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形势下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02 09:47:53

金融危机形势下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升级和开放战略转型阶段,使跨国公司的投资成本有所上升,技术和规模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当金融危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爆发时,将会加剧跨国公司的投资风险,使其盈利较预期下降,势必会加速撤资进程。文章分析了在此次金融危机形势下,在华外资所受的负面影响,及其所采取的撤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当抓住机会建立促进产业升级的跨国公司等应对之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撤资行为;产业升级;自主品牌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逐渐扩散到实体经济,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已经受到严重影响。首先,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削弱了跨国公司的投资能力。其次,由于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限制了FDI的流动,加上我国减少的成本优势,使得跨国公司近期在我国的撤资现象愈演愈烈,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形下,我国应当主动采取一些措施应对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给我国经济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金融危机是外资撤资的重要诱因,会恶化东道国和母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引致跨国公司的悲观预期,降低跨国公司的经营绩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在华外资的撤资影响,有着独特的宏观背景因素,加大了跨国公司的撤资风险。

首先,金融危机恶化了经济环境。金融危机对金融体系形成冲击,股市大跌,信贷收紧,金融机构破产,继而通过信贷约束对生产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不但会在跨国公司母国对其母公司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削弱其投资的区位优势。事实证明,外资撤退的频率和规模在金融危机时会大幅上升,甚至会出现大规模的撤资潮。

其次,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高负债的金融机构在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首先破产,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机构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严重。跨国金融集团既对金融市场主体进行股权投资,也参股制造业的实体经济,金融危机导致的经营绩效变差,会使公司的资金更加吃紧,甚至走上破产边缘,从而不得不收缩投资,撤出海外投资。实体经济由于产品需求的萎缩,经营业绩也会恶化,加上信贷约束,会进一步受到流动性的束缚。

再次,造成跨国公司对未来收益的悲观预期。金融危机会导致跨国公司对经济前景悲观的理性预期,削弱长期投资信心,从而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向短期资本转化的可能,加剧外资企业撤资的风险。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信贷紧缩和经济衰退等,也都会加剧跨国公司的悲观预期,使得投资信心减弱,撤资意愿加强。

二、跨国公司在华的撤资行为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增长明显下滑削弱了外资的投资信心。金融危机已导致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新兴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下滑,包括过去几年经济增长强劲的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全球放缓,甚至可能出现的负增长,导致跨国公司对经济前景的悲观的理性预期,大大削弱了跨国公司的投资信心,撤资可能进一步加大。

(一)跨国公司应对危机的方式

由于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危机的发源地在美国,扩展到欧洲,并进一步向新兴国家传导,而发达国家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因此,欧美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能力的削弱,以及我国区位优势纵向比较的降低,都使得外资的投资信心受到打击,加剧了外资撤资风险。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对跨国公司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量跨国公司已经产生了巨额亏损或者盈利状况恶化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接下来这几年将会成为很艰难的年份。

根据麦肯锡2008年11月对跨国公司所做的调查,降低运营成本是跨国公司应对危机的首选手段。其他手段因行业而异,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倚重于缩减资本性支出来缓解融资压力。技术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的高科技及电信业、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

(二)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

事实证明,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额和新设企业数额均降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逐渐扩散到实体经济,外商来华投资受到明显影响。自2008年10月以来,我国FDI已经连续10个月出现下降,一系列数据表明外资正加速撤离。

首先,从实际利用外资额度来看,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3.6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5%。7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9亿美元,同比下降35.71%,为2009年以来单月最大同比降幅。

其次,从新批设立外资企业数量来看,2009年1-7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264家,同比下降27.39%。7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5家,同比下降21.39%。

再次,此次金融危机还伴随着大量的外资非正常撤离,这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经营期满或经营不善等原因而终止经营,本来是外资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常态,一般可以采用包括停业清算、出售资产、出售子公司以及剥离、出售生产线、易址、关闭、退出市场、放弃、抽资、缩小规模等具体撤资模式。然而近年来,出现了部分外资企业不履行正常清算程序,在拖欠职工工资、应付账款和金融机构贷款的情况下,弃厂逃逸的非正常撤离现象,这种外资的非正常撤离已经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三)跨国公司撤资的行业分布

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1-11月,全国外商投资企业有4652家减资,4564家企业终止营业。从行业看,制造业减资和撤资比重分别占减资和撤资总额的70.4%和60.3%。进入2009年,从撤资的行业分布来看,外商在服务领域撤资幅度最大,2009年1-4月,服务业领域实际使用外资106.1亿美元,同比下降31%,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同期,制造业领域实际使用外资156.1亿美元,同比下降12.9%,外商投资的下降相对平缓,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8个百分点。加上我国企业自身的技术成熟和发展,这将使得中间技术和一般技术在我国随意扩张并获取市场的时代结束。这一切,均使投资我国市场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特别是制造业,经过若干年激烈的竞争可能会出现较大规模的萎缩。

三、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对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影响。FDI的进入加剧了行业竞争,迫使东道国企业不得不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以提高生产效率。受雇于外国企业的当地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的流动,带来了技术溢出效应。所以,FDI的减撤,则将直接影响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其次,不利于我国的技术转移。FDI在促进东道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若发生FDI的减撤,对东道国传统工业的改造不利,更不利于东道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再次,影响了我国的就业率。当撤资发生时,众多受雇于该公司的东道国劳动者将面临失业。若撤资达到一定规模,东道国的就业状况就会严重恶化,失业率迅速上升,对国家经济、政治将产生很大压力。

最后,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了影响。撤资首先意味着资本从东道国的流出,这将导致东道国在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减少。对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而言,撤资也会导致负出口或净进口效应,国际直接撤资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及以此为基点的其他经济目标是极为不利的。

四、我国的应对之策

(一)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很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附加值不高的产业。为此要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鼓励本土企业由主要做加工贸易转变为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方式并重,形成主要做货物贸易转变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对内对外投资并重的局面,淘汰落后产能,创造新的综合竞争优势。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研发优势,承接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来我国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重要的是,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其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从事简单加工组装的工人,其工资是普通劳动密集型工人工资的几倍到几十倍,这将大大提升加工贸易的附加值。

(二)建立可以促进产业升级的跨国公司

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应引导外商投资企业把投资重点放在生产业上,为此应该适时放松管制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如医院、教育、社区性的金融业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我国生产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要引导外资投向产品设计、物流服务、营销服务、信息服务等高端生产业。同时要加强国内生产业企业与外资生产企业的合作,提高外资服务企业的技术溢出效益与管理和服务的示范效应。

(三)主动并购即将破产或者倒闭企业

在国际上,外商投资的主流模式是并购,90%以上的投资采取的是这种模式,但目前在我国这一比例还非常低。在危机时期,很多企业的破产倒闭,或因财务压力被迫寻求兼并收购,使并购方拥有很大的选择范围。为低价收购和整合行业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很多战略性资源和核心资产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买不到,但在危机时期却很容易低价买到。当然,并购的行业需要与我国宏观的需求相结合,可考虑矿产、能源与石油等战略资源类行业、拥有关键技术的企业和拥有核心资产的企业。

参考文献:

1、范黎波,郑建明.金融危机、跨国公司应对与中国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9(3).

2、徐磊.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及其防范[J].当代财经,2009(12).

3、自东放,徐艳梅.跨国公司撤资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6(2).

4、沈桂龙.跨国公司撤资机理与金融危机的冲击效应[J].社会科学,2009(9).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分析 下一篇: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图书馆服务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