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

时间:2022-09-17 09:47:35

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正在蓬勃发展。然而在其工作当中出现的信息意识不强、馆藏文献形式单一、网络缺乏全文数据库、以及经费不足和资金短缺都直接影响着图书资料室的网络化管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信息环境;高校图书;对策

利用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通讯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为社会提供最新、最高质量的学术信息,走现代化、网络化道路,是高校图书资料工作的必然趋势。

一、网络化带给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变化

(一)现代电子技术正在或将改变图书馆、资料室的馆藏内涵首先,扩大馆藏信息资源。网络化使得图书馆、资料室资源分为两大类,即:馆藏信息资源和网上信息资源。对于图书馆来说,网上资源与馆藏资源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且内容丰富。各种网上信息源,如网上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网上图书馆等,将为各馆读提供大量免费信息:如世界名著、参考工具书、目录索引、会议信息、科研论文预印本、各种机构名录等。而对于读者来说,需要获得的某一信息无论是图书馆收藏的,还是从网上获取的,信息本身的质量并没有区别。只要信息存取方便,易于获得,读者就无须顾及这些信息有效的位置距离自己有多远 。

其次,电子文献的收藏呈上升的趋势,复本量减少。众所周知,电子文献拥有大于纸质文献存储量的优点。一般而言,一张光盘可存储2000 本 50 页的图书,保存 500 年;一张 3.5 英寸软盘可存储 10 万字,保存 75 年左右。且一般的电子出版物,只要一份原稿和一份备用稿就可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不再需要 10-20 本的复本量。同时,相对纸质文献来说,电子文献价格更低。一本 500 页的专业图书,一般需要60 元,而 650M 的可读光盘却只需 140 元。所以,纸质文献的收藏虽说还占据着各馆室的主流,但电子文献的收藏必将有所上升,最终与纸质文献收藏并存。

(二)实现资源共享,节约经费资源共享对于读者来说影响甚大,它使得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资料室之间,各有范围、有重点地收藏文献资源,充分体现馆藏特色,解决馆藏间的交叉与空白,形成优势互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数字通讯和电子存储已使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和馆藏位置的界限变得模糊,传统图书馆已走向无墙化的电子图书馆,资源共享成为现实。由于共享的实现,使得图书馆、资料室可以摆脱传统的藏书结构,即既要满足本馆读者常用的文献,又要考虑一些偶然的或将会用到的文献,也就是力求藏书范围的广泛性。而网络则将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方便地带给图书馆,使得图书馆可以将经费用在特色文献的建设上,由此达到节约经费的目的。

(三)网络化改变着传统的管理流通方式简便借阅手续,为读者提供服务是图书馆的天职。传统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主要体现在文献借阅上。其借阅方式常常是读者带着希望到馆查目录、填索书单,工作人员根据索书单取书,然后再办理借阅手续。不仅程序繁琐,忙乎半天,却是竹篮打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化的图书馆,其借阅是由计算机管理系统或读者在自己的终端上自动完成,程序简便、快捷。网络化的图书馆将是 24 小时开放的图书馆,它使读者远离时间的限制,而随时可以办理文献借阅手续。网络化的图书馆,其文献载体形式多样,电子文献将不断占领图书馆的馆藏空间,使得所谓的馆藏资源变成在空间高速运行的数据。不同的读者可在同一时空范围内浏览同一份文献;或在不同的空间同时浏览同一文献;或者通过下载离线阅读等等,时空将不再是限制读者获取信息的障碍。读者可以随机访问网络节点上的文献馆藏单位,选择不同专业的文献类型查阅,馆际互借成为可能。借阅内容多样化。传统借阅方式下,读者借阅文献时只能整本提取属于静态的纸质文献,而无可选择。自动化与网络化的发展,却为读者便捷地获取文献信息创造了条件。只要是获准进入网络系统并按规定付费,读者就可方便地查阅、下载和重新编辑、组织文献信息。不仅可以查阅文字、数值、图形、图像等静态文档,还可以看到动态图像、听声音以及获得多媒体信息等动态文档。

二、网络化建设的对策

第一,领导重视是图书馆、资料室工作网络化的关键。它要求各级领导必须更新观念,在物质和人员上给予支持,配备相应的设备,为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创造条件。

第二,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图书资料人员除必须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之外,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它包括:综合知识与技能。其一,必须拥有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网络知识,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懂得常用的联机专题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的检索语言和结构。懂得修改图书馆的联机目录查询,能利用远程登陆检索其他图书馆目录。了解各种检索系统和搜索引擎。能操作各图书馆的服软件等。其二,具有一专多能的本领。除掌握图书情报理论知识以外,对其它相关学科及边缘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应有深刻的了解,最好在某个领域具有专长,以提高自身服务教学科研、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难题的能力。其三,拥有外语阅读、翻译和综合分析能力。科学研究必须汲取全人类的文化营养,需要查询国外的研究成果,利用外文检索工具、参考工具书和国外的数据库。同时,网上资源大量是英文信息。因此,如果缺乏一定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则不可能充分获取网上信息,服务教学科研。信息资源获取、传递、迎新能力。网络资源共享实现后,面对 INTERNET 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人员必须按照一定标准进行信息加工,合理采集、分编,有序整理有用信息,传递给相关的信息用户。

第三,校内工作人员统筹化、文献建设协调化。网络化将全校资源联贯为一体,它必将打破传统的人员管理体制和文献建设方案。不管是图书馆、还是资料室,文献工作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服务于全校,服务于社会,同时又接受来自校内各单位,甚至全社会的服务。所以,未来高校资料室工作人员都应由学校图书馆统筹,合理安排。它们将是具有相应学科专业知识,取得专业学位的大学毕业生。它们分散在各系资料室,从事专业文献资源的开发。图书馆与各资料室加强文献建设协作,图书馆加强公用性较强的和一些较贵重文献的建设收藏。资料室注重专业特色文献的收藏,每一个资料室即是一个特色专业的信息中心。

第四,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协调。各馆室应从实际出发,加强电子文献的收藏,把握好馆藏资源与网上资源的比例,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

第五,加强规范化、标准化操作。目前,我国图书馆、资料室都相继为文献工作网络化的到来作了相应的准备,建立了自己的文献数据库,拥有各自的 OPAC,但却缺乏规范化、标准化,无论是著录格式,还是文献分类组织,都采用着不同的标准,查询界面和功能各异。可见,要实现图书资料工作的网络化,必须在这一方面寻求一种统一的规范、标准,有统一的组织管理。

第六,注意数据维护和及时更新,不断采集可靠的、准确的数据信息及时更换过时的、有误的数据,保证数据库的生命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蒋永福,王丽云.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职能的变化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 1999,(03) .

[2]李夕琳.未来图书馆发展模式的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 1999,(09) .

[3]肖希明.论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藏书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5) .

上一篇: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现状与愿景 下一篇:钛合金上电镀工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