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剧《拾玉镯》看神与形、虚与实的审美

时间:2022-10-02 02:03:52

从京剧《拾玉镯》看神与形、虚与实的审美

很有幸跟着贵州京剧院侯丹梅院长最近几年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艺术交流访问演出活动。这几次交流演出中我们的演出任务是京剧折子戏《拾玉镯》,这是一出花旦戏,是一出几乎将京剧花旦所有最基本的程式动作概括其中,将神与形、虚与实相交融,虽没有显著的戏剧化情节,没有显而易见的惊异、悬念与意外,却非常传神的通过丰富的程式动作、虚拟化的表演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我们的演出获得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巨大的成功。观众给我们很高评价,他们说京剧太美了,京剧的演出样式太经典了。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世上少有的精彩演出,京剧独特的演出样式征服了他们。这几次的演出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京剧的审美,京剧的写意观戏剧。我们应该怎样珍惜、继承和发扬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拾玉镯》是我经常演出的剧目之一,全本的大戏《法门寺》头一折就是《拾玉镯》,单独演出的京剧折子戏也叫《拾玉镯》,为了适应观众和晚会的需求,把它做哑剧小品也都叫《拾玉镯》。不管是什么样式的演出,万变不离其宗的强调和呈现的就是写意观。京剧的三大美学特征是京剧的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虚拟性的表演体现着东方艺术在美学上的独到见解,在不断地演出和学习中,我感悟到的京剧表演中写意观和虚拟性表演的审美。《拾玉镯》是典型的虚拟性表演剧目。他的舞台美术是空灵的,传统的一桌二椅。但是演出来的环境和道具是多样的,一个舞台能表现出多个空间,一会是孙玉娇的闺房,一会是孙家喂鸡卖鸡的院落。当演员走到哪个空间就会立即表现出剧情所需要的那个规定情境来。道具也是这样,舞台上只有一桌二椅,实物的道具只有书、玉镯、手绢,其余的鸡笼、雄鸡、米缸、门、喂鸡用的米糠等都是无实物的,是演员必须假设并表演出来的,而且要求很真很美,还要给观众留有想象。这些都是写意的虚拟的,有欣赏价值的。正如梅兰芳先生所说的“京剧的道具是活在演员身上的”。

首先开门,第一次出来喂鸡,双手先把门推紧(门是没有的),左手扶住门框,右手虚拟动作,仿佛握住门闩往右处横拉,再双手把门拉松,然后慢慢打开全门。迈过门槛,双手扶门看天气很好,这些必须做的很真实,又要很美,而且这扇门的设置是不能变的。孙玉娇几次进出门都必须在这里,门的尺寸大小都要一致,这些虽是虚拟动作,但是是有严格的“度”的。京剧很讲度,这个度就是舞台上的严格、严谨、规范。也就是说这道门永远是活在演员的身上和心里的。

随后走到上场门里角堂桌右边,蹲下身拉开鸡笼把鸡赶出门外,孙玉娇家养的是雄鸡,跑出来很快,孙要左右的把鸡轰出门去,舞台是没有鸡的,演员必须从眼神和手势、动作麻利的表现雄鸡好斗,不住地奔跑扑腾,边轰鸡边闪鸡的飞扑,脚下要用圆场功,既要演出孙玉娇在轰鸡,也要看到演员脚下的圆场功和身段的美。由于二者结合的比较好,每次演到这里观众都会给于热烈的掌声。有一个情节是数鸡,虽然是虚拟的鸡,但是雄鸡是活物,就不能像数静物那样。鸡是不停活动的,所以首先心里要有鸡不停在动的感觉,然后不规律的去数,从活动的鸡中数出准确的数,这样观众才能感觉虽是虚拟的动作但是真实的。

再就是这个戏的经典的行动情节,就是孙玉娇做针线活的动作。这一段戏有几个小道具,舞台上有一本书(实物),里面夹着各种颜色的绣花线(无实物),有一条还没有绣好的手绢(实物),用这两件实物帮助观众欣赏孙玉娇穿针引线以及绣花的无实物动作。先翻开书选出需用的绣花线,然后抽出来穿上针,针是无实物的,从头上拔下来后(过去的妇女用的针都是插在头上的,因为头上都梳有发髻),有一个倒过来的动作,是说明拔下时针头是冲上的,倒过来就是把针眼对着自己好穿针,虽说是虚拟的动作但是一定要细腻,让观众看清这个动作的意义。搓线,线和针是无实物的,线的长度应该是有度的,从书里抽出来的线由短到长,放回书里的时候则应该是由长到短,抽出来的线有多长,在表演中穿到针眼里的线和搓在手中的线就应该是多长,且不可忽长忽短,让观众看不到既真实又虚拟的动作,既要能看懂又要看到美,是一种生活和艺术美的享受。

我们京剧的祖先们创下极其丰富、神奇精湛的演出样式、我们必须继承、发扬,同时又还要创新、发展。我们要遵循前辈给我们定下的审美原则“移步不换行”,去创造既是京剧的精髓,又是今天能适应观众需求的艺术。总之路是很长的、艰辛的,但是是有价值的,是光明的!(作者单位:贵州京剧院)

上一篇:谈《哈利·波特》中学院象征与学院精神的内在联... 下一篇:论“线”的运用在工笔画中的弱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