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2-10-01 09:41:26

免费师范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一直以国家战略任务为己任,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中学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重任。特别是在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以来,作为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学校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中国教师教育的领军学校。

如何面向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对优质师资的需求,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如何平衡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养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拓宽学科专业基础与加强职业能力训练之间的关系;如何提高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与坚定的职业信念等问题一直是教师培养中的突出问题。本成果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综合性的学科氛围、优质的师资水平,为培养视野广阔的高水平教师,搭建宽厚的人才培养平台;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的保障和个性化选择的空间;课内外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保障;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砥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在机制体制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培养了一大批乐教适教的免费师范生到中西部任教。

面向基础教育改革,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构建高素质教师培养方案

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需求,明确提出学校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专业基础厚实、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富有创新精神、乐教适教的研究型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家”。围绕职业信念养成、学科专业基础拓宽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三个要点,构建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为架构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着眼于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有机衔接和相互融合,强调对学生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与科学素养、身心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专业方向课程以促进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科发展而科学设置,并在课程中融入学科前沿、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等内容,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加强研究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教师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其中的“教育研究与拓展类”选修课程模块,使学生在已有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升华到理论,获得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体验。

构建课内外结合,多形式、分层次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从单一的教育实习扩展到多形式、分层次的教育教学实践课程体系,教育实践类课程从6学分提高到12学分甚至更多。实践课程的设计注重让学生从体验到实验,再通过实践对教学行为加以反思和升华,最终达到对教师职业的充分理解,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教育见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入校参观、聆听校长讲座、课堂观察、远程观摩、视频点播和教学案例分析等活动来初步认识中学课堂教学,感悟与体验基础教育以及教师职业角色。通过观摩课程后与指导教师的分析研讨,学会课堂教学评价,发现与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获得对教师职业的初步体会。

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开展教学技能训练活动。学校为各专业配备微格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学校为师范生以小组为单位配备数字化采集设备,包括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等,学生通过使用这套设备,特别是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媒体采集能力,而且利用这些设备,采集课堂资源、开展教学研究,实践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是保障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的教育实习模式为“3+10+3”,即3周实习动员、10周入校实习、3周总结反思。教育实习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以及其他教育教学工作实习。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参加与本专业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授课不少于10学时,完成教案不少于10学时;班主任工作贯穿教育实习始终。

学生在实习学校,在中学教师指导下承担教师岗位的基本工作,开展课堂教学、班主任实习以及其他教学管理工作,在实践中观察、分析、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尝试教育研究与创新,包括面对基础教育中的问题开展调研和创新性教学设计,如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参与设计校本课程、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等。

在这种“变指导为督导,混合学科编队”的教育实习模式中,在实习动员培训环节,学校设计了包括实习态度、教师礼仪、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以及实习中的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应用等多个主题的培训,让学生明确实习任务和实习要求。实习返校后的总结反思则要求在不同实习地区、不同实习学校的实习队伍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总结。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校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小组要经常进行组内交流,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收获,发挥各自的专业所长,开展与实习学校相关的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的研究与反思能力。

多方创造条件,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

学校聘请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导师,指导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实习与科学研究等;选派优秀专任教师承担免费师范生课程,开展小班授课。邀请海内外教育学科专家、基础教育研究与管理专家、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到学校讲学,介绍国内外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趋势、前沿动态、教育教学成果与成功经验;积极鼓励和支持免费师范生开展海外交流活动。支持免费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教育教学或学科专业研究领域,以课题或专题研习的方式,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将教师职业信念教育与教师职业养成贯穿培养全过程

教师职业信念的教育是教师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学校专门设置“教师职业信念与养成课程”作为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内容包括职业感情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思想的启迪、职业素养的强化、职业信念的确立等主题教育活动,贯穿四年培养全过程。从入学伊始到毕业,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习、教育调查、社团活动、技能竞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多种方式,全方位营造热爱教育事业、做教师光荣的文化氛围,引导师范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乐教适教,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以及长期从教、终生从教的崇高理想,培育未来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免费师范生的足迹遍及我国中西部的19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实践内容除了义务支教和教育调研这两个传统项目外,还因地制宜,增添了素质拓展、文艺汇演、主题宣讲等特色活动。

积极引导和教育免费师范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参与公益活动。注重免费师范生的自我教育,通过学生社团、主题活动等方式大力营造免费师范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的良好氛围。

学校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效果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0年第26个教师节期间,学校8名首届免费师范生陪同总理到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座谈会上,数学专业的苟晓龙同学发表听课心得,他的即兴点评发言得到了温总理的赞赏。学校两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在中西部执教,为中西部的教育发展带去了新鲜的血液。《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连续对学校的毕业生进行了追踪报道,回到藏区的珠曲、公开课女王黑小花等,这些承载着改变中西部地区教育落后面貌重任的免费师范生们,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自励、执着坚守,在三尺讲坛上施展着自己的才华,为家乡教育面貌的改变而努力着,奋斗着。

(执笔人:李艳玲)

上一篇:独龙江:贫困“死角”的空前巨变 下一篇: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