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飞行员形态特征分析

时间:2022-10-01 11:57:11

健康飞行员形态特征分析

本文作者:戴伟川 李艳娟 单位:桂林疗养院

从心电图上寻求快速识别心脏病急危象的有效指标是近年来心电学界研究的热点。2008年Marriott等[1]发现,在绝大多数正常人中,V1导联的T波是倒置的,如V1导联的T波直立,又能排除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大和左束支阻滞时,则可能是急性心肌缺血或损伤的心电图表现,并称此为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拇指法则[2]。AmalMattu称V1导联T波直立为心前导联T波渐进性失衡[3]。然而,我们在健康飞行人员心电图检查中发现,健康人V1导联T波半数以上是直立的,并且T波振幅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本研究对此做一探讨,旨在为V1导联T波形态变化的临床应用提供正常参考数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2002年7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健康疗养的现役飞行人员为研究对象;多次来院疗养体检者,以V1导联T波振幅最高的一次心电图作为统计对象。受检者均有本次疗养体检鉴定资料,并携带既往3年以上完整的体检鉴定资料,且符合以下全部条件:(1)历年疗养体检各疗养院检查证实无心血管病史或其他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史。(2)本次疗养体检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正常,X线检查未发现心肺异常。(3)能胜任飞行与训练,体能训练达标,且年度疗养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合格”。(4)心电图上无房室肥大,无束支及其分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并剔除ST段及T波异常的病例。入选4120例,均为男性,年龄20~58岁,平均(34.8±8.2)岁。飞行时间1~13000h,平均(1916.0±1630.1)h。

1.2方法将研究对象以每10岁为1段,共分为4个年龄段;采用北京派尔MIC-120E型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常规心电图。以基线平稳且无干扰的心动周期作为T波分析对象,打印各波段参数值,由专业技术人员统计分析V1导联T波振幅,以仪器测量加人工判读为准。T波振幅取3个心动周期的均值,以QRS波群起始部水平线作为参考基线,正相波由基线上缘垂直测量至顶峰,负相波由基线下缘垂直测量至谷底。研究参数:(1)V1导联T波形态,按T波极性分为直立(T波振幅≥0.05mV)、倒置(T波位于基线以下深度≤-0.05mV)、双相(T波呈先负后正或先正后负双相波)、双峰(T波直立并出现明显切迹,双峰间距<TU波峰间距)、平坦(T波振幅在0.04~-0.04mV)5种。(2)V1导联T波动态变化情况,对492例来桂林疗养院疗养≥2次飞行人员进行V1导联T波形态动态观察,并做自身T波振幅及极性变化情况对比。(3)V1导联T波>V5(V6)导联T波现象发生率,判断标准为V1导联T波正常直立,且振幅大于V5或V6导联正常直立T波振幅者称为V1导联T波>V5(V6)导联T波[4]。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V1导联T波形态特点及年龄差异比较健康人V1导联T波可呈直立、倒置、平坦、双相、双峰5种形态,且以直立多见(53.76%)、其次是倒置(22.81%)。并且随着年龄增长,T波直立比例有逐渐减少、平坦和倒置比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P<0.05,表1)。直立T波振幅多数在0.10~0.39mV,占77.25%(1711/2215),而T波倒置深度多数在-0.05~-0.19mV,占84.79%(797/940,表2)。

2.2TV1与其他导联T波形态关系比较其他导联(Ⅰ、Ⅱ、Ⅲ、aVL、aVF、V2-V6)T波呈正常直立4069例,占98.76%,伴V2或V3导联T波改变51例,占1.24%,其中V1导联T波倒置伴V2导联T波低平35例、TV2-3低平9例、V2导联T波倒置3例、TV2、V3导联T波双相1例、V2导联T波倒置并V3导联T波低平1例,V1导联T波平坦者伴TV2、V3导联T波倒置1例,V1导联T波双相者伴TV2、V3导联T波双相1例。结果表明,V1导联T波直立者Ⅰ、Ⅱ、Ⅲ、aVL、V2-V6导联T波均直立。而TV2、V3导联T波倒置或平坦、双相者,V4-V6T波仍直立。2.3TV1直立与临床关系2215例V1导联T波直立者中,历年疗养体检均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发现,本次疗养体检心电图检查时亦无急性心肌缺血等异常。

