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语言文化交际

时间:2022-10-02 03:20:57

浅谈非语言文化交际

[摘 要] 本文着眼于日常交际活动,引入非语言文化交际这一概念,并通过统计使用率体现非语言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以中日手势语为例,对不同文化语言背景下产生的手势语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归纳其中的异同点,并探寻导致中日手势语差异的文化原因。

[关键词] 非语言文化交际;手势语;中国;日本

【中图分类号】 H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4-097-2

我们从出生开始,即使是没有真正学会说话,也先学会肢体语言的表达。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时不需要语言也能表达情感。例如:把头向后仰表示感到疑问、与人寒暄时握手、俄罗斯人拥抱时相互亲吻脸颊以及日本人见面时行礼等等。所以除了语言,姿态和手势这样的非语言也在传达着情感信息。

国外许多研究者在对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在交际中的作用进行研究调查时发现,在某些情景中,百分之三十五的信息是由语言传递的,而其余百分之六十五的信息则是由非语言f方式传递的。更有学者提出“只有百分之七的情绪信息由语言传达,其余百分之九十三要靠非语言手段来传递”的观点。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有50%以上的信息是由非语言手段来传递的。

一、关于非语言文化交际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语言交流,二是通过姿态、举止等非语言的交流。

人在交流时,是注重语言表达还是非语言表达呢?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实验得出结果:非口头传达的比例占85%-95%之多,语言表达仅有5%-15%,因此非语言表达更受重视。另外,研究还表明如果推断一个人的态度和性格,根据语言判断仅为7%,剩余的93%里面,音量、语速占38%,表情、神态占55%。也就是“怎么说的”比“说了什么”更为重要。

在非语言文化交际中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伴随语音的表达和不伴随语音的表达。伴随语音在日语中被称为“パラ言”,或“周言”。所谓“パラ言”,指声音的特征和语气,具体表现为说话时声音的高低,语调的抑扬,声量的大小和语速变化等。另一方面,不伴随语音(非语音)的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的非语言交流,在日本一般地被认为是“身振り言”也就是姿态语言。 交流时, 面部表情固然很重要, 但只限于在近处。距离稍远时,面部表情就不再有优势, 这时手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手的辅助功能远远大于其他身体部位, 因为手比较自由, 可以按人的意志行动, 并且能准确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所以,手势语的优势与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关于手势语

手势语是体态语言之一,是人的喜怒哀乐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使用手势语时,由于动作幅度、速度等不同,表现的感情强弱也不同,另外,同一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也有所不同。譬如,多数国家立起大拇指表示赞扬对方,但在日本表示男人“男(おとこ)”、主人“主人(しゅじん)”的意思。

(一)日本特有的手势语

中国人在思考问题时一般用食指轻点太阳穴或者在附近划圈,而在日本此动作表示笨蛋和头脑不清醒的人。日本人在太阳穴处把手指的指尖并拢, 并一下子把手指向上移开,意思是保险丝烧断时的火花四溅。日本人把两手食指竖在太阳穴两侧, 表示生气、嫉妒、 还指“女房が怖い”(怕老婆)。例如日本的“サラリマン”(工薪阶层)下班后如果在外面饮酒后要回家时, 就会做此动作向同事们告假, 暗指“ 再晚, 老婆要生气了”。在日本,特别是上班高峰期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般是男士一边说着“ちょっとすみません”(对不起)一边将手掌伸出来, 在身前垂直下切 ,表示对不起、请让一让、借光的意思。将食指弯曲做出要钩东西的样子,是指悄悄地拿走别人的东西,用以表示小偷和偷窃行为。

右手握成拳头,用拳头的下侧在左手的掌心上揉搓,意指阿谀奉承。这是模仿在石臼上碾芝麻的动作,用这个手势暗指拍马屁。

双手食指从自己脑后两侧向上, 略向外倾斜着伸出,其余四指卷曲 , 代表某人生气, 吃醋的意思。 用大拇指和食指做成一个不封口的圆圈,动一动手腕,表示饮酒。中年或老年日本男性喜欢用这个动作表示用「酒盅喝日本酒。最近随着酒的种类的增加和饮酒方式的多样化,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再用这样的手势表示饮酒。不过,凡是日本人都懂得这个手势的含义。立起拇指在日本表示「男性、丈夫和「男朋友, 竖起小指则指「女子、恋人J 「妻子。日本人还用伸展的手背贴另一侧的脸颊来表示男性同性恋中像女的一方。另外日本人在头上指尖相接用双臂做出大的圈表示“很好”。受此文化的影响,圆圈的意义还被引申为“正确”,例如在日本学校考试中,在正确的答案上画 “”。在日本,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放在脸颊上,被认为“装可爱”且稍微带有嘲笑的意思。其实这样撒娇扮可爱的动作在日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样的举止给人一种什么时候能 “大人のように”的感觉。人们常常以此做为一种成熟判断的标准。

