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现状与愿景

时间:2022-10-01 11:13:05

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现状与愿景

摘 要:计量工作是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层计量技术机构则是计量检定工作的最前沿,承担着上级下达的各项计量检定任务。近年来,基层计量技术机构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系列诸如机构设置不尽合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技术装备落后、检测能力薄弱、市场意识淡薄、竞争意识落后等问题。今后,基层计量技术机构需要加快发展步伐才能跟上现代市场的要求。

关键字:计量 技术机构 现状 愿景

引 言

基层计量技术机构为促进我国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保证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也为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的现状

(一)技术装备落后、检测能力薄弱

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由于缺乏资金投入,普遍存在设备少且落后,实验室场地不足,开展检测项目少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电子技术应用于计量器具的生产中,计量器具不断的进行着多样化的变种,向程序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而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的检测设备远远的满足不了需求。

(二)人员素质偏低

基层计量技术机构附属于质监部门,旧有体制未能充分给予技术机构建设足够重视,未能建设一支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技术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尽管现有人员都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业务工作经验,还勉强能够解决眼下的技术问题;但从长远发展看,不解决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后继无人的问题,基层技术机构将难以适应现代市场发展要求。

(三)缺乏发展资金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基层计量技术机构只能靠业务创收来补充发展资金,但现实的情况是,这些创收的资金无法支撑机构的发展。后续投入资金严重不足,使得县级计量技术机构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二、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的愿景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基层计量技术机构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和要求,而基层计量技术机构自身面临的种种问题,究竟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无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由于基层计量技术机构长期在旧体制下生存,一些僵化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在一些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形成思维定式,因此,基层计量技术机构要谋求生存与发展,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现阶段,我们必须突破固有的各种束缚,向具有雄厚技术基础、经济实力和人才优势以及先进管理理念的技术机构学习,借鉴他们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发展新的机遇中做好一切准备,进一步改善内部条件,壮大自身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二)加强培训,引进人才

计量检定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计量检定人员业务技能直接关系到量值的准确可靠,加强技术培训,增强人员素质是目前计量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采取内部培训和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培训好现有在岗的技术人员,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并定期考核;二是要多渠道引进技术人才,可以引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退休技术人才,也可以外聘大型企业或科研单位的高技术人才,请他们来进行业务技术指导;三是要制定长、中、短期的人员培训计划,使人力资源再生。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广大员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技术机构发展的需要。

(三)转变思想,增强意识

基层计量技术机构要发展创新,计量技术人员就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把自己的工作对象看成是自己的客户。时刻牢记自己作为计量的一份子,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计量工作的整体形象。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市场变化情况,围绕加强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的工作重点,进一步作好计量检测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积极开拓检测市场,扩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计量保障的领域。

(四)加大投入,提高能力

一直以来,计量技术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和装备老化问题都是一个突出问题,没有先进的设备自然也就没有高的检测能力,更谈不上拓展新的检测项目。因此,加大资金投入成为当前计量技术机构发展的当务之急。十二五期间,各地纷纷制定了振奋人心的十二五规划,各县宏伟的建设目标也为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三、结束语

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于未来,我们坚信,只要积极改善管理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加大资金投入,拓展检测领域,增强自身实力,基层计量技术机构必将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政府放心、企业需要、百姓信任、社会赞誉的新型的计量技术机构。

参考文献:

[1]张付山.关于新形势下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发展的思考[J].中国计量.2009年.

[2]苏卫华.如何提高本地计量技术机构的竞争力[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年.

[3]张天伟.抓好资源整合开拓计量检定工作新局面[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年.

[4]徐恩涛、戴萍.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发展[J].品牌与标准化.2011年.

上一篇:谈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脱节问题 下一篇: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