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别出心裁尽孝心:让北漂父母在京城“逆生长”

时间:2022-10-18 10:44:37

王宝强别出心裁尽孝心:让北漂父母在京城“逆生长”

父母进京幸福褪色,

孝顺儿子心生烦恼

2010年中秋节,王宝强和妻子马蓉带着刚满一岁的儿子回老家河北邢台南和县大会塔村看望父母。61岁的父亲王银生和59的母亲刘焕的,都是淳朴的农民。王宝强本打算在家住一天就走,可熬不过二老的挽留,就多住了两天。9月25日,王宝强一家即将返京,刘焕的落泪了:“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你回家,妈还有很多话来不及说,你就要走了。”王宝强听了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他8岁离家到少林寺习武,16岁北漂做群众演员,近20年里,与双亲相处的时间不足一年。王宝强的姐姐已出嫁,哥哥一家在石家庄打工,平时就二老在家,他能体会父母的孤独,于是跟妻子商量:“爸妈年纪大了,留他们在老家我不放心,我想带他们到北京跟我们一起生活。”马蓉理解王宝强的孝心,一口答应,对公婆说:“爸、妈,这两天你们就把家里的事安排安排,过阵子我和宝强来接你们去北京。”刘焕的老两口一听,高兴地答应了。

10月3日,王银生和刘焕的安排好家里的事,随儿子儿媳赴北京生活。刘焕的是个明理的人,知道婆媳之间易闹矛盾,而且她和丈夫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儿媳是城里长大的,彼此之间生活习惯迥异,更容易出现矛盾。为了避免这种矛盾,一到北京刘焕的就向儿子儿媳提出,分开住。王宝强和马蓉也希望两代人各自都有独立的生活空间,便在离自己家步行只需20分钟的一个小区给父母买了一套两居室,王银生和刘焕的开开心心地搬了进去。

在老家,刘焕的夫妇早年住的是土坯房,做饭烧麦秸秆,家里最显眼的家电是一台24英寸彩电。而北京的新家却好比天堂:墙壁、地板光洁如镜,水晶吊灯堪称华丽;消毒柜、微波炉、变频空调、吸尘器等家电他们以前见都没见过。刘焕的幸福地对老伴说:“老头子,我没想到一把年纪了还能过上这种日子!”王银生附和:“谁说不是呢,咱俩是咱村最享福的老头老太太了!”

担心父母不适应都市生活,王宝强和马蓉三天两头过来陪伴二老。儿子儿媳走后,刘焕的和王银生就坐在宽大落地窗前看风景:小区里笔直的白杨树、跳扇子舞的老太太、溜旱冰的少年、推婴儿车散步的幸福妈妈……份佛一幅美丽画卷,老两口百看不厌。

一个月后,见父母生活安定下来了,王宝强重新开始了忙碌的拍戏生活;马蓉来公公婆婆家的次数也少了,将主要精力用于照顾儿子、打理家务。刘焕的和老伴都是文盲,不识字,不认路,不会坐地铁,平时不敢单独出门。少了儿子儿媳的陪伴,幸福生活在他们眼里渐渐褪色:因为说一口难懂的家乡话,刘焕的夫妇与别人交流有障碍,整天像哑巴一样不敢开口,见谁都赔笑脸。一次,院子里一帮老太太在做节奏明快的韵律操,刘焕的经不住诱惑,扭腰摆胯跟着做了起来,可那笨拙的动作把别人逗得哈哈大笑。刘焕的红着脸退了出来。此后,她再也没有勇气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常常与老伴在公园一坐就是大半天。

不仅如此,家里的高端电器也让老两口头疼。吸尘器打开后他们不知道怎么关,结果电机烧坏了。2011年2月,消毒柜突然冒出刺鼻的焦煳味,刘焕的惊慌失措地给儿子打电话:“宝强,你赶紧过来,消毒柜出毛病了。”王宝强正在京郊拍戏,接到电话连妆都来不及卸,就赶了回去。打开消毒柜一看,木筷、柜门都烧黑了。王宝强对父母说:“碗筷消毒时间不能太长,东西放进去半小时就得关电源。”担心父母记不住,他找来纸笔,将如何使用微波炉、吸尘器等家电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详细写在纸上,念给父母听,又手把手教他们操作。看儿子忙了一身汗,刘焕的说:“会用了,你赶紧走吧!”王宝强这才匆匆赶回剧组。

可儿子一走,原本觉得啥都明白的两位老人,又懵了。2011年3月2日早晨,刘焕的用微波炉热牛奶,5分钟后她拉开微波炉的门,袋装牛奶砰的一声突然炸了,滚烫的奶汁溅到了她胳膊、手背上,当即红肿一大片。王银生一边电话通知儿子,一边将老伴送往社区医院。

一个多小时后,王宝强赶了过来。得知母亲被烫伤的前前后后,王宝强埋怨道:“妈,我教您多少遍了,怎么记不住呢?用个微波炉就那么难吗?”刘焕的一脸愧疚,满眼是泪:“对不起,妈老了……”王宝强不忍再责怪母亲,心里无比纠结……

