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建工程框架结构施工

时间:2022-10-01 11:29:24

浅谈土建工程框架结构施工

摘要:然而框架结构作为土建工程最为主要的结构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文章针对土建工程框架结构施工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建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however framework structure as one of the most main structure of civil engineering, its application is very extensive. Artic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blems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Rudder sleevevil engineering; Fram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作为土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是否合格,将直接关系着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当前经济市场的迅速发展,建筑企业在发展中,要想从根本上立于不败之地,其核心在于加强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而这些,都将取决于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

1框架结构常见问题概述

1.1梁、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

钢筋保护层厚度通常是指主筋的保护层厚度,有些施工人员按字面将其误解为构件最外侧钢筋到模板(即箍筋外侧),甚至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钢筋保护层的作用一是确保混凝土握裹钢筋,使两者共同工作;二是考虑耐久性即钢筋的保护,防止因混凝土开裂后钢筋被氧化锈蚀,且满足耐火极限的需要。但保护层太厚会导致构件有效截面削弱过多,而太薄则降低上述两个作用。当建筑物的防火等级要求较高时,可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适当增大钢筋保护层厚度,但应与设计方共同协商,确定是减小有效截面值,还是保持该两值不变而增大构件截面尺寸。对一类环境的C25混凝土梁,其主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箍筋均应包含在其内,实际箍筋外侧保护层厚度为17mm。当构件截面尺寸较大时,如结构转换层梁、梁式筏形基础、条形基础、箱形基础的梁、板等,可通过减小的方法来增大保护层厚度,因此时该两值的缩减量的比例较小,对构件截面尺寸及承载力影响很小。

1.2模板问题

在整个混凝土结构构件形状的稳定中,离不开模板工程;与此同时,模板工程能否正确的应用,还关系着工程的整体抗震能力。在土建工程中,针对出现的模板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施工人员在模板安装、拆除时,没有结合设计图纸,导致安装或拆除不规范,直接影响模板的使用质量;其次,在墙柱模板的应用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模板发生了严重的片尾,导致模型与设计图纸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再次,施工人员在使用模板时,受模板自身质量的影响,其刚度没有达到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且没有设置相应的拉水平、竖向通线;最后,在模板的安装应用中,对拉螺栓、项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1.3 混凝土开裂问题

我们经常在板面或者墙面上看到~些校状的裂缝,这些裂缝表现的特点是中间宽(宽度范围lmm-5ram),两端窄,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多发性的出现在钢筋混凝土的部。因沉降而引起的裂缝往往会延伸到内部的钢筋处,长期暴露钢筋,会导致钢筋的过快锈蚀。引起这种裂缝的原因很多,通常为混凝土用水量大,或者使用质量不过关的掺合剂和泵送剂,混凝土凝固时间过长等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钢筋混凝土表面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开裂,这种裂缝虽然没有沉降性裂缝深,但是它的长度不固定,从几十厘米到几米。这种裂缝看起来像是干燥的土地开裂,具有不规则性,不连贯性。这种裂缝的成因主要是施工方面的问题。

2土建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2.1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

由于梁柱节点钢筋分布密集,箍筋绑扎困难,便存在节点不放箍筋或少放箍筋的现象,给工程留下隐患。出现后有时也采取补救措施,通常是采用从对面两侧加开口箍筋的做法,且开口箍筋数量不足也不易绑扎到位,且不符合必须封闭箍筋的要求。施工人员意识到先立模后整体沉梁的施工方法不易绑扎节点区的箍筋,便采用先支梁底模后绑扎梁钢筋在支立梁侧模及平板模的方法,这样做虽然可以保证节点核心区箍筋的布放,但存在弊端:一是先立梁底模再绑扎钢筋时,施工操作人员安全度差,钢筋摆放不易,操作不便:一是交叉作业多,木工立好梁底模就要等梁钢筋绑扎完后再立梁侧模及平板模,给施工组织安排带来困难,常出现离工现象,工效较低:二是先立梁底模,各个梁模是单独的,没有联系(拉结),造成模板结构本身的安全性较差,产生安全隐患。

