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新风尚 积聚正能量

时间:2022-10-02 06:42:16

倡导新风尚 积聚正能量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不仅在党政部门树立起了清正廉洁的新风尚,还有效地带动起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真正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这种新风尚,正如一缕春风吹向了整个社会,吹进了平常百姓家,积聚起整个社会的正能量。

节俭之风盛行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勤俭节约不仅要从官方做起,更要从平常百姓做起。每个人从小都在背诵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就更应该知道,浪费食物是可耻的。”这是记者从成都市石室联中一个初二学生的作文中看到的一段话,颇引人深思。

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的人多了起来。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却被抛之脑后,铺张浪费成为习惯。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内多家餐饮小店和酒店欣喜地发现,铺张浪费现象在大大减少,很多顾客结账前会把剩菜打包带走。“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论浪费什么,都是可耻的。粮食是人的生存之本,更不必说了。”市民吴先生边打包边说:“这些带回去热热就能吃,还能节约一顿饭钱!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成都人,我们不能落后了。”

临近新年,全省各大型餐饮场所的宴请数量较之以往大幅下降。位于绵阳市中心的一家高档餐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到年底宴请就扎堆,但今年单位宴请少了很多。我们也会提醒顾客点菜适量,尽量不浪费。”

为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到餐桌上,四川各地不少餐饮场所打出告示牌,提醒顾客文明用餐,还要求服务员不误导顾客超量点菜,并主动提醒顾客吃多少点多少。有的酒楼还在门口摆出了“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牌子,主动为顾客提供打包服务。

节俭不仅仅表现在餐桌上,记者在走访成都市南门一高档小区时也感受到了勤俭节约的新风气。在小区做清洁工的王阿姨告诉记者,最近旧衣服、旧玩具等生活用品的浪费现象也大幅度减少了。记者看到,小区的公共宣传栏里面张贴了党的十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的宣讲海报,路边也拉起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横幅,物管部门还成立了一个爱心捐赠委员会,统一收集业主们多余的衣服、玩具等生活用品,捐赠给当地的福利院或发往贫困地区……

对于勤俭节约的好风气,众多市民、网友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成都市民张岚说:“珍惜每一粒粮食,不仅仅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珍惜,也是对自身素质的检验。”网民“穿靴子的猫”说:“要改变浪费现象,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加强道德教育。”南充市民李鑫说:“一些餐饮场所浪费罚款的标语虽贴上了墙,但真正落实起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参与。”

榜样的力量

鲜花、掌声……

2013年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名单公布,我省罗玮获“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菊美多吉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黄莉等8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罗玮是是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康复后,她将社会各界给她的捐款在广元市郊区建起了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用感人的义举书写美丽青春。

另一位获奖者却没能去领奖,他已经为了他爱的事业和人民永远地长眠于自己的家乡。他就是“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这位1979年出生的藏族汉子,生前是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他扎根基层,一心为民,舍小家为大家,12年如一日,为人民群众献出了全部真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勤奋工作。

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的还有身残志坚、引导数名求助者重树信心的都江堰市心启程残疾人爱心服务站理事长黄莉;37年来勇救18名溺水者的成都市成华区青龙街道白莲村居民吴永秀;双肩扛起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悉心侍奉公婆的“最美媳妇”南充市经济开发区地税局干部何艳;带着公公改嫁,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老人的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办大东社区居民雷华宗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先进典范,对整个社会道德新风尚的树立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传递的正能量。

清晨上班的路上,无偿献血车前排起的市民长队;电视荧屏上,隔三岔五播出的对贫困患者的匿名捐赠;为抢救一个彝族小女孩的生命,白衣天使在大凉山里穿越跋涉;黑漆漆的深夜,满身泥泞还在抢修下水管道的维修工人;还有那些为了帮助幼儿园患白血病的同学,毫不犹豫砸碎心爱的小猪储蓄罐的孩子……这样的事太多太多,这种良性循环的风气,让我们更能清晰地看到整个民族的未来,那一定是一个充满了阳光和希望的未来。

和谐家园成为最美丽的港湾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和睦友爱、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成为整个城市的“黏合剂”,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在成都青羊大道成都花园的李女士说:“现在小区里有很多圈子,会有QQ群。比如,刚生宝宝后的妈妈会成立妈妈群,爱叫外卖的人会成立外卖群,爱踢球的人还建立了足球群。通过网络,邻里间的关系变得亲热起来,谁家遇到事情其他住户还可以出出主意,甚至用行动帮上忙。”

在“寻找四川最美邻居”的大型公益活动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段真事:有一对两岁多的双胞胎兄弟坤坤和伟伟,家住在成都市武侯区郭家桥正街2号院,由于他们的父母每天要上班,时间分配不过来,这对双胞胎就在10多位邻居的帮助下渐渐长大。坤坤生病的时候,是邻居贾玉抱着他一路冲向医院;两兄弟开始摇摇晃晃地学走路了,邻居王婆婆买来蓝色小书包;两兄弟的外婆因为难舍邻里之情,舍不得搬去新家。在外人看来,这个大院里就像是住着一大家子人一样。

这个故事,感动了许多都市人。“在成都租房3年多,我连邻居的名字都不知道,看到2号院的故事,感觉很温暖。”住在成华区水碾河路一小区的吴女士说,她是生活在成都的外地人,平时与邻居遇到最多只有相视一笑,这种笑她也非常珍视。

2014年春节将至,很多人开始在为过年做各种准备。对于春节的团聚,在外工作的成都人赵先生说:“年味是亲情的回归、温暖的陪伴,比起去大饭店大吃大喝,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既增添了家人之间的感情,又避免了铺张浪费。”

“不要把烹饪的乐趣交给饭店,也不要把拉家常的亲热交给电视,我们要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年味不可外包,亲人们要团聚在一起亲自过年!”网友的话说出了大伙儿的心声。

新风尚感染着每个人,我们都明显地感到,一个更加崇尚亲情、重视邻里关系的和谐社会在向我们走来。2014年,愿我们的期待正如网友“李小白”的祈愿:“年风年味在变、邻里氛围在变……这些‘变’是真实的、自然的、和谐的、时代和民族所求的!衷心希望这是个美好的起点,愿和谐的家园成为我们最美丽的港湾!”(责编:裴佩)

上一篇:以为民情怀 促跨越发展 下一篇:用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