“北漂父母”黯然返乡,

明星儿子问计专家

晚上回到家,王宝强在妻子面前发泄郁闷:“我爸妈也真是的,天天让不完的心。手机一响,一看是他们的电话我就紧张,担心出啥事。这几个月我在剧组总是分心。”马蓉安慰道:“他们年纪大了,接受新事物慢,咱得多份耐心。我觉得最好是给他们请个保姆。”

王宝强觉得有道理,几天后就请了一位河南籍中年保姆。刘焕的老两口没一点心理准备,责备儿子:“我们身体硬朗,能吃能睡,请什么保姆?再说,请保姆这么大的事也该和我们商量一下啊!”王宝强嘻嘻一笑:“和你们商量,你们能答应吗?爸、妈,有保姆照顾你们,我放心。”

保姆手脚勤快,做饭洗衣、操作家用电器样样拿手,无可挑剔。可刘焕的和王银生劳作惯了,被外人照顾心里很别扭。得知儿子每月支付保姆3000元工资,老两口更是心疼。只过了一个月,他们就把保姆辞退了,并警告儿子:“以后再给我们请保姆,我们就回老家。”王宝强只得尊重父母。

整天闲着没事,刘焕的和老伴便去儿子家照看孙子。孝顺的马蓉不想让公公婆婆受累,说:“爸、妈,你们自己出门走走、玩玩吧。”她给公公婆婆买了北京旅游通票,142个景点随便逛。8月份的一天,刘焕的和王银生坐公交车去游览圆明园,因不认识路牌,又不敢开口问路,结果上错了车,一直坐到了与河北交界的大兴区。下车后两人傻眼了,想给儿子打电话,写在刘焕的手心里的电话号码因为汗水也模糊了。老两口无助地蹲在路边寻求帮助。晚上9点,王宝强突然接到警方的电话:“你爸妈迷路了,赶紧过来接他们。”王宝强匆忙驱车赶了过去,警察奚落他:“还大明星呢,就这样对待父母?就这样给公众做榜样?”王宝强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无言以对。

回家的路上,王宝强责怪父母:“本想接你们到北京享福,可你们现在的生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以后别给我添乱了好吗?”刘焕的被儿子训得眼泪汪汪:“我们享不了城里的福,还是回老家吧!”一听这话,王宝强又上火了:“当初风风光光地将你们接出来,现在灰溜溜地回去,别人还以为我不孝顺,你们在北京生活不下去呢!”刘焕的和老伴神情黯然,没再接话。

此后,刘焕的和老伴再也不敢出门了,一天到晚闷在家里。大都市邻里之间鲜有来往,为打发寂寞时光,老两口经常坐在阳台上数小区里停的汽车。这对“北漂父母”,在北京有孝顺的儿子儿媳,有漂亮时尚的住宅,可没有一点归属感,越发怀念老家那种热闹淳朴的乡情氛围。

2011年10月,王宝强随《Hello树先生》剧组赴黑龙江拍外景,刘焕的和老伴趁机回了老家。当初来北京时他们满怀憧憬,返乡时却黯然神伤。

两天后,马蓉给公婆送保健品,家里却没人。她给婆婆打电话:“妈,你们去哪儿了?”刘焕的歉意地说:“我和你爸回邢台了。”马蓉颇感意外:“你们不辞而别,是不是我和宝强哪儿做得不好?”刘焕的说:“说哪里话?你和宝强都是孝顺孩子。我没告诉你们,是怕你们挽留。”当天,王宝强得知父母回了老家,打电话狠狠将父母数落了一顿,老两口心里很不好受。

刘焕的和老伴原以为,回到老家会延续从前的自在生活,可他们想得太简单了。刚开始,村里人以为他们回来探亲,住几天就回北京,后来见他们往地里撒了菠菜种子,邻居意识到他们不走了,风言风语此起彼伏:“肯定儿子儿媳不孝顺,不然他们不会回来。”“估计婆媳闹矛盾了,宝强偏向媳妇,老太太一气之下才回来的。”“宝强有点名气就变了,连爹娘都容不下了。”有的邻居甚至故意问刘焕的:“北京多好呀,干吗回来?儿子儿媳啥时候来接你们?”

刘焕的与王银生陈述儿子儿媳的种种孝行,可别人根本不相信,反问他们:“那你们还回来干什么?”如此一来,老两口在老家住得也不自在,渐渐有了心理负担:这样赌气回家,给儿子儿媳脸上抹黑了。这年12月,刘焕的难过地在电话里对儿子说:“宝强,今年冬天格外冷,老家暖气怎么烧也不暖和,我担心你爸犯哮喘病。”王宝强明白,父母想回北京,让自己给他们搭个台阶。两天后,他赶回老家,再次将父母接到京城。

如何让“北漂父母”融入周围环境?王宝强大伤脑筋。2012年1月,王宝强在北京电视台录制一档访谈节目,与著名社会学家吴华胜同为嘉宾。得知王宝强的困惑,对方给他支招:“人老了就像孩子,你得让父母重新学习,掌握全新的生活技能,这样他们的心理和思维才能年轻化。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就是让老人‘逆生长’。”王宝强听了连连点头……

