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永恒价值

时间:2022-10-02 08:44:10

危机来袭?

近来无论是参加HR圈的聚会,还是平日里同行之间的寒暄,或是面试候选人时的闲聊,经常会有这样的询问:今年的猎头业务是不是不好做?你们公司今年的业务有没有受到影响?听说今年猎头业务减少了不少?

一开始有些纳闷:公司业务一切正常,与往年相比不相上下,怎么会有这么多悲观和唱衰的声音?仔细一想,可能是公司之间的价值定位不同所致。但当我们把这些声音与近来的一些宏观经济数据相挂钩,就发现出现这种声音不是没有道理的。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环比增长1.8%,创近几年新低,并有继续下滑的趋势;各种大规模裁员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搅得人心惶惶。难怪了,有报道说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北京的猎头公司由2000家(注:实际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許可的公司仅130多家)迅速缩减到1300家,三家就得倒掉一家,现在的情况似曾相识,大家有担忧和关切倒也正常。

不过,危机意味着优胜劣汰,往往是一个行业和一个企业自省和成长的良机,对于猎头行业来说亦是如此。危机恰好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猎头的价值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起落吗?在现如今中国猎头行业搏命厮杀混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才能够实现行业的使命?有没有一种价值取向是我们永恒追求的,不管是在危机还是繁荣时代?

中国猎头行业的混战

国际猎头发端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历过二战时期美国政府“阿尔索斯”计划的辉煌后,蓬勃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即使从现在还存在的最早的猎头公司、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康涅狄格州司凯龙(Scanlon)猎头顾问公司算起,也有60年时间。这段时间里猎头行业经历了很多重大事件,它们甚至改变了历史。比如是科恩·费里公司于1979年寻访到彼得·尤伯罗斯担任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后者引入了商业赞助、电视转播等机制,打破了“蒙特利尔陷阱”,让奥运会从此走上不亏损的良性道路。还有诸如郭士纳从纳贝斯克到IBM,施密特从Novell到Google,罗伯特·纳达利从GE到3M,W·詹姆斯·麦克罗尼从GE到Home Dept和波音,徐立之从多伦多一家医院到香港大学任校长,都是猎头公司的杰作。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个企业,而这个企业则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生活。

中国猎头行业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从1992年在沈阳的新加坡维用集团内部猎头机构的萌芽,到1993年3月北京泰来猎头咨询事务所在中国正式注册第一家猎头顾问公司,这个行业也扬帆起航,至今不过20年时间。与国际猎头一样,中国猎头服务的对象也是职业经理人群体,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发展壮大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场经济体制和环境的成熟与完善则反过来滋润着猎头行业的发展。有人总结中国猎头行业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国内猎头萌芽、国际猎头潜入阶段(1992-2000),第二阶段是国内猎头蓬勃发展,国际猎头“合资”入华阶段(2001-2005),第三阶段是中外猎头并购整合阶段(2006至今)。现在看来,第三阶段还没有正式开始,目前还只是猎头混战阶段,各种小猎头公司不断出现,又不断倒掉,并购整合为时尚早。

目前中国猎头行业呈现以下特点:第一,顶级猎头、一般外资猎头和本土猎头阵营划分较为明显。顶级猎头公司如光辉国际、海德思哲、亿康先达等,依然继续服务于世界500强企业或其他C字级别(CEO、CFO、COO等)的职位;一般外资猎头公司服务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外资企业居多;本土猎头公司主要服务于国内客户。第二,猎头公司的规范化运作尚待加强。无论是资质认证,运作流程,还是收费模式,大部分猎头公司仍待规范。有些猎头公司收费比例不到10%(一个月的薪酬),很少面试候选人。北京市场上主营或兼营猎头业务的公司不下千家,但其中有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人力资源服务許可证”的仅128家。换句话说,大多数猎头公司是“黑猎头”。第三,本土猎头公司趋向于低端化、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公司把低端职位招聘当成是猎头,但不以也无法以规范的猎头方式运作,最终日益走向低端化,且各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收费、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底线越来越低。

