靶标菌玉米茎腐病的抑菌率见表1,空白对照菌落直径30.3毫米,菌丝直径均在14毫米以上,其中A2和A7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达到75.9%和74.6%,效果较差是A40,抑制率为46.2%。A12等虽有抑菌效果但是抑菌效果较弱,最低为A20,抑菌效果为10.9%。

2.3 生防菌防治玉米茎腐病盆栽试验

从16株生防菌中选择6株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盆栽试验,从表2可以看出,空白处理发病后,茎基髓部中空,腐烂,病情指数达到56.6,药剂处理后防治效果达到80.3%。6株生防菌对玉米茎腐病均有防治效果,防效达到74.7%~29.6%,生防菌A2和A7防效最高,分别为74.7%和71.3%。但防治效果低于化学防治的对照药剂。

3 结论与讨论

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市场上生物农药的份额只占较少的一部分,这当然和生物农药在应用时遇到的瓶颈有关,但是其拓展空间仍然很大。本实验从土壤中分离生防菌,采用以菌治菌的方法。A2防治效果最好,盆栽试验防治效果可达到74.7%,进一步可进行生防菌培养条件优化等相关内容。但是盆栽试验得最佳防治效果仍低于化学对照药剂,可也是生防菌剂开发的瓶颈,环境因素对生防菌剂的防效影响较大。另外本文只对该生防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以后可以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晶晶,蒋士君,常淑娴,等.两株生防菌对烟草黑胫病的抑制活性及其鉴定[J].中国烟草学报,2011,17(6):89-93.

[2] 赵淑莉,任飞娥,刘金亮,秦建春,潘洪玉. 玉米大斑病生防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J].微生物学报,2012,52(10): 1228-1236.

[3] 秦刚,吴庆丽.辣椒炭疽病生防菌筛选及抗菌活性初步研究[J].北方园艺,2012(06):124-128.

[4] 童蕴慧,郭桂萍,徐敬友,等.拮抗细菌对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诱导[J].中国生物防治,2004(12):34-36.

[5] 赵帅,田长彦,史应武,杜春梅.黄瓜枯萎病生防菌 HD-087产抗菌物质条件的优化及抑菌作用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13,40(5):802-811.

作者简介:郭月霞,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药分析及生物农药。

通讯作者:李宛泽,硕士,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药分析及生物农药。

上一篇:创新农机推广体制建设 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下一篇:电动喷雾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