日本人在喊「万岁时,总是伸直双臂高举至头顶,并且连续重复三次。

(二)中国特有的手势语

作为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也有很多独特的手势语,比如双手抱拳前后摇晃表示恭贺新年,比赛时双手抱拳向对手表示敬意以及招手时手掌向下轻轻摇动手指等。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表示数字的手势语很有特点,例如:立起大拇指和小指头,表示“6”;把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指尖全部贴上,表示“7”;立起大拇指和食指,表示“8”;只是食指很轻地弯曲,其他手指紧握,表示“9”;用拳头表示“10”。

中国人待客敬茶时,客人会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很轻地叩打桌子表示感谢。另外,对着别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互相摩擦,是数钞票的姿势,表示的是“钱”。

(三)中日手势语相通之处

在中国,把手放在额头上意为遮光和眺望远处,用日语表达为「小手をかざす。中国人双手放在脸颊前合十,表示恳请、求饶、感谢。在日本,饭前饭后分别说「いただきます(我吃了)和“我吃好了”时也双手合十表示感谢。右手掌横放在脖颈处从左到右做切割状表示被公司解雇, 开除的意思。拍手这个动作在中国和日本都表示鼓掌,另外也是影视作品中黑社会老大召唤手下的常用动作,在日本拍手唤人的习惯被叫做「手がる。还有在我们平时看的电视剧或小品中的主人公要准备搬石头之类的重物时,会在手上吐些唾液,感觉更有力气干活。日语中的表达为「手ぐすねく,现多引申为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的样子。

另外在抗日剧中我们不难发现,举手投降「手を上げる是世界上通用的手势语。

古代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在手势语上也有体现。例如:中国手势语中在面前合起双手或者双手伸出握住别人的手是在表示更深的谢意。日本表示“ありがとう”是面带微笑在胸前合起双手,行礼。

例如:“おいします(请求、拜托)”,中国和日本同样是在胸前合起手,垂下头。

“ダメ(不可以)”,在中国通常为双手的食指交叉或者双手在胸前交叉。在日本同样是用双手的食指交叉。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符号”变过来的。

(四)手势相同意思不同

中日两国在手势语方面有相同之处也同样有很大不同。同样的手势在不同的国家,意义也可能不同。例如:在中国赞扬别人时通常立起大拇指,意思为“好”,“做得很不错”,“很棒”等。 在日本此动作的含意思却是“男人”、“他”、“爸爸”。又比如手指弯曲在中国是指数字“9”。在日本则是指悄悄地拿走别人东西的小偷或偷窃行为,意思是“小偷”、“扒窃”、“偷”。可见同样的手势在不同的国家意义不尽相同,我们在使用时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三、中日手势语各自的特征及原因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手势语表现比较直观,日本的手势语表达比较含蓄 。原因在于手势语与文化、文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文化、文字开始的地方。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由古老的象形文字发展而成,中国的手势语从某方面来说与之有着共通性。反之,日本的假名,它是从其他的国家的文字借用而得出,所以日本的手势语就相对混杂,又受日本文化的影响,表达就呈现出一种混杂性和含蓄性。

中国手势语的有效值比日本低,日本的手势语要比中国丰富。这是因为中国的疆域辽阔,又是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域文化差异很大,语言文字本不相同,如果再加上不太相通的手势语,交流起来会更加含糊不清,所以每个地区手势语的普及相对困难,各个地区的手势语有着许多细微的不同。而日本在地域上比中国狭窄,受西方的影响较深,现代化程度较高,加之交通发达,手势语的普及率也较高。并且,日本人对于细节观察力强,具有委婉、细腻的国民性。因此,日本人大多不喜欢用言辞直接表达意思,而是常常借助手势语和表情等非语言手段进行交流。这也更加促进了日本手势语的丰富和普及。

总而言之,通过生活中的语言交际实践可以看出, 手势语是整个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交际中, 不能只注意语言交际行为的正确性,而忽视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 那样就会造成文化误解及冲突。作为一名教师, 既要了解中日两国非语言行为的差异并传授给学生, 也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并能有效地引入课堂,有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庆祥.中日非语言交际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金山宣夫.『世界20カ国ノンババル事典[M].日本:研究社出版株式会社,1994.

[3]王胜波.日本人的手势语言[J].日语知识,2004,(1) .

[4]王凤兰.论中日非言语行为之差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1).

作者简介:关鑫 (1985-),女,满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三亚学院日语系助教 ,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上一篇:浅谈中国式政务秘书的培养 下一篇:中国古典舞风格动律中“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