梁靠近支座处剪力最大,而箍筋就是为了抵抗剪力而配置的。从抗震设防考虑,如果箍筋离开支座太远或密箍区长度不足,都会造成支座处受力薄弱,甚至造成剪切破坏。距支座的第一个箍筋根据构造要求离开支座应不大于50mm。众所周知,梁的箍筋返工最麻烦,所以必须在梁骨架落入梁模之前,对照设计图纸,全面复查各处有无错漏,复查结果完全正确之后才可将梁骨架落入模里,对于确实已落入梁模而梁箍筋又需加密的,必须返工加密。

2.2控制好混凝土质量

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建材供应渠道增多,以次充好和不合格的材料也增多,只有坚持在使用前严格复试检验后再用于工程,才可有效地避免使用劣质材料,减少质量事故。对配合比的控制不容忽视,再准确的配合比,现场不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杂质量和称量,仍然会生产出不合格品。有的工地不做配合比设计,而套用其它工程配合比。对已浇筑成品不保护,养护不及时,尤其干燥少雨地区更需要保养,这是提高强度的重要的环节。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必须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注意克服配料不计量、拌和时间短、加水不控制、运输距离长造成摇晃离析,更要注意不允许二次加水重新拌和、振动不实、过振、漏浆、跑模、不清理残留木屑。操作不当所产生的后果将削弱支承件的竖向荷载,影响结构整体连接及降低抗震能力,只要健全施工操作标准,步步检验认证,按规范施工,框架工程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2.3框架柱预留拉结筋施工优化

1)针对习惯做法中L形拉结筋绑扎后在模板内不易固定的弊端,可根据现场实际操作的难易程度,把拉结筋加工成整体式,或者加工成分离式。

2)绑扎时,拉结筋按设计位置,上下顺直串接式绑扎成一线,最下面第一节柱的拉结筋可由下向上绑扎。这样,最上面4根拉结筋便露在了模板外上侧。由于钢筋暴露在模板外,就比较容易直观地紧靠模板固定了。以上各节柱可根据情况向上或向下绑扎均可,当向下绑扎时最下面的4根拉结筋可放入已浇好的下节柱混凝土剔出的凹槽内,使其紧贴上节柱模板,露在柱两侧模板下,但要处理好,以防漏浆。

按以上做法,由于拉结筋在柱内的锚固部分与柱截面同宽,外伸拉结部分又上下牢固地串绑在一起,最末端头被露出且给予可靠固定,使拉结筋在柱模内没有活动余地,浇筑混凝土时可稍加注意,拆模后的拉结筋就会显露于柱表面,即便有部分拉结筋被混凝土隐埋,也不会太深,而且非常容易找到,砌填充墙时,可稍加剔凿,便能拉出钢筋。

2.4跑模,漏浆的防治

1)增加模板的刚度。采用预埋塑料管内穿12-14螺栓法固定,能控制模板侧向变形,梁高小于400mm时,采用形卡设于柱处,间距250mm一道,其余每隔600mm设一道。当梁高大干400mm而小于600mm时,采用预埋塑料管穿12螺栓固定,第一道设于栓侧100mm处,其余的每隔600mm设一道。当梁高于800mm而小于1000mm时,预埋塑料管穿14螺栓固定,分上下两排设置,上排设于梁顶下250mm,下排设于梁底上250mm,边管距柱100mm设置,其余每隔500mm设一道。减少悬臂端长度,使模板端部的受力变小,变形变小。螺杆固定在侧模的竖楞上,用螺栓拧紧,有效的控制模板的侧向变形。提高模板的整体功能。

2)合理组织模板。模板组合合理,固定方便,同时接缝严密,控制漏浆。要使模板组合合理,在大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应进行模板组合设计,采用钢模时,各种规格应齐全,支撑应根据结构情况设计。

3结语

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点非常多,如原料质量的甄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各项原料配比,搅拌程度,以及后期浇筑和维护。应积极提高施工人员的工程理解水平和各项素质,从质量意识角度入手,从关注细节入手,对于提高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应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杨思宇,肖玉佳.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与质量要求[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上一篇:浅谈变配电房气体灭火设计 下一篇:浅析市政道路施工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