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范畴参数分析双宾、与格结构

时间:2022-10-01 10:50:15

传递范畴参数分析双宾、与格结构

摘 要:从句法、语义及动词类型等方面看,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不存在转换关系。两个结构中都存在一个表“传递”义的功能范畴G,但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结构。前者在VP之上,是高阶传递结构;后者在VP之下,是低阶传递结构。在传递结构框架内,双宾语结构比与格结构多一层投射。而且,在双宾结构中,G可以赋正值也可以赋负值;在与格结构中,G只能赋正值。“给”是低阶传递范畴G的语音形式,而且具有强制性。

关键词:双宾结构 与格结构 传递范畴 功能范畴假设

一、引言

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的关系一直是生成语法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双宾结构是由与格结构转换而来,如Chomsky(1975)、Larson(1988,1990)、Fujita(1996)、顾阳(1999)等;一些学者认为与格结构是由双宾结构转换而来的,如Aoun&Li(1989)、Snyder(1992)。如:

(1)a.[v'送1[vP一本书[v't1[PP给李四]]]][v'送1[vP李四[v'[v't1 t2]一本书]]]

b.[v'送1[vP李四[V't1 一本书]]][v'送1[vP一本书[V'[V't1 t2][PP给李四]]]]

转换分析法主要采用了“被动化”及“右嫁接”的方式,将直接宾语或间接宾语置于附加语的位置。Jackendoff(1990)质疑“被动化”分析法;Huang(1982)和Kayne(1994)认为句法推导不允许右嫁接;Gobbel(2005)证明双及物结构中内论元必须在主目语位置,不能在附加语位置。在句法、语义方面的一些语言事实也使转换分析法失灵。当间接宾语不是有生名词时,双宾句不合法,与格句合法。如:

(2)a.Bill sent Tom a package.

b.*Bill sent London a package.

c.Bill sent a package to Tom.

d.Bill sent a package to London.

当直接宾语在动作发生前不是主语所有时,双宾句合法,与格句不合法。如:

(3)a.John gave Mary a kiss.

b.*John gave a kiss to Mary.

当主语无意发起动作时,双宾句合法,与格句不合法。如:

(4)a.The examination gave Mary a headache.

b.*The examination gave a headache to Mary.

虽然有些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可以转换,但是两种结构表达的意义不完全相等。如:

(5)a.John taught the students English.(约翰教学生英语,学生已经学会了。)

b.John taught English to the students.(约翰教学生英语。)

并不是所有三价动词都能像“give”那样既可以用在双宾句中又可以用在与格句中的。如:

(6)a.*John donated the museum a painting.

b.John donated a painting to the museum.

c.*John demonstrated Mary the technique.

d.John demonstrated the technique to Mary.

此外,根据Chomsky(1998)的包含原则,运算产生的结构只能包含词汇矩阵中的成分,运算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成分。而且,词汇矩阵中选择的词都要在运算中用完。如果与格句是由双宾句转换而得来的,如例(1b),“给”能在运算中产生;如果双宾句是由与格句转换得来的,如例(1a),“给”会在运算中消失。这不符合包含原则。虽然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意义相似,但是以上种种迹象表明,这两种结构之间不存在转换关系。

我们认为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各自是基础生成的,两者之间没有转换关系。但是它们都存在一个表“传递”义的功能范畴G。本文第一部分论述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最基本的意义为“传递”“拥有”“失去”等不是两种结构的必然。第二部分根据功能范畴假设为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指派结构,阐明两种结构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指出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基础生成后进行参数化分析的理论优势。

二、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的基础语义

(一)双宾结构的基础语义:传递

一些研究者以双宾结构中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为依据进行句法推导,认为给予类双宾句的基本语义是“主语使间接宾语拥有直接宾语”,取得类双宾语的基本语义是“主语使间接宾语失去直接宾语”,如Harley(2003)、Bech&Johnson(2004)、邓思颖(2003)、王奇(2005)等。我们认为,将双宾语的基本语义定为“拥有”或“失去”不太准确。首先,“拥有”或“失去”不能涵盖进入双宾结构其他类别动词的基本语义。熙(1982)将双宾语分为3类:“给予”类、“取得”类、“等同”类。马庆株(2005)甚至将双宾语分为14类:给予类、取得类、准予取类、表称类、结果类、原因类、时机类、交换类、使动类、所类、度量类、动量类、时量类。如:

(7)a.卖你一朵花。

b.买你一朵花。

c.问你一件事。

d.喊你大作家。

e.开水烫了他好几个泡。

f.讨厌他一口黄牙。

g.考你个没准备。

h.换他两瓶酒。

上一篇:立足思维起点指向思维深刻 下一篇:学校管理的势与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