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时间:2022-10-02 04:49:48

如何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摘要: 水利工程管理是指在深入了解水利工程的性质和具体作用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引导和管理。对水利工程管理应作应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使水利工程的功能的充分发挥。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管理;对策

一、水利工程管理的概述工程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工程的合理应用、工程的养护维修、工程的观测、工程的防汛抢险等。 1、合理运用 水利工程与河川径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河川径流一样,其变化是随机的,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但径流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要根据其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运用,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工程的合理运用主要是制定合理的工程防汛调度计划和工程管理运行方案等。 2、养护和维修 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水工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薄弱环节,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各种缺陷和问题。特别是水利工程长期处在水下工作,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管理运用不当,将会使工程发生意外的变化。因此,要对工程进行长期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消除隐患,保持工程的完好状态和安全运行,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检查和观测 水工建筑物的检查和观测工作,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耳目,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工作。建筑物在运用过程中,其状态和工作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有的是正常变化,对建筑物安全影响不大;但是,也有的属于异常现象,一旦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引起失事。为了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变化状况、性质及其规律,应对建筑物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和观测,并及时进行分析处理,改善和提高工程运用条件,验证设计情况,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4、防汛抢险 防汛抢险工作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也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做好防汛抗洪和洪涝灾害后的恢复与救济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防汛抗洪的义务”。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于存在隐患的建筑物,应及时作好防汛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大中型病险工程,更应注意日常的管理。因为水利工程一旦失事,将引起毁灭性的灾难,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防汛抢险工作中,应立足于大洪水,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的安全运用。 5、扩建和改建 对于原有水工建筑物不能满足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水平的要求时,在运用过程中发现建筑物有重大缺陷需要消除时,应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扩建,从而提高工程的基础能力,满足工程的运行管理的发展和要求。

二、我县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建设标准偏低,不能满足防洪兴利需要。 我县一些地方的水利工程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加之工程已运行了三四十年,随着运行期的增长,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2、用水者对水利概念不强,对水的观念差。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由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修资金来源于水费的征收,而当地群众对缴纳税费意识不强,造成缺乏工程维修资金,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无法正常运行,特别是不少病险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工程效益锐减。3、多年来,我县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重视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忽视配套工程建设,致使受益范围窄小,影响灌溉面积的正常发挥。

4、随着国家加大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一些水利工程很快建成,但以前建成的水利工程,许多由于缺乏管理,原有的机械设备大量流失,有的已经老化,还有些零部件已经损坏,无人修理,带病运行,尤其是一些电灌站、机井、集雨利用节水灌溉工程等,导致变压器、输电线路等被盗,致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1.强化教育,树立工程管理新理念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谁先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

新,谁就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因此,我们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当转变六种观念:

一是转变水利是单纯的公益事业、福利事业的观念,树立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观念;二是转变无偿供水的观念,树立征收水费是实现以水养水、自我维持的观念;三是转变水利事业只姓“农”的观念,树立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服务、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观念;四是转变等靠要、吃皇粮的观念,树立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观念;五是转变安于现状、守摊子的观念,树立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六是转变安于贫困、讲义不言利的观念,树立义利并重、脱贫致富的观念。

2、人畜饮水工程的管理模式。为加强对人畜饮水工程的管理,提高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在工程建成以后,及时健全工程管理机构,形成基层管理单位加用水者协会加用水户的管理模式,成立村级用水者管理协会,协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由用水户选举产生,从而让村级用水者协会在人畜饮水工程管理中发挥作用,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以防止人为破坏和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 3、强化基层水利部门的管理能力。基层水利部门是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肩负的任务既虚又实,在管理能力方面业务水平偏低。一方面,大型水利工程建成在农村,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建成后交由基层水利部门管理,在管理上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管理跟不上,甚至出现严重损坏现象。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造成工程管理难的问题。因此,要强化基层水利部门的工程管理能力,主管单位要做到经常培训基层水利部门工作人员,使其掌握管理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上一篇:房地产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层防雷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