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绿色农产品发展的政策目标分析

时间:2022-09-25 02:35:16

江苏省绿色农产品发展的政策目标分析

摘要:作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农产品生产方式变革中的集中体现,发展绿色农产品不仅符合人类追求健康,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而且有助于我国突破日趋森严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发展绿色农产品也有利于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效保证我国农产品消费安全,保护资源与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绿色农产品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文章阐述了目前江苏省绿色农产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江苏省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具体政策目标,即确保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建立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

关键词:江苏省;绿色农产品;发展;政策目标

绿色农产品发展有利于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在满足广大人民提高生活质量要求的同时,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突破“绿色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制约,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措效、农民增收。江苏省地处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对绿色农产品的关注程度较高,绿色农产品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当前江苏绿色农产品发展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二是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在追求量的安全,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并且,农民对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已经习以为常,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不强。在目前检测技术和手段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当绿色农产品生产与施用化肥、农药发生冲突时,农民往往选择以牺牲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代价,通过施用大量化肥、农药来提高产量。江苏调研的实际情况表明,这种现象不仅在大田生产中表现相当突出,在一些绿色食品的挂牌生产基地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比普通农产品的高,而且,绿色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而产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要调动生产者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必须要保证绿色农产品生产者的经济收益不低于普通农产品生产者,而要实现这一点,优质优价机制是前提。但从江苏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绿色农产品的经济收益高于普通农产品,但也有部分绿色农产品的经济收益不理想,甚至有个别品种绿色产品经济收益低于普通产品,优质优价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质量是绿色农产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石,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而保证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则是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积极性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绿色农产品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江苏省目前的情况来看,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尚有待进一步提高,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为了促进江苏省绿色农产品的发展,政府的政策目标应该是确保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建立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1 政策目标一:确保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为了确保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从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促进绿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

1.1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1.1.1加快法制建设步伐,依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目前,江苏省已经颁布实施了一些有关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如《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就整体而言,江苏省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主要从基本原则、保护与治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体系结构还不够完整;有的规定只给出了指导意见,就具体内容而言,其涵义并不是很明确,以致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下一步要继续引导各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做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依法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管理。

1.1.2完善管理监测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

进一步健全江苏省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加大环境监测力度,逐步建立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预警系统。目前世界上已有的农业生态环境安全预警系统模式有生态农业型的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农工商一体化的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生态旅游型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乡镇企业型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生态破坏恢复型等农业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先进经验,根据江苏省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状况,采取合理的农业生态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首先按照《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环境监测规划》,对江苏省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环境质量状况普查,进行耕地的污染区划,对重点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环境质量开展例行监测工作,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借助GPS、3S等信息技术手段,以点位为基础构建农业环境信息数据库,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江苏省农业环境质量情况。

1.1.3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

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是江苏省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农业环境的治理,应该从源头抓起,控制工业污染,禁止剧毒农药和高残留兽药、渔药的生产和经营,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实施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工程和推广适用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的清洁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明确农业部门对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有关的农业部门相应的执法权限。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业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环境治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1.2促进绿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

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实现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不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实现绿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从而提高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及其市场竞争能力。

1.2.1建立绿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机制

规模化生产不仅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也是保证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并提高其质量安全水平的基础。在我国,目前的小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由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小规模分散性,再加上农民的素质不高等客观因素,使得农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困难重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为此,应该尽快建立一套绿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机制,以促进绿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首先,依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经营、生产高效”的原则,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提高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专业户、

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市场、专业协会的作用,把零星分散经营向集中连片规模经营转变,形成基地,提高整体规模效益。其次,政府要集中资金,积极扶持一批规模较大,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最后,政府应该在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的转移,土地流转制度方面进行变革,促进绿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

1.2.2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及配套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决定着绿色农产品产业规模,没有基地的发展,就没有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相结合,提高基地管理水平,实现农产品的安全、优势化,实现其基地准出的源头控制和土地集中的规模效应,保障绿色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应与农户形成利益连结机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标准化的示范效应,对经过认证的基地开展原产地标识、基地标牌等手段,提高基地的管理水平。对一些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还要实行配套基地同步建设,保证其原料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配套基地建设,是解决分散经营、质量安全难以控制以及规模较小所导致的收益低下等问题的重要环节。

1.3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1.3.1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准出制度

首先,完善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不仅要了解目前江苏省绿色农产品的产地环境、还应该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动态监控体系。其次,完善绿色农产品产地农业投入品监控。除了对绿色农产品产地农业投入品定期组织检查外,还应该建立绿色农产品产地农业投入品档案,建立详细的田头、塘口等生产场所的记录,投入品购买记录、使用记录等。同时,农技推广部门应改变以往等农民上门咨询的方式,主动到田头开展绿色农产品产地农业投入品的宣传。最后,完善绿色农产品产地快速检测。引进高技术的绿色农产品检测设备,改进检测手段,提高绿色农产品产地快速检测的精度。