2.4V1导联T波动态变化特点对492例T波进行动态观察,检查心电图次数2~7次,平均(2.3±0.7)次,时间跨度2~9年,平均(3.9±2.1)年。47例(9.55%)波幅无变化;409例(83.13%)发生波幅变化,其中T波振幅变化幅度≤0.05mV者189例、0.06~0.10mV者113例、0.11~0.20mV者86例、0.21~0.30mV者16例、0.31~0.40mV者4例、0.50mV者1例;36例(7.32%)发生极性改变(由直立变为负正双相或倒置11例、负正双相变为直立10例、倒置变为直立9例、正负双相变为直立6例),其中21例(58.33%)合并早期复极综合征。结果表明,不同时间记录的心电图V1导联T波振幅可有不同程度变化,61.38%(302/492)T波变动幅度≤0.10mV,7.32%的T波甚至可发生极性改变,但无心肌缺血等相关症状出现。

2.5不同年龄组V1导联T波>V5(V6)导联T波检出率比较V1导联T波>V5(V6)导联T波可见于各年龄,但以40岁以下年轻人多见,占总例数的79.14%(129/163)。与20~29岁比较,40~49岁和50~58岁V1导联T波>V5(V6)导联T波检出率下降(χ2=18.19,P<0.01,表3)。对31例V1导联T波>V5(V6)导联T波变化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显示,不同次记录的心电图V1导联T波>V5(V6)导联T波表现时有时无。但无论是否出现V1导联T波>V5(V6)导联T波现象,受检者均无自觉症状,临床检查亦无器质心脏病发现。对33例V1导联T波>V5(V6)导联T波现象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均呈阴性。

3讨论

本统计分析对象为年度健康疗养飞行人员,V1导联T波形态多变,以直立多见(53.76%)、其次是倒置(22.81%),其他尚可见平坦、双相、双峰等形态。直立T波振幅多数(77.25%)介于0.10~0.39mV,而倒置的深度多数(84.79%)在-0.05~-0.19mV。本组直立T波检出率明显低于罗红燕等[5]报道普通人群的69.7%,可能与研究对象选择及年龄构成比不同,以及本组将T波直立且呈双峰者单列为一种类型等因素有关。健康飞行人员可出现V1导联T波>V5(V6)导联T波现象,但多见于40岁以下年轻人(占79.14%),不同次记录的心电图V1导联T波>V5(V6)导联T波表现时有时无,对部分病例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均呈阴性。V1导联T波>V5(V6)导联T波是水平面QRS-T夹角增大的一种表现,年轻人出现该现象可能仅系正常心电图变异而非心肌缺血所致[6-7]。正常情况下,心电图上T波的电轴与QRS波的电轴一致,故T波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即QRS主波向上导联T波直立,QRS主波向下导联T波倒置。但V1导联T波形态可多变,其直立、倒置、平坦或双相是由T向量环投影在V1导联轴的方向决定的。当T环最大向量平行于V4导联轴正侧时,T波在V4导联振幅最大,而V1导联T波倒置,当T环向右向前移位,致水平面QRS-T夹角增大,T环最大向量几乎平行于V1导联正侧时,V1导联T波可呈直立,T环最大向量介于V1-V4可使V1导联T波出现平坦、双相等形态。并且有报道T波形态存在性别差异,女性T环偏左后多投影在V1的负侧,故V1导联T波多为倒置,而男性T环大多位于左前,投影在V1的正侧,所以V1导联T波多为直立[5,7]。本组V1导联T波直立者Ⅰ、Ⅱ、Ⅲ、aVL、aVF、V2-V6导联T波均直立,而V2-V3导联T波倒置或平坦、双相者,V4-V6T波仍直立。此类T波改变当属功能性[8]。

健康飞行人员V1导联T波形态发生动态变化的可能原因:(1)电极放置位置的影响。不同次记录心电图电极位置可有所变动,可能造成T波波幅的小幅度变动(≤0.10mV),无实际意义。(2)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自主神经通过对离子通道的影响,进而对心脏的节律和心电图的各种图形产生全面的影响[9]。不同时间段人体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不尽相同,可使T向量环投影在V1导联轴的方向发生偏移,使得不同次心电图检查V1导联T波形态发生变化。(3)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影响。本组发生T波极性动态变化者21例(58.33%)合并有早期复极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常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现象,表现为J点抬高或明显J波,常伴有弓背向下的ST段抬高和T波高耸,其心电图表现以左胸导联为明显,也可见于肢体导联。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特征更加明显,而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时,ST段可有不同程度回降、T波变低。综上所述,分析孤立导联T波异常意义比较困难,可能做出不确定和不准确的诊断,尤其容易将其误诊为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判断V1导联T波形态特征的临床价值,必须结合其他导联T波变化情况,并密切结合受检者临床体检资料,尤其要考虑年龄、性别、症状以及冠心病危险因子等因素。

上一篇:医药制造业能源计量器配备和监管 下一篇:药品实务课程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