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交通问题

时间:2022-10-02 11:32:57

浅谈城市交通问题

[摘 要]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的城市化程度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车数量的逐渐增长,城市交通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已严重影响到城市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科学有效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交通 交通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E933.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162-01

城市交通是一个独具特色,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精细,并有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 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经历了交通问题孕育、生成、发展、高涨逐渐演变的一个过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机动车增长,轿车的消费增长迅速。城市车流更加集中,走不动,停不下,矛盾极其尖锐。如北京市,建成了几个快速环路和一百几十座立交,但交通问题并没有根本改善,目前仍是“四肢发达,心肌梗塞”。

1. 城市交通主要问题

1.1 交通堵塞和拥挤严重

在我国城市所面临的各种交通问题中, 交通堵塞和拥挤最为突出, 也是最为普遍的问题。 全国31 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大部分交通流量负荷接近饱和, 有的城市中心地区交通已接近半瘫痪状态。我国大城市交通堵塞和拥挤现象与城市外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建成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据统计,每年因城市交通不畅, 运输效率低下,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所在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甚至达到10%。。

1.2 道路承载力低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平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局面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

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于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

1.3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 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 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 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 出现了许多立交桥、 高架桥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交通问题。 实际上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是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的。 所以出现了重视大型交通工程的建设, 而忽略和低估公共交通的作用,使公共交通进一步陷入困境。

2.解决对策

2.1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由于与道路相分离,可以快速运大运量的乘客,已成为世界各国大都市解决城市通拥堵问题的必选。目前我国大城市的客运结构来看, 轨道交通所占比例很低, 城市交通工具基本上是自行车、 公共汽车、 中巴和小汽车。以自行车为主的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交叉混行, 大大降低了机动车的行车效率和对道路的使用率, 最近几年中巴、 出租小汽车、 私人小汽车的大量涌现更加重了这种现象。 要真正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 满足大多数人日常出行的需要, 就必须大力发展面向公众的集约型运输方式。 由以上分析可知: 轨道运输系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和最佳选择,它不但能解决人们大批量流动的需求问题,而且还改善了地面环境, 为其他机动车的运行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对发展我国汽车工业也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2 交通拥挤收费政策

拥挤收费概念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是指在城市交通严重拥挤的情况下,通过对使用者收费来引导和调节交通需求,在时空上改变交通流量的分布,从而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1975 年,新加坡通过收取“拥堵费”,控制高峰期严重拥堵地区、路段的上路汽车数量,收效极为明显。机动车通行量比高峰时期减少了 24700 辆,交通速度增加了 22%交通收费管制区域的机动车总通行量减少了13%;单人乘机动车数,减少部分机动车从高峰时间转向非高峰时间通行。

2.3 鼓励自行车的发展

自行车交通因占地少、投资小、效率高,节约能源和水源。可减少私家车交通量、减少或减轻交通事故、减少拥堵、减少停车用地、减轻道路投资压力,从而增加市政公共投资对其它公共设施的投资,无空气、水源、噪音污染。荷兰对自行车交通设施包括道路、信号灯、停车场停车库进行了大量投资,成功地使自行车交通迅速发展,大大提高自行车交通的比率、效率和安全性。同时荷兰采取机动车道和专用的自行车道分流的方式解决混合交通的问题,也使机动车交通速度得到提高。长期以来,我国道路基本上是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共用一个道路空间的混合通模式,不同车种、不同流向、不同速度的交通流在路段和交叉口内交织。虽然部分路段设有机非分隔设施,但在交叉口内仍是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混合行驶,在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这种混行基本上不会影响车辆的通行。但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机非混行车辆的冲突越来越严重。

2.4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TS)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的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我国的智能交通技术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在部分大中城市建立了信号控制、电视监控、122报警中心、交通信号管理等交通控制系统。进入90年代以后,许多部门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和研究,内容包括交通控制与管理、通信系统、电子收费、公交智能化调度等。 21世纪即将实现的是“高级道路交通系统”。这个系统由高级导航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判断道路情况诱导车辆系统和车辆自动行驶系统等9个分系统构成。它利用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对车辆和道路进行自动化的控制和管理,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交通秩序,被称为“21世纪的理想技术”。

3.结语

城市交通问题普遍存在于国内国外各大城市中, 具有地方性和长期性。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 我们在总结本国经验的同时, 也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汲取其优秀成果。既要从我国城市化与机动化快速发展的实际出发, 又要立足于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 研究制定出既符合城市交通发展规律, 又符合国情的完整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引导我国城市交通和谐与科学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浩,赵鹏.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

[2] 赵金涛, 刘秉镰.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05( 01 ): 19- 2

[3] 马智辉.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J] .科技情报与经济, 2006( 09)

作者信息

曹凯,男,汉族,河南周口人,郑州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2011级本科生.

陈泽智,男,汉族,广西桂平人,郑州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2011级本科生.

上一篇:生化制药发酵生产废水的净化 下一篇:跑道入侵人为因素识别与预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