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建立互补型教学评价

时间:2022-10-02 04:41:48

教师与学生建立互补型教学评价

[摘 要] 笔者认为,只有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结为辅的互补型的评价体系,才能实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互补

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评价注重英语学科的知识体系,以终结性评价为评价的唯一形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纠错、轻鼓励,重选拔、轻能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引入新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形成性评价正是顺应学生的语言发展状态和趋势应运而生。它的引入有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等于说终结性评价一无是处,形成性评价是最好的、唯一的评价标准,只有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建一个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互补型评价体系,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达到和谐统一。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座谈、访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记读书笔记、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持续性的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操作形式有:

1.课堂学生行为评价。课堂学生行为评价由everyday report和words performance组成。(1)everyday report:学生可以抽签决定做report的先后顺序,教师对学生做everyday report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每一年级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从初一的日常会话过渡到高年级的时事新闻、名人轶事、优美散文等。实施评价时也“因人而异”,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地予以鼓励。教师和其他学生根据学生所表演的内容、态度、讲解的条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仅激励学生扩展知识,也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2)words performance:教师在每课教完英语生词后,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找一到两位同学到前面进行表演。学生可以通过画图、动作和英语解释等方法对老师指定的单词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来猜出该单词。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学生表演的准确度、反应的灵敏度、想象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2.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成长记录档案袋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学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报告和其他的相关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情况。教师每个月要指导学生对学习档案进行评价。要让学生随时查阅,不断反思自已的学习历程,以便全面了解自已的学习过程,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此外,还可以通过“英语讨论论坛”方式,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

二、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期或学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特定时间内教学成效的检验。当评价以数字的形式对学生分类和比较时,信度是极为重要的,终结性评价主要是被用来评定分数和分级。终结性评价强调的是学习成绩而不是学习过程本身。从学生的角度看,终结性评价主要被用来决定最后的分数;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终结性评价是一种解释性的手段。由于终结性评价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所以它也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它是有效的、可信的。

终结性评价的实施通常采用阶段考试、期末考试、学年考试的方式(笔试或口试)进行,考试内容反映特定教学时段所覆盖的内容。终结性评价作为评价改革体系的有机组成之一,不仅仅是一种评价的方法,也是对课改实验进行验收总结的重要方面。终结性评价测试如何操作,如何把握课程标准积极应对评价测试,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师、学生及教研部门所关注的问题。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虽然形成性评价有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等于说终结性评价一无是处。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优点是可以得到一个总的信息反馈,为下一个阶段的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因此我们不能一味使用形成性评价,而忽视了终结性评价的诊断性作用。正因为这样,《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指出“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既是关注结果,又是关注过程,能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龚亚夫《外语教学与评价的改革》[M](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2.何安平《新课程观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虹桥实验中学)

上一篇:化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验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