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教学

时间:2022-10-02 10:33:53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教学

一、专业英语教学问题剖析

(一)教学方法与模式陈旧,实际应用能力教学不够重视

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教学很大程度还是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大多数教师首先解释新单词及词组的含义,然后逐字逐句地翻译原文,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又因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投入时间少,兴趣不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抬头率低,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然而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具有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服务于生产、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也应该要侧重于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机械的传授知识,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教学内容多样化、实际化,把专业英语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中、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既能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滞后科技发展、违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教材在教学诸环节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周期较长,目前高职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来源一般至少是五年以前的科技文献,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而言较为落伍,缺乏对本领域最新研究动态的追踪,学生通过学习不能了解到本行业最新动态。如果能够及时选取专业最新科技文献资料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则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缺点,另外,高职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材与本科专业英语教材大同小异,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实际应用性不强,没有紧密联系生产、管理等第一线工作岗位实际要求,脱离了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水平的专业英语教师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

优秀的专业英语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具备高水平的英语教学技能。目前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师大多是由暖通教研室的专业老师担任,由于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教师比较少,专业英语教师选择随意性较大,师资队伍很不稳定,同时专业教师没有受到系统的英语教学训练,英语教学实践能力不强,教学经验不足,上课过多关注专业知识,而忽略了语言能力培养方面,往往会制约了专业英语的教学。

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具有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服务于生产、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该也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首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授模式,倡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设计,采用角色扮演、演讲、讨论、汇报、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PPT、图片、Flash、影片等直观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制冷设备结构、空气处理器产品说明书、中央空调系统工艺流程图、专业面试等,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均可采用演讲、讨论、汇报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达到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效果。

(二)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结合当前暖通行业对高职人才岗位需求情况,编写校本教材[3],教材选编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同时兼顾足够的实践知识,还要利用各种专业材料如行业动态、暖通新工艺及新产品等补充教材内容,这样既能广泛涵盖本专业可能出现的专业词汇,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对专业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使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跟上专业发展的步伐,让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到本行业最新动态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建立科学的教师聘用制度,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

高职院校应重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聘任制度,建立吸引优秀人才的激励政策,可适当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专业英语教师,安排到适合的各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工作岗位上去,采用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专业英语教师对专业英语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考虑专业英语教师的学历、职称以及年龄等因素。同时加大专业英语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力度,定期选派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校进行短期培训或提供更多的与外籍教师、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交流的机会,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强、英语应用能力强、教学技能强的骨干教师来承担专业英语教学。

三、结束语

针对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陈旧,实际应用能力教学不够重视,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滞后科技发展、违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基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较好的将专业知识和公共英语结合起来,对培养国际化的暖通人才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张小曼 沈沁 朱诗君 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 下一篇:食品工业生物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