所以,很多猎头公司也仅仅是简单信息传递的一般掮客,或者说是一种带有“猎头特点”的招聘服务外包。而真正的猎头应该是不折不扣的咨询顾问,他可以是企业发展的咨询顾问;可以是人力资源的咨询顾问;可以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咨询顾问;可以是心理健康的咨询顾问。由于整个环境的影响,人们对猎头的认识偏离了猎头的高端、稀缺定位,于是恶性竞争、浮躁不安、专业度不够等现象凸显,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价值重塑——猎头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危机为猎头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猎头追求的价值应该是永恒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下都是不变的。这个价值,就是“成就企业,帮助他人”。猎头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状态,而非“强大”,因为猎头公司的服务性质,就是一种非常特有的个性化服务,“做大做强”是不太符合他存在的自然法则的,他的生存法则是健康长寿追求永恒,是一个有价值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个所谓的辉煌阶段。

帮助职业经理人。猎头需要帮助职业经理人实现职业转换和价值提升,给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职业信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客观情况,分析判断自己当前的处境,新机会的优势与不足,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猎头不需要也不应该去说服候选人接受一个机会,而是要帮他进行分析,最终的选择应由职业经理人自己去决定。这个时候,猎头要做到的是客观。猎头给职业经理人呈现的信息不能仅仅是正面的,而是要将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分析清楚,并予以警示。这就如同基金公司告诉投资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帮助自己的客户。毋庸置疑,帮助客户物色到所需的人才,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猎头最直接的价值所在,也是猎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由。但猎头对于客户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此。有很多企业对于自身人才队伍状况、高管层的选用育留等存在很多的盲点和误区,所以猎头在跟客户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还需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客户分析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改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猎头实际上是管理咨询的一个分支,不仅仅是找人和推荐,而且要做的是咨询顾问的工作。

帮助被“挖人”的企业。这一点似乎慢慢也被人们接受了。前些天方正国际的CEO一条微博:“我今天正式郑重地宣布,如果有人有公司敢挖我们的人,我们会以两倍的比例挖回人才,要不惜代价,做不到的,处分部门负责人及人事总经理。”结果引来板砖无数,2000多条评论一边倒地批评。看来对于留不住员工,现在大多数人能够比较理性地分析自身原因了。如果自己的人被挖,但人才梯队建设到位,应该影响不大;如果影响很大,那么需要反思如何才能不让一两个人的离开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这不仅仅涉及到招聘,还有薪酬、激励、文化、制度,甚至企业管理中的各种细节。优秀的公司不惧怕员工的流动,能够成为GE那样为其他公司培养CEO和骨干的企业,应该感到荣幸。猎头的某些行动,或許在短时间内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损失,但从长期来看,这是积极的。合理的流动有利于职业经理人队伍的成熟,当大家都按照职业化的方式来做事情的时候,交易成本就会降低很多,所有人都会获益。所以,我们也不赞同用“挖人”这个带有感彩的词来描述猎头的工作。

帮助那些进入职业误区的人。在日常工作中,猎头除了接触目标候选人,还会跟許多不适合职位需求的经理人打交道。当有些经理人的简历实在看不过去的时候,我们需要用专业的眼光和负责任的心态,提醒他们一下该注意些什么,比如不要频繁地换工作,简历应该如何清晰表达。或許这并不能给猎头带来直接的收益,但是这却是猎头的价值——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即使不能直接帮助这些人找到适合的工作,也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诚。用心,是做好猎头的关键。

当然,帮助人往往是一件暂时得不到回报的事情。就像一位从医65年的美国医生写的一本书里所提到的“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猎头的工作,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帮助企业和他人,但是获得直接的回报只是“有时”的。这个工作如果有成功的秘诀,那就是要让客户和顾问成为完成任务的合作者。猎头绝对不是一个买卖,而是一个用心来感受的艺术。

上一篇:李宁的品牌重塑 下一篇:一场与甲流对抗的应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