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维体系

时间:2022-10-01 10:46:52

构建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维体系

摘 要 受社会环境、学校办学条件、自身认识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学校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延伸课堂教育的内涵,建立学生互助体系,同时开展灵活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完善危机干预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维体系。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心理健康 多维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高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第一,从社会环境方面看: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多样化发展,社会中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苗头出现,高职高专学生作为年轻一代首先受到了冲击,无处不在的虚拟化网络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生活,部分学生出现信仰迷茫、自我价值感低、人际关系淡漠等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不明确,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低,学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等无不冲击着高职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灵。

第二,从学校方面看: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一些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视为思想品德问题,认为可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代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心理干预人员配备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有效措施,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成为学校常常强调但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的问题。

第三,从学生方面看:高职学生一方面渴望成才,渴望人生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有很大差距,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新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异往、学习动机等问题也是影响高职高专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

2构建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维体系

2.1在基础课体系中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问题虽然复杂多样,但还是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和规律可以遵循。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计划、有步骤, 系统、全面地进行教育教学,把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列入基础课计划之中,采取措施,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结合不同时间阶段开展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学初的新生心理适应讲座,帮助新生缓解入学不适;每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9・10世界预防自杀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开展相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因其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赛、专业技能大赛、各种社团活动等,开阔学生视野,锻炼能力,增进人际交往。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和生产第一线,间接缓解就业压力。

2.3延伸课堂教学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科教师的共同参与。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对此,课任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平时教育中,要真正树立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理念,通过课堂讲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要讲究教育教学方法,尊重和理解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成长氛围。各学科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要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构建学科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一致的教育体系。

2.4建立学生心理互助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群体间的互助能力。一方面,可以借助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和心理互助小组等学生团体,指导他们开展好有关活动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自我教育、自我帮助,进而达到心理互助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班级设置的心理委员的作用,引导他们主动观察,积极沟通,防微杜渐,成为心理教育工作战线的重要一环。

2.5开展灵活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

首先,可通过心理测量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各种严重心理问题的产生及发展。其次,充分利用学校个体咨询、团体咨询设施,创造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的平台,包括个体面谈咨询、个体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建立一整套适合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体系,使不同个性、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为他们疏导心理问题,引导他们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6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

心理危机管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可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方案,建立起由“学生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共同参与的心理危机监测、评估、预防和快速反应运行机制,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注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应立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多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学生高高兴兴上学,快快乐乐成才,为社会输送健康有活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巍.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04).

[2] 安晓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路径探析[J].太原大学学报,2011(09).

上一篇:关于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实践评价的思考 下一篇: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