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人文关怀

时间:2022-10-01 09:40:38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人文关怀

摘 要:贫困生是高等院校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针对其的资助工作也是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的经济解困、情感交流、心理关怀、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走向主体发展性高等教育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高校贫困生资助中,我们应注重人文关怀,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人性化的资助,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字:高等院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72-01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的绝对数额在不断增长,日益成为了教育界和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多因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而无力或难以支付教育费用。近些年,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努力,基本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资助机制。依据党的十七大的报告表述中的启示,高校在贫困生资助中将人文关怀作为创新的方向,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贯穿了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全过程,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人本文化,本质上是对人以及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在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人文关怀,则是尊重贫困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切实关怀他们的思想成长、心理和谐、道德提升、权益维护,以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要正确理解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人文关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必须客观对待,理性关怀,切实以促进其健康成长、成才为明确导向;必须充分尊重、关心和满足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需要;必须切实提高贫困生的幸福感和人文素养。

二、人文关怀在贫困生资助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贫困生大部分来自弱势群体的家庭,家庭长时间的非正常化使这些学生在生活、心理健康、学习、人际交往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非常自卑、缺乏自信、自尊心强、缺乏宽容、性格内向等。大学本该是一个锻炼社会交际能力的良好场所,但贫困生由于自身的自卑心理,而无法获得真正的锻炼,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对高校贫困生进行人文关怀性的资助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经济资助体系较健全,但缺乏人文关怀。在《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对于构建我国新时期的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和规定,并制定了一系列新措施,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为一体的多元华、特色化资助体系,资助范围和资助额度是前所未有的。而当人们在普遍关心贫困生的学习经费的时候,对他们精神上的匮乏和缺失却少有提及,这不仅不利于贫困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得发展,也不利于培养贫困生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

(二)缺乏与贫困生的双向交流,忽视其特殊需要。当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追求精神需求,包括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但贫困大学生通常存在精神贫困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造成贫困生人格缺陷的原因与表现,也是他们精神诉求的主要方面。当前,高校的工作者对贫困生健康和谐的环境需求、自尊自强的心理需求、长效可靠的就业需求等特殊需要的重视度还不够,给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三、加强人文关怀,做好贫困生工作

为了解决高校贫困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资助、管理、服务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贫困生的经济扶贫和心理扶贫两个方面,多方面、多渠道给予贫困生人文关怀,构建高校贫困学生人文关怀体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做好贫困学生经济解困工作,构建完善的资助体系。关怀贫困生首先就要关心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帮助贫困生摆脱经济窘境。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由奖、贷、助、减免、勤和贫困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体系。让贫困生在自尊、自信而没有负担的环境下感受到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阳光成长、轻装上阵。为此,我们需要对高校贫困生进行仔细的摸底和调查,特别是存在的一些隐性贫困的学生,就要给予这类贫困学生特别关注,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让这部分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是被忽视的一个群体,如果有其它社会资助或勤工助学机会应优先给予他们机会。在以上基础上,建立健全奖、贷、助、勤、减免、缓”为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二)加强心理疏导,给予人性的关怀。单纯的经济上的资助只能解决他们的物质贫困,却无法彻底解决他们的心理贫困。而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能为他们创设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奠定基础。事实上,心理疏导是另一种方式的人文关怀,是“通过疏导,消除人们的心理障碍,使人们在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健康和谐心理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多数贫困生由于家庭环境、强烈落差感而衍生出了无奈心理、自卑心理、封闭心理等不良心理状况,而且不会向同学、朋友或老师进行倾诉。

人文关怀给予我们做好贫困生的工作的启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贫困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充分尊重贫困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鼓励贫困学生们相信自己的潜力,以自律、自信、自强来激励自己,为贫困生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充分享受大学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姜晓华.浅析如何开展好高校贫困生工作[J].中国冶金教育,2007,(05).

[2]杨冰,余翔涛.我国高校贫困生非物质因素救助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9,(S1).

[3]崔金宝.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策略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上一篇:浅谈现代汉语在文化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