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时间:2022-10-02 04:43:02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摘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文总结了十种课堂导入的技能技巧,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导入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地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于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因此我把日常教学中课堂导入的一些做法和同行商榷。导入的教学技能要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和学生不同年级层次灵活运用。常见的导入类型有:

1聊天导入,激发兴趣

即在讲课前设计一些与本课所讲内容有联系的谈话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在教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我在课前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老师先说: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都是什么吗?它们的作者都是谁呢?学生甲交谈:《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学生乙交谈:曹雪芹,施耐庵,吴承恩,罗贯中。老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

2解题导入法

解题导入法是教师利用文章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来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还可根据文章的题目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例1:《将相和》。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将相和》。请同学们把题目多读几遍,你能明白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生:是将与相和好的意思。

师:没错,从题目上看,课文重点描写了将和相是怎样和好的事,不过,既然是“和好”,就说明他们以前是不和的。那么,将和相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文中的将和相又到底是谁呢?就让我们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3看图观察,实物导入

借助挂图或实物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引起兴趣,在深入文章从理性上再次体会。例如:《翠鸟》的导入,首先出示翠鸟的生物标本,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教师开始描述:“小朋友们都看见了这只鸟,你瞧它多漂亮,爪子红红的,头上的羽毛多像橄榄色的头巾,背上的羽毛多像浅绿色的外衣,还有腹部的羽毛多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么美丽的小鸟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本领,你想知道吗?它就是老师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翠鸟》……这里,借助实物直观让学生感知翠鸟的形象,诱趣,在导语中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翠鸟的外貌,同时提出疑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顺利地将新知识植入自己的认识结构中。

4简介背景导入法

有些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时代相距甚远,学生难以理解人物感情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可将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给学生加以介绍,让学生与作者有相应的情感体验。[例]《詹天佑》这篇课文介绍了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其中,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若要使学生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体会到他的爱国精神,就必须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于是,我这样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著名的铁路设计工程师――詹天佑(出示课题)。他于1950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也许有的同学会说,修铁路有什么大不了,可你们知道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修筑这条铁路的吗?1895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列强竞相设厂开矿,掠夺中国的资源。到19世纪末,列强争夺铁路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甚至以武力威逼清政府。原打算自己修筑铁路的清政府,在列强争夺面前,束手无策,只得把一条条铁路的修筑权,拱手送给外国。詹天佑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他凭着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大胆的创新意识,提前两年修筑完成京张铁路,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詹天佑是什么样的人吗?想知道他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5温故知新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也可在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例如:《一夜的工作》。师:同学们,我们曾学过《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课文描写了首都人民向永别的感人情景。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尊敬和爱戴他吗?

6问题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老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质疑问难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你们想错了》的导入:“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你们’指淮?”。“为什么说你们想错了?”。“错在哪里?”……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课文的重点难点,接着我小结道:“这些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解决的问题。”带问题学习新课文,有目的性,针对性,往往能让学生自己抓住课文的重点。

7试验导入

运用实物进行一段有趣的试验,将语文教学中抽象的知识附于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乌鸦喝水》的导入,开始教学时,在讲台上出示一个装有半瓶水的颈口玻璃瓶,一些石子,一烧杯水,老师开始讲述:“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些实物,要与小朋友一起做一个有趣的试验,要求每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大家愿不愿意?这里的颈口玻璃瓶,只有半瓶水,我想使它水位升高,运用这些石子或烧杯里的水可以怎么做呢?准来试试看……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可以将烧杯里的水直接灌进去,水用完了,我们还可以把石子放进瓶里。同样的也可以使水位升高。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只乌鸦。它想喝瓶中的水,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实验使文章的难点得到了分散,更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除上所述,其实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如:复习导入、图片导入、动画、影片导入、揭题导入、设疑导入……总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导课应本着自然、精练、巧妙的原则,使学生能立刻进入教学轨道,燃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上一篇:谈抓好初中英语听说训练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初中英语的对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