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02 11:10:44

高师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钢琴即兴伴奏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集技艺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程,是高师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的实际应用技能,也是他们走向工作岗位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和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传统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的弊端、电子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思考,电子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谈谈我对电子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数码钢琴;即兴伴奏;实践;思考

以《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为标志的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直接影响着高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体现出的前瞻性,给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是用数码钢琴以数字音频采样、数字处理技术为基础,运用电子技术,将各种多媒体技术融入到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系统中,并在教师主控机的控制下同时运用多台数码钢琴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它打破了传统以教学班为单位,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台钢琴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是集“传统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现代科学技术”、“集体课的形式”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1]

一、传统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的弊端

(一)教学内容单一

传统钢琴即兴伴奏课是以大班的方式进行理论授课,教师通常把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伴奏谱例、伴奏织体等内容板书在黑板上,但由于板书的内容受书写时间和版面的限制,老师传授的知识也受到了限制,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枯燥。

(二)教学手段陈旧

传统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主要通过一架钢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满堂灌”的讲授,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老师在范奏乐曲时,绝大多数学生是看不到老师的“真面目”,而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学生看似理解了、消化了,却由于没能当堂进行相对应的键盘操作练习,致使学生在课后发现问题却没能得以即时解决,只能凭记忆或课堂笔记进行练习,其结果容易造成课堂知识与键盘技能相脱节。

(三)教学效果不理想

假定以班为单位进行回课,每班50人,每人每次回课需要4分钟,全班人回完课就需要200分钟,相当于四节课的时间,这种回课方式虽能顾及全班每位学生,但回课的过程枯燥、单调,且花费大量时间,不太切合实际。反之,如果不需要每个人都回课,而是以点带面地进行抽查,有许多学生就会产生侥幸心理,干脆不练琴也不回课,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

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每一门类的艺术,都有其最适当的教育形式”。运用数码钢琴进行即兴伴奏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还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必将成为今后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一大趋势。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且知识容量大,承载内容多,其中涵括了伴奏的歌谱、曲式结构的分析、和声的配置、织体的安排等内容。如在进行和声连接练习时,教师只要轻点鼠标,一组组漂亮的五线谱和声连接就通过大屏幕呈现在学生面前,既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五线谱的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以往在学习歌曲《送别》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歌曲分析,曲式分析及和声连接,教师通常会把歌谱抄写到黑板上,由于用于板书的时间太多,一节课只能分析一首歌曲,而采用数码钢琴进行集体授课,教师可事先把《送别》等多首歌曲扫描到电脑上,用Encore、Overture等音乐软件选择不同的和声、织体进行播放,让学生对不同的伴奏方案进行练习、分析、比较,总结,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丰富了教学内容。

(二)优化教学手段

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充分利用了数码钢琴本身的优势,既可使教师的教学轻松简单,又可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乐趣和富有积极性,为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智能帮助。耳机功能的运用,无论是教师集体授课还是学生单独练习、独立回课,都互不干扰;运用录音回放功能来播放学生自己的创作方案,学生可随时对自己的伴奏进行检验与修改;数码钢琴教室都安装有摄像机和大屏幕,教师授课时的演奏示范和学生的弹奏,都可以通过摄像机返送到屏幕上,老师与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伴奏织体、和声配置等进行分析比较和点评,共同找出问题所在,并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成为参与者、互动者、实践者、创造者和表演者,还极大地提高了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水准;通过总控制台,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单独交流,学生遇到问题,可呼叫总控制台,教师接到信号后,与呼叫的学生直接进行一对一的通话,当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不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练习,教师也可点击任意一台琴,随时监听及辅导学生的练琴情况,使师生双方能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三)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人手一台琴,学生可当堂进行相对应的键盘操作练习,实现了学生自弹自唱、你弹我唱、一组弹旋律另一组弹伴奏、全体合奏等多种形式的伴奏训练,为钢琴即兴伴奏课的多项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技能和实用紧密结合,并通过“课堂学习――课堂训练――课堂消化”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数码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编能力、即兴演奏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在钢琴即兴配弹的环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大屏幕给出音乐主题,学生则根据既定的音乐主题在各自的数码钢琴上进行即兴配弹,然后教师通过主控台在大屏幕播放学生多种即兴伴奏的方案,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集思广益,最后总结出最为合理的伴奏方案。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并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完全的互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提高综合音乐素质

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不仅使钢琴、作曲、和声等多门学科相互渗透,还充分发挥了自身信息化的特点,引导学生由原来的单项信息传递为多元的信息交流。如在教授歌曲《长江之歌》时,除了把歌谱、曲式结构、和声配置、织体安排等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外,还可通过播放相关的图片、音响资料来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作品的主题思想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三、电子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思考

运用数码钢琴进行即兴伴奏集体授课虽有以上诸多优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材须不断更新

数码钢琴即兴伴奏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同于传统的钢琴即兴伴奏课,它增加了视奏、即兴演奏等学习内容,补充了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融入了较新的教育理论和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因此,很难完全照搬传统的教材体系和教学法体系,必须不断地更新和补充教材来保证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二)教师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开放的、不断完善的、向上的体系,而不应该是封闭的、凝固的,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持续发展自己的知识系统。目前正在逐步使用的录音、摄像以及MID等设备为再现高质量的音响和图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新一代信息、声像技术正在不断地出现并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的欣赏、范奏、伴奏、创作等各个领域。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给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而且这种变革正在迅猛地向前发展。[1]作为数码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师,除应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和即兴配弹能力、以及通晓乐理、和声、作曲、中外音乐史、音乐教学法、音乐心理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等各门类的有关知识外,还必须对数码钢琴各系统的性能熟练地掌握,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同时,还可通过多渠道进行教师业务培训, 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胜任数码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工作。

(三)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与考核体系

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有别于传统的钢琴即兴伴奏课,因此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要在严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套适用于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新的体系要有开放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要强化对过程和发展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进步幅度都应在考评之列要从单一的检查钢琴即兴伴奏作业的基础上检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评价学生。要制定详尽的考核细则,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并使教师和学生都明白无误,严格遵循。[2]

(四)重视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是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实践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综合知识的匮乏,发现学习课内外知识的必要,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感悟艺术的真谛。培养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的实践能力可通过组织专业技能表演、教学汇报演出、自弹自唱比赛、为各年级声乐考试担任钢琴伴奏等活动,增加学生的上台表演机会,提高学生钢琴即兴伴奏水平。此外,还可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拓展艺术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总之,数码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是集“传统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现代科学技术”、“集体课的形式”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学班为单位,一台钢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为现代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推进和深化高师音乐课程改革, 使高校音乐教育朝着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邹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王朝纲.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难点与对策[J].乐器,2003,(10).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与路径分析 下一篇: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