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地流失的现状

时间:2022-10-21 11:33:18

东北黑土地流失的现状

摘要: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的影响的粮食的产量,本文就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一些防治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影响;对策

Abstract: The northeast area is our country commissariat advocate produce a division, but due to the phenomenon of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caused by various reasons, serious impact on food produc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and gives som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Northeast region; soil erosion; impac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东北黑土地区水土流失现状

东北黑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松内平原的东部及北部山前台地及其蔓延地带,我国黑土地开垦年限并不长,但是退化严重。东北黑土地的实有土地面积6.29*104km2, 占该区总面积的37%, 仅克山县水土流失面积就达22.07* 104 km2。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9.87* 104km2,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2. 8%。

吉林省位于东北中部,南北宽600km,东西长800km,面积约为190947 km2。地形是由东南和西北向中部倾斜,中部有广阔的平原, 全省境内外山、坡、平、川、台地俱全。根据地貌特点可分为山区、丘陵、漫川漫岗区、风沙坨甸区。气候干燥、少雨、多风沙,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温差大,冬季严寒漫长。全年日照时数2200~3000h,日照率为50%~70%,无霜期100~170d。全省降雨量400~800mm,由于受地形影响,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山区降水量可达800mm,长白山天池附近多达1300mm,中部丘陵区平均降水量600mm。中部漫川漫岗地平均降雨量556mm,西部风沙坨甸区平均降雨量450mm。降雨量多集中在7、8、9月,占全年60%以上,且历时短,强度大。

二、 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首先,黑土区的地形大都是在现代新构造运动中间歇上升,并受不同程度积割切的高平原和山前洪原平这些平原并非平地。由于受地貌部位和地形起伏变化的影响,土壤侵蚀发展情况很不一致,在地势平缓的地方土壤流失较少,甚至出现淤积。在坡度稍大的地方,侵蚀严重,在坡度突然变陡的地方,土壤侵蚀更为严重,可能出现“破皮黄”和“黄土岗”。坡面长度是影响坡面径流与水流侵蚀产沙过程的重要地貌因素之一,历来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得到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所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不同。总的趋势是:坡面越长,单位径流量所引起的侵蚀产沙量越大。其主要原因是,坡面越长,受雨面积越大,水流流程长,水流对坡面侵蚀的几率高,所以相应于同样径流量,其侵蚀产沙量就多。前已述及,东北黑土区的地形特点是坡面缓长,坡长一般为500~2 000 m,最长达4 000 m。这无疑为坡面侵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在东北黑土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便是降雨、风以及气候的季节变化降雨雨量和雨强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湿润亚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在450~600 mm之间,该类型降雨有利于水土流失的产生。冬季寒冷漫长,积雪覆盖,土层冻结深度达100~280 cm。春季干旱少雨植被覆盖低.表层土壤由于受反复冻融的影响,可蚀性大大增强,融雪径流对解冻的黑土形成侵蚀。这一点从松花江流域多个水文站点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明显的双峰型可得到证实。东北黑土区4,5月份降雨很少,之所以在4,5月份出现一个径流和输沙量高峰.是因为融雪产生的径流和泥沙汇入河流。风是风蚀的动力,黑土区西邻蒙古高原,受蒙古高气压的影响季风强烈。春季,常有低压系统自贝加尔湖移入本区,在低压前部常出现强大的西南气流,后部则有猛烈的西北气流入侵,时常出现大风。黑土区十年九春旱,每年春季(3—5月)风多、风大、风期长,这是引起风蚀的主要因素。

最后,土壤是水土流失的对象,由于它的质地、结构、孔隙度不同,透水性能亦不同,而这正是影响土壤可蚀性的重要因素。黑土的成土母质比较单纯,主要是第四纪更新世砂砾黏土层,其粗粉砂含量占30% 左右,表明它具有黄土特征,所以称之为黄黏土。黑土最大特征是上部具有腐殖质层,该层中大部为粒状及团状结构,土层疏松多孔,孔隙大,持水量大,而黑土底层质地黏重,结构性较差,透水性较小。这种性质的差异,使表层极易形成径流,造成表层土地流失。