1.3.2提高市场准入制的普及率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一些市场和超市已经开始实施,但数量及其有限,目前,江苏省开展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试点的市场只有15.2%,还有很大一部分市场没有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因此,应该在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推广方面加大力度,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的覆盖范围。同时,加强市场准人中的检测环节,引进检测的高端设备和高新技术,改变以往市场准入检测只能检测农产品中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等),而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项目(如蔬菜中的亚硝酸盐、腌制蔬菜中的有害微生物、毒素等)无法开展检测的局面。目前,江苏省只在4月、7月、9月和11月对全省13个省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例行监测工作,形成四次监测报告,这显然是不够的。今后,应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频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抽测与普测相结合的监测制度,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1.4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1.4.1健全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绿色农产品规范化管理的根本保证。针对目前质量安全状况,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用法制手段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方面,从源头控制有毒、有害投入品流入农业生产领域。同时,健全的法规体系必须有严格的执法保障,在执法过程中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予以查处并严惩。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体系过程中,应借鉴国内外的执法经验,在逐步完善法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法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作用。

1.4.2科学制定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标准,统一执行标准

绿色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保障,依赖于全程地严格控制,而控制离不开从生产操作到市场准入的各个环节的标准制订与标准体系的健全和统一。目前,江苏省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还很不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还很不配套,标准数量少,采标率低以及缺乏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加快健全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并按照法定程序备案、,使标准成为具有法定效力的技术规范。同时,在绿色农产品的发展中,逐步统一各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减少标准执行时的交叉与重叠,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如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标准向国家标准的转换。

1.4.3加强贯标力度、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在科学、统一标准框架下,及时、准确各项标准(特别是新制订、颁布的标准),加强贯标力度、完善检验检测体系,这既是健全标准体系的要求,也是有效发挥标准对绿色农产品发展指导与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在加强贯标力度上,应落实各项标准执行的责任主体,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对标准执行主体的监督,确保项目标准的执行。同时,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培训,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检测体系建设方面,根据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生产与市场流通的特点,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升档次的建设原则,逐步建立一个由市、县或区、村等组成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在监测范围上,立足于能够满足对主要农产品及其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控需要;在监测能力上,达到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及相关国际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艺、性能参数的检测需要;在技术水平上,做到市级质量检测中心与国际接轨,建设一流的、国际先进的检验室,并逐步实现国际双边或多边认证。

2 政策目标二:建立绿色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机制

为了建立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必须从加强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制度建设、加大对食品安全和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大政府对绿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等方面采取措施。

2.1加强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制度建设

一项政策的实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来保证。如果只是一味强调绿色农产品的优质优价,而没有一个可靠的制度作保障,则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还是一句空话。为了实现绿色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首先应该制定和推广农产品市场流通分级标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分级标准,是农产品分级分类销售、实现优质优价的基础。其次,进一步拉大农产品质量差价,制定合理的质量等级差价,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低质农产品,要逐步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最后,在农贸市场和超市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快速抽检,合格的允许进入市场指定的优质优价农产品专营区销售,为实现优质农产品的优价提供条件。

2.2加大对食品安全和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

只有农产品安全性问题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关

注,公众才能认识绿色农产品,接受绿色农产品。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一是经常性的产业推动。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向广大市民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宣传发展绿色农产品事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推出绿色农产品整体形象;二是强化绿色农产品的开发意识。通过参与农业科技宣传活动及各种学术研讨活动,编印资料,交流信息,分析发展绿色农产品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广阔前景,积极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博览会、展销会、经贸洽谈会和因特网等途径,全方位展示江苏省的绿色农产品。利用各种方式提高生产者、销售商和消费者的质量意识。通过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和优质高价的认可度,扩大绿色农产品消费群体和消费数量;通过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提高农民对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认识,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只有严格按照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在市场上体现其优价的优势,获得增值效益,激发农户发展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自觉按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来进行生产。通过加强舆论宣传,使各级政府把绿色农产品的开发与管理作为事关公共安全的大事来对待。

2.3加大政府对绿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

绿色农产品事业是事关全民健康问题的大事,在市场发育不够健全阶段,政府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和引导,才能实现绿色农产品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绿色农产品在生产时不允许或者限量允许使用农药、化肥等物质,其产量比一般的农产品产量要低,而其生产成本要比一般农产品高。在目前市场还不能完全实现优质优价的前提下,政府应该加大对绿色农产品事业的投入。除了在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中资金向绿色农产品开发倾斜;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农产品品牌,并对获得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绿色农产品生产和绿色农产品营销企业进入市场,减免入场费等费用;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的企业,给予其自营出口权,以促进绿色农产品的出口创汇;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积极开辟绿色农产品通道等等外,政府还应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实行补贴,确保生产者有利可图,保护和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性。

上一篇:农业科技进步对长三角地区种植业增长的贡献研... 下一篇:我国专利质量现状、成因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