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2 04:54:08

微课在高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对高职院校教学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微课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和微课的特点进行了解读,并对食品理化分析课程的微课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微课 高职 “教学做一体化” 食品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在全民网络时代,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完善,使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应用程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一种微小精悍的新型教学方式――微课应运而生。课之“微”指的是内容少、时长短,微课之“课”指的是以教学为目的,可以指一堂课亦可指一门课。从微课概念的提出到现在,虽然学界对微课仍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学者和实践者在不断地完善其内涵、丰富其形式,教育工作者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 。本文主要探讨微课的定义及特点,并举例说明其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食品理化分析》中的应用,证实其在食品检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1微课的定义及特点

关于“微课”的定义国内教育学界可谓百家争鸣。最早进行区域性微课研究与实践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根据实践教学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秋华副教授基于对微课的内涵及实践分析,将其定义为: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笔者在设计微课过程中总结出如下特点:

1.1内容短小精悍,知识点讲解精细

微课的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制作的教学视频,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知识点讲解精细、主题突出,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2课程资源丰富,构建多种教学环境

微课不是一堂完整的课,而是针对课堂中某个知识点展开具体的描述,并通过网络平台展现给学生。微课既包含教师讲解的“微视频”,又包括课件、素材、案例等学习资源,以及在线辅导和答疑等交流反馈,构建多种教学环境。

1.3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利用课下时间

学生可在课前自由安排时间观看微视频,参与在线答疑和讨论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完成情况,在课堂讲授时有针对性的讲解,获取微课的教学效果并发现学生的问题。

2微课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讲解对应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进一步实践,循序渐进不断深入,让学生通过实践性操作探求理论知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实施一般围绕“项目任务”展开,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适用于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虽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有诸多优点,但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设计教学环节,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将微课融入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师开发合适的教学项目和任务,可根据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的反馈和完成情况,将知识点有机的融合到项目任务中,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可被应用于在线自主学习、课堂辅助教学、实验实训指导、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等方面,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提升专业素养。

3食品理化分析微课的制作及应用

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主要是采用物理、化学和仪器的分析方法来研究食品的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中农药,兽药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等方面的知识,是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实验较多、操作性强,针对单一物质的检测内容简短,以微课的形式讲授非常合适。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主要分成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制作微课,把适合借助微课表达的内容如教师演示过程、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等分离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能根据自身所需搜索相应的学习资源,自主地、有针对性地挖掘和学习所需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并能够在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对合理的任务实施方案;微课平台则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以“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为例,我们设计成15min的微课,课前提出几个问题:什么是亚硝酸盐?什么食品含有亚硝酸盐?实用亚硝酸盐的长期隐患?由此让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节课内容。微课的内容应包括亚硝酸盐的性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操作步骤等。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预先学习该任务的基础知识,节省课堂理论学习时间,增加实训操作时间,教师可通过微课的制备和设计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并通过平台与学生在线交流,发现学生在该项目操作中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在课堂进行解答和强化。

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网络平台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尤其是针对性解决在线答疑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设计引导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推进项目的执行。运用微课这种授课形式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程内容,轻松学到知识,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可以深刻记忆,而且编辑好的视频资源能够帮助教师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技能。例如,在“牛奶中脂肪含量的测定”项目的制作中,可以采取罗紫一哥特里法和巴布科克法,这两种方法的操作原理、操作过程、结果分析以及注意事项均要进行讲授。课堂上,教师总结牛奶中脂肪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在这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课程讲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策划者,课堂上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利用课前预习释放的大量课堂时间,与老师交流课前预习所发现的问题,有充裕的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练习,更好的完成任务。

当任务完成后,教师应第一时间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到学习平台,包括不同实训小组对同一项目的设计结果对比,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处理以及优秀作品的展示等。学生可通过网络资源复习和巩固项目的相关知识,完成课堂的后续学习,并通过互动平台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和知识框架进行评价,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微课为师生的互动进行了优化与重构,从而带来了新的教与学方式。

4结语

微课小而精、新颖又有趣。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中应用要充分利用微课把知识点或技能点突出,为学生分配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网络资源,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理论知识的讲授实用、适度为主,实践项目应与职业标准紧密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微课应用在高职教学中,既能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更好地制作微课,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其应用到食品专业教学中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 [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11(10):61-65.

[4]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5]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l):65-73.

[6] 范生东,董述欣.职业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7):123-124.

[7] 仇恒佳,蔡健,成海钟.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129-131.

[8] 林少玲,孔令华,朱子瑶,郑宝东,曾绍校.“微课”应用于高等教育《食品生物技术》的初步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02):133-135

[9] 吴杰.微课技术在《食品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1,17(14):17-19.

[10] 胡海星,张春霞,张春艳.微课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食品理化分析”实训课程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5,29(2):125-127.

上一篇:基层检察院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初探 下一篇:休闲食品的“三化”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