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本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2 03:50:14

浅谈课本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所谓课本即为教材。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越来越脱离了课本。从教师和学生使用课本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如何利用好课本的一些看法。包括用课本资源实现新课程理念、用课本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用课本。为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好教学工具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本;课件;利用;新课程理念;研究性学习;引导

数学课本即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资料,是专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师教学常规方式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很多师生在复习时不能全面阅读课本,平时能反复钻研课本的更是寥寥无几了。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牢固掌握。这样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很多教师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

一、为什么要充分利用课本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课本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课本贵为“课堂之本”,“一课之本”是教书备课构思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来源,是教师和学生做好教与学的最基本的工具,它为我们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提供了非常科学的依据。课本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课本里的课前材料、“合作学习”和“例题解析”都是我们平时做课件时的重要资料。另外,课本中的“做一做”和“课内练习”是学生当堂巩固的经典题。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里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在其他章节中也包含了“设计题”与“课题学习”等等。这些都为学生充分展示聪明才智并在数学中进行探索、实践和创新提供了机会。

二、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实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接近的材料就是无形的课程资源。课本中的课前材料非常贴近学生的知识范围,通俗易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源,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利用好课本上的合作学习资料,使材料和学生的动手动脑充分地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充分地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去摸索新的知识。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启发、补充问题,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达成教学的目标。

三、充分利用课本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课本是学科基础知识体系最系统、最完备的载体。研究性学习应充分利用课本,但不迷信课本,要以课本为依据,并应有所突破,有所超越,有所创新。总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尽管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须很好地、充分地、有效地利用课本这一资源。

四、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课本进行知识巩固

在复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本,用知识记忆法来回顾基础知识,比如复习时合上课本,引导学生试着回答当天学过的基础知识或解答学过的例题,然后打开课本进行核对。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首先应吃透课本,但更主要还是要活用课本。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以让学生更好掌握学习教学知识为出发点,充分利用课本。课本的内容丰富,如果教师用好课本,会使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如果用好课本,会越学越有心得,越学越轻松。

(作者单位 浙江省苍南矾山二中)

上一篇:快乐“校本”,师生同行 下一篇:巧设课堂教学环节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