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时间:2022-10-02 01:56:10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摘 要]近年来,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除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均实现稳步增长,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始终较为稳定。江苏省应优化贸易结构,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推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性问题;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3-0027-02

一、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2006—2008年,江苏省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市)、苏中地区(南通、扬州、泰州三市)和苏北地区(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市)的农产品出口额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出现了明显下降,除苏北地区初级农产品出口额稍有增长外,苏南和苏中地区的农产品出口额都大幅下降。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削弱,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开始恢复性增长,2011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出口额达28.12亿美元,同比增长11.53%,占江苏省出口额的0.9%。其中,苏南地区农产品出口额13.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83%;苏中地区出口额为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4.69%;苏北地区出口总额为9.203亿美元,同比下降1.03%(见表1)。

二、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1.地区农产品出口贡献率不均衡

从表1中可知,江苏省各地区农产品出口贡献率并不均衡。2011年,苏南地区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6.45%,苏北地区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2.73%,苏中地区只占到了全省总额的20.82%,不到苏南地区的一半。形成这种地区性差异与几个因素有关:第一,城市的数量不同。苏南和苏北两个地区各有五个城市,而苏中地区只有三个城市;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苏南地区的五个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其中苏州市和无锡市也是全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科技、人才等优势都为苏南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

2.一般贸易项下农产品出口占比过大

不同贸易方式下的农产品出口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比重相差较大。2011年,其中,一般贸易方式的农产品出口比2010年增长了9.0%,占到了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2.4%;同期,一般贸易项下的出口额占所有贸易方式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7.6%。加工贸易占17.1%,其中来料加工占2.8%,进料加工占14.3%;保税仓库、保税区等其他贸易方式出口均出现了大幅下降,同比下降了28.8%,仅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0.5%。不同贸易方式下农产品出口额的巨大差距有其合理性,但农产品按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比例过大,其他贸易方式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见表2)。

3.出口市场单一

从出口市场结构来看,江苏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分别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1.97%、25.37%和21.34%,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与其相似,2011年在全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市场的比重分别为53.7%、18.4%和16.9%,而这三大市场的出口额占到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9%(见表3)。这反映出目前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市场较为单一,这不利于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

三、优化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措施

1.加强地区间协作

促进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就需要苏中、苏南和苏北三个地区很好地协调和配合。在出口农产品的种类上,三个地区应发挥区域优势,大力推进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上,三个地区要有效协作,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基础、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推进产业内生产结构、加工结构的优化,以促进三个地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等各个环节的有机配合和协调发展。

2.平衡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

国际贸易经验表明,当一般贸易方式下的贸易量过大时会影响到国家或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协调和稳定发展。从贸易方式看,江苏省农产品一般贸易所占比重过大,已影响了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因此,在保证江苏省农产品一般贸易方式下的出口贸易稳定发展的同时,要通过加大引资和科技投入,加快建设保税区等措施,推进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下的农产品出口,实现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

3.促进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的出口市场结构有助于开拓国际市场,化解国际市场风险以及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要注重多元化国际市场的开拓。政府部门要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不仅要帮助更多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开拓新市场,还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的抗风险能力,促进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二敏.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研究[J].经济纵横.2011(11).

[2]程国强.加入WTO十年的变革:农业的启示与思考[J].WTO经济导刊,2011(12).

[3]许旭.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出路[J].消费导刊,2010(7).

[4]钟钰,秦富.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对策思考[J].国际贸易,2009(2).

[5]姜雪忠.江苏农产品出口路径选择[J].江苏农村经济,2011(12).

[6]杨建成.江苏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内江科技,2009(12).

(上接第21页)

美国的进口对象从原本的较为分散的许多贸易伙伴国相对集中到中国,美中贸易逆差逐年攀升,中国也成为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靶心”。可以说,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各国经济产业转型、美中大量贸易逆差和全球贸易保護主义氛围浓厚的大环境下产生的。

中国对美国贸易的持续顺差致使中美间贸易失衡,从美国国内分析,这必然会使其国内大量相关企业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其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时期,国内受影响产业和工会集团会积极加大对美国国会的游说,要求加大贸易保護力度。基于美国政治体制,国会通过立法、相关预算限制等来影响贸易委员会对相关国家的倾销裁定。影响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难以顺利取得。

此外,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美国会每年对中国进行贸易最惠国待遇的审查。通过一年一度的审查机会,美国还可以趁机对中国提出相关的贸易设限要求并以此来保護本国的同种类生产企业,达到其贸易保護表面合理化的假象。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种贸易最惠国待遇的审查再也不能成为挟制中国出口的工具,并且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自由化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等也使美国觉得有必要寻求新的贸易保護手段。基于中国大量出口低劳动力成本、低附加值,相对价格也较低廉的商品,美对中国大量发起反倾销调查而却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正可以达到美国表面上尊重贸易公平、推崇贸易自由化,但实质上又保護了本国相关产业的真正目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无法取得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保護本国国内产业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吴媛媛.论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及其合理解决[J].法制社会,2009(4):97.

[2]李明德.知识产权的国际争端及我国政府的应对之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1):52-55.

[3]曾令良.区域贸易协定的最新趋势及其对多哈发展议程的负面影响[J].法学研究,2004(5).

[4]曾令良.世界贸易组织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影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湘潭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