让父母“逆生长”,

智慧儿子的孝心别出心裁

接下来的日子,王宝强和马蓉制定了让父母“逆生长”的详细计划。首先就是要让双亲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是他们融入新环境的基础。马蓉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普通话十分标准,负责教公公婆婆说普通话,她将发音挂图挂在公婆家的墙上,帮老人了解舌位、唇形、喉咙开合等发音要领。她还把字母卡让公公婆婆随身携带,有空就学。一些容易混淆读音的字,马蓉就编成绕口令,让他们反复诵读。王宝强则将自己主演的《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等30多部影视剧的光碟带回家,放给父母看。刘焕的和王银生被剧情吸引,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普通话的熏陶。

每个月,马蓉和王宝强都要对父母进行一次普通话测试,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他们就给父母发奖品。这一招十分有效,在家里他们用普通话交流,说绕口令,学习热情高涨。

同时,小两口逛街时经常带上父母,教他们认路牌、看地铁线路图,鼓励他们用普通话跟别人交流。半年后,刘焕的和王银生能说一口蹩脚的普通话了,虽然有口音,但只要说得慢些,别人基本能听懂。

2012年7月,王宝强出资将父母送往丰台区一所老年大学接受培训。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刘焕的选择了合唱班,王银生学习拉京胡。老年大学的数百位学员,大多与刘焕的夫妇年龄相仿,有的也来自农村,大家在一起很有共同语言。眼界开阔了,老两口潜伏在心中的自卑也消失了。合唱团有些老人退休前是演员,刘焕的跟着他们学会了服饰搭配与化妆。每天早饭后,她给自己和老伴化个淡妆,再搭配色调适宜的服饰,然后老两口手挽手挤地铁去老年大学。

两个月下来,刘焕的能唱《祝福祖国》《走进新时代》等十几首歌曲;王银生学会了用京胡独奏《贵妃醉酒》《迎春曲》等。王家父母还数次随老年大学赴机关、学校、社区演出,获得广泛好评。2013年1月,刘焕的与王银生从老年大学毕业了,老两口将烫金证书摆在儿子儿媳面前,骄傲地说:“我们也有大学文凭了!”看着父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王宝强十分欣慰。

为加快父母“逆生长”的速度,王宝强又出新招。2013年2月,王宝强与华谊兄弟影业解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3月初,公司投拍影片《非法操作》,王宝强交代父母:“爸、妈,影片需要50盆盆景做道具,还要拍摄一组老年人打腰鼓的镜头。你们现在是大学生了,这两个任务交给你们了。”

能被儿子需要,是刘焕的夫妇的骄傲和自豪,他们的能量被激发出来了。见邻居家阳台上摆放着数盆郁郁葱葱、造型别致的盆景,刘焕的和王银生带着水果敲开了对方的家门。邻里之间隔层纸,对方也渴望与人交流,捅破了这层纸,交往自然顺畅。刘焕的说明来意后,邻居老太太热心地陪他们去花卉市场挑选盆景,然后与他们一道设计造型,手把手教他们施肥、浇水、剪枝,甚至交代清楚什么时候让盆景“喝”牛奶,什么时候“吃”维生素。刘焕的夫妇精心侍弄盆景花卉,罗汉松、铁树、洒金柏等50盆盆景,长得郁郁葱葱。

5月中旬,王宝强带领剧组工作人员来到父母家,将盆景一一搬上大卡车。工作人员得知这些盆景都是刘焕的夫妇亲手培植的,竖起大拇指说:“叔叔阿姨,你们的手艺赶上专职园艺师了。”王宝强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那当然,我爸妈都是大学生呢!”一旁的刘焕的和王银生心里美滋滋的。

6月3日,王宝强买回40只腰鼓交给父母,说:“你们组织一个老年腰鼓队,9月份我带剧组来小区取景。”算上刘焕的和王银生,还差38个人。老两口信心满满,一家家敲开了邻居的门。听说打腰鼓还能拍电影,小区邻居很踊跃。仅一天时间他们就招募了19个老头和19个老太太。王宝强给每个腰鼓队员添置了服装,还特意聘请了两个专职老师,每天组织腰鼓队在小区广场排练4个小时。

9月24日,对刘焕的夫妇来说是个隆重的日子。这天上午,王宝强带着剧组来小区取景。40名腰鼓队员个个精神饱满,神采奕奕,表演非常出色,赢得了王宝强和剧组上下的高度评价。

拍摄结束,王宝强请腰鼓队员聚餐。他给每一位邻居敬酒:“大爷,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以后有什么集体活动,别忘了告诉我爸妈。”“大妈,您70岁了,看起来才60出头,把您的保健养生经验和我妈交流交流。”最后,王宝强给父母敬酒:“爸、妈,以前儿子一直担心你们在北京生活不舒心,现在我放心了。”刘焕的和王银生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

是啊,这对“北漂父母”已将北京当成自己的家,他们就像两株移植过来的老树,克服了水土不服,根已深深扎入北京的土地!

上一篇:我的学习生活我做主 下一篇:初涉职场,正确驾驭你的 “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