另外,根据史料记载,在开垦前,黑土区人烟稀少,植被覆盖度

较高,土壤侵蚀非常轻微。自清政府解除封禁,关内向该地区移民后,由于大面积的毁林开荒,这种形势开始转变。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毁林开荒、不合理耕作、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等。我国人多地少, 耕地资源尤其是优质耕地资源稀缺. 我国现有耕地1. 3 亿hm2 ,只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 4 % ,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8. 6 %(即1/ 12) ,仅次于前苏联,美国和印度,占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只有0. 104 hm2 , 为世界人均耕地(1997 年) 的1/ 2. 4 , 是澳大利亚的1/ 27 ,加拿大的1/ 14 ,前苏联的1/ 17 ,美国的1/ 6 ,印度的1/ 2。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优质耕地被非农建设占用,使得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恶化。 一百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50 年代以来的大规模开荒等人为因素是造成我国严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乱砍滥伐、放火烧山,使森林遭到破坏失去蓄水保土作用,并使地面,直接遭受雨滴的击溅、流水冲刷和风力的侵蚀;陡坡开荒不仅破坏了地面植被,且又翻松了土壤,造成了产生严重土壤侵蚀的条件;过度放牧使山坡和草原植被遭到破坏;在坡地广种薄收、撩荒轮垦,使土壤性状恶化,作物覆盖率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

三、 水土流失的防治策略分析

首先,水平梯田一直以来就是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水平梯田的修建投资较大,修筑质量要求高,因此水平梯田的修建应按照先难后易逐渐推广的原则进行。首先选择地形整齐,面积较大,土层较厚,增产潜力大的地块进行梯田改造,然后逐步向条件差的地块辐射。对于条件差,地块多,经济实力难以承受的地区可以先修筑坡式梯田,然后逐步向水平梯田过渡。当然,单一的工程措施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在坡耕地治理的工程措施中还需要一些配套措施,如在梯田地梗上方设置截水沟,梯田内搭配水平沟,水簸箕等保蓄缓排的纵横联防措施。侵蚀沟的治理要根据不同的发展形态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对于侵蚀剧烈的侵蚀沟要在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措施。在沟头以断续式沟头梗为主,以分散水势,上中游设置若干编柳谷坊,重要部位设置土谷坊,拦蓄泥沙,抬高侵蚀点。对于强度侵蚀沟,以小型编柳谷坊、压柳跌水和土谷坊为主,控制泥沙下泻,以断续式沟头梗控制上游集水。

其次,生物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工程措施发挥效益的保证。在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的地形地貌部位,应大力植树造林。在坡度小.坡长长,地块大的地方,可结合田块规划,设置林带或苕带,以增强防止随土流失的效益。梯田梗上植树植草,避免地梗遭受暴雨打击和水流冲刷。沟壑治理也离不开生物措施,水线植被应予以保留或恢复,沟头梗、封沟梗应受到植被的保护,沟中应造林植柳,一则拦蓄泥沙,调节径流,二则解决当地农民的部分燃料问题。谷坊前蓄水淤土后,可栽种经济林.土谷坊坝顶和坝坡需栽种紫穗槐、杨柳或草本植物,以减少谷坊冲刷。

再次,在搞好水土流失防治的基础上,还应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与防治水土流失之间的矛盾,必须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改垄是最简单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可适用于3~5。的坡耕地。改垄即把顺坡垄改横坡垄或斜坡垄,可显著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作物产量。在一定年限内实行免耕也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但在推广中应注意解决灭草问题。秸秆还田、留茬等也是非常有益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可以增加地表的覆盖度,不但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而且秸秆腐烂后,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带状间作和草田轮作也适合于东北黑土区。本区地广人稀,粮食生产的压力不大,其主要矛盾农业生产受益低,农民增收困难。可以结合水土保持治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该区正在大力发展畜牧业,但存在饲草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作物带牧草带间作或草田轮作的方式,既解决畜牧业的问题,又可保证农业生产,还可提高农民收入。

最后, 生态修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水土流失形式多样,完全靠人工治理显然难度很大,但该区年降雨量在45o~ 600mm之间,具备生态修复的客观条件。植被的自我回复过程往往十分缓慢,其恢复难度和所需时间与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自我回复能力、恢复方向及所处生物气候带等密切相关。东北黑土区暖季短,冬季长而严寒,植被生长缓慢,植被的自然修复需要较长的阶段,如果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出现人为破坏,将很快出现退化。因此实现生态自我修复必须进行封育保护。在水土流失程度较轻,降水条件适宜的地区,通过封育保护,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对于陡坡荒山,超坡耕地,土层较薄的沙岗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以保护生态。

综上所述, 黑土区水土流失的产生虽然具备潜在的自然因素, 但是如果没有人为因素, 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 该地区应以草原为主的自然环境和不合理的开发方式, 以及不注重水土保持工作, 是加剧黑土区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在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景国臣.冻融侵蚀类型及其特征研究[-J1.中国水土保持,2003, [21熊毅,李庆逵.中国土壤[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31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土壤普查数据[M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1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中国东北土壤[-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51蔡强国,范吴明,沈波.松辽流域土壤侵蚀危险性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J1.水土保持学报,2003,17(3):21—24.

上一篇:论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特点与方法 下一篇: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