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问题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02 05:30:43

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 要: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类的过度开垦,东北黑土地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黑土资源流失严重。从东北黑土地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原因:不合理开垦、耕作方式不科学、农业比较收入低致抛荒严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要加强领导、开展深入地宣传、建立管护责任、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等。

关键词: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过度垦殖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25-02

1引 言

东北的黑土地包括了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这里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全国大豆产量的1/3、玉米产量的1/2都出自这里。

然而,由于雨蚀、风蚀、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缺乏有效治理和保护等因素影响,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的东北黑土资源已遭受严重破坏,20万多条大型侵蚀沟横亘在广袤的土地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导致黑土地生产力下降,蚕食着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和人们赖以生存的黑土资源,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以上背景针对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归纳几点粗浅的对策。

2 东北黑土地的现状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类的过度开垦,黑土地上的森林湿地成片地消失,干旱和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日益加剧的风蚀水蚀,在黑土区留下了20多万条深深浅浅的沟壑,把耕地割得支离破碎。

据初步测算,黑土区仅侵蚀沟吞噬的耕地,每年就损失粮食40多亿kg。有些地方的黑土层已经流失殆尽,变成不毛之地。据有关资料介绍,东北黑土区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27.59万km2,超过总面积的1/4;每年有0.7~1cm的黑土层被剥蚀,而形成1cm表土需要400年的时间。原来厚80~100cm的黑土层现在已降到20~30cm,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土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据专家推测,按照这样的速度流失下去,再过五六十年,黑土区的大部分黑土层将会消失。

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粮食商品率、商品量、人均占有量和调出量均拔全国头筹。黑土地是我国重要战略资源,对中国这一人均占有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43%的人口大国,显得尤为重要。近几个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黑土地持续大规模、高强度、非理性的掠夺开发,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黑土层一旦流失,很难恢复,其治理难度比黄土高原还要大得多。

3黑土地退化的原因分析

东北黑土地的有限资源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而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3.1过度垦殖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人口剧增,造成对粮食需求的巨大压力,迫使我国进行了大规模、高强度、非理性的垦殖。这样的结果使土地得不到植物的保护,的土壤结构变得松散,大多数农民又习惯顺坡打垄,集雨面积大,降雨后径流集中,冲刷力大为增强,水力对土壤的侵蚀加剧。更重要的是,有些地方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为了追求暂时的、局部的利益,不顾对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掠夺性地开矿、砍伐树木,一些曾经茂密的林场,开始时人们还采取“间伐”,80年代起改为“绝伐”,再加上老百姓的盗伐,林地迅速变成了“光秃山”,一遇到洪水土壤就大量流失,直接后果就是“天上下雨、坡上跑猛水、雨后干河沟”。

3.2耕作方式不合理

由于灌溉系统不完善,有灌无排,或者大水漫灌,使土壤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后,盐分被浓缩并留在土壤里,导致土壤盐碱化。长期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这些物质的残留量的逐年上升,加速效土壤土质下降。为大幅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东北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规模推广使用化肥,致使农家肥等有机肥的使用量急剧减少,到后来粮食种植几乎完全不施农家肥。另外东北农民普遍把秸杆当成主要燃料,需求量很大,几乎没有秸杆还田,这使得黑土地的有机质只取无补,成为黑土地土壤肥力直线下降的重要原因。

3.3不合理利用

沙漠化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般来说,沙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减少25%以下,严重的沙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减少25~50%,特别严重的沙漠化会使土地生产力减少50%以上。掠夺性耕种是导致东北黑土地土壤沙漠化的主要原因,过去起风时,土地因为黏性大而基本不起尘,现在由于盐类物质在土中留存,造成土壤黏性下降,一刮风就扬尘,加剧水土流失。约占东北大平原面积1/3的西部,与科尔沁沙地相邻,生态环境脆弱,有总面积达200万hm2的风沙土。由于开垦和不合理的利用,使许多原来有植被覆盖的风沙土变成了流动沙丘。多达300万hm2的盐碱化土地,盐渍荒漠化在迅速发展。近年来,仅吉林省西部就有67万hm2优质土地退化为盐碱荒漠,这一数字仍在以每年1.2~1.4%的速度增加.东北西部共有320万hm2草场,已有80%以上的面积严重退化,成为我国草场退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4非农业占有

由于城市化、能源生产和交通运输发展等原因,耕地被占用的越来越多。另外,东北大平原上形成大型侵蚀沟20万多条,减少耕地面积过10万hm2。把调查,在丘陵漫岗区,每1.67hm2地就有一条侵蚀沟。沟壑增多,耕地不断减少,影响了大规模的机耕作业,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3.5 土地抛荒严重

2003年3月1日开始实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物权保护,并且在农民30年承包期内,发包方(即政府)不得收回和调整土地。《土地承包法》不仅保障农民30年的承包权,也允许有偿转让。农民除使用权,还拥有地土转让权、继承权、收益权、产品处置权等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用不同方式剥夺农民土地的行为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由于农业产生出相对于二三产业的“比较劣势”,不少农民抛地抛荒。农村缺乏了对土地的热情,土地也就失去了直接的保护,这也是黑土地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 解决问题的对策

遏制黑土地退化,应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对风沙区、丘陵沟壑区、漫川漫岗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形成不同的治理模式。

4.1加强保障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向同级人民代表常委会报告工作的制度,建立政府领导任期水土保持目标考核制度。省级和有关地市县不仅要成立机构,还要做好规划等各项前期工作;而且要把部分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引入到市场中,有效提高治理工作质量。

土地综合治理要严格执行资金使用报账制,保障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各单位要按照预算内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和土地综合治理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资金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同时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由有关部门初验合格后按进度拨付工程款。

4.2深入宣传全民参与

将土壤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纳入全民“三五”、“四五”普法计划。各地坚持开展宣传周、宣传月和宣传日活动,大力宣传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联合各大新闻媒体开展各类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向人民群众发放有关法律、法规、宣传画。

调动农民投劳的积极性,建立公示制和投劳承诺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加透明度。结合“一事一议”,通过深入宣传,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统一思想,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

4.3 建立管理责任制

综合整治东北黑土地,简单地企求政策扶持,或要农民提高觉悟,都是不够的。只有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彻底明晰土地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鼓励单位、集体、个人承包,保护其合法权益,明确治理后的管理责任制,做到国家补助资金尽可能到户,治理成果管理到乡、村或到户,还权于民,才能使农民真正关心土地,热爱土地,投入土地,改变黑土地的命运。

4.4 因地制宜强化预防

在整个治理过程中,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小、降雨条件较好的工程建设区,通过保护实现生态自我修复,保护现有植被。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通过综合治理,转变生产方式,解决群众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大面积实现生态修复创造条件。突出“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强调开发建设中的生态和谐理念,采取减少地面开挖、减少植被破坏、减少土石弃置、增加植物措施,增加生物景观。根据《水土保持法》中禁止开垦25°以上陡坡的规定,强化陡坡地开垦管理,有效遏制陡坡开荒活动。以建设基本农田为基础,开展退耕还林草,巩固和促进退耕,有效预防和减轻开发项目以及陡坡地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

参考文献:

[1]景国臣.黑土区水土保持研究的探索与实践[J].水利天地 2005(1).42~44.

[2]何艳芬,马超群.东北黑土资源及其农业可持续利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4); 26~30.

[3]孟凡光,李彦君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流失及治理[J].东北水利水电, 2004(4), 55~56.

上一篇:论我国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免耕直播水稻播种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