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拓展练写”

时间:2022-10-01 07:56:37

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拓展练写”

【摘要】 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诵”是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诗情”和“画意”应成为古诗词学习的灵魂,让经典成为学生发展语言的好素材。我们可以要通过画面的想象、意境的体悟和情境的拓展练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让我们的古诗教学拥有浓郁的“诗情”和“画意”,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 以写促悟;绘诗境;悟诗情;品诗趣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不仅要依托富有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手段,还要通过画面的想象和情境的拓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让我们的古诗教学拥有浓郁的“诗情”和“画意”,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一、现状描述及分析――古诗词课堂教学

在我们很多古诗教学的课堂中,出现的一般思路是“背景介绍――感知古诗――字词分析――逐句理解――诵读体会”,由于长期以来古诗词考试往往停留于一些字、词、句的理解及简单的诗歌主题思想上面,使得对古诗的把握停留在诵读与了解大意的层面上,而忽略了古诗文丰富的内涵及丰厚的意蕴,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总目标的要求差距甚远,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开发和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就逐渐消失殆尽了。对我们的古诗课堂大致呈现了以下几种情形――

1.脱离语境,在字词间纠缠不清

由于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又存在着古今词义的差异,所以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如何帮助学生扫除“拦路虎”,把字和词语从具体的诗句中因此教学时往往会在字词的解释中纠缠不清。扫清字词的“拦路虎”以后,教师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逐句的理解上,将原本浑然一体的意境分割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如教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时,老师往往会抓住“孤”、“尽”、“唯”、“天际”这几个词,逐个来解释,然后再把这几个词串联解释两句诗的意思,而那种朋友情深,如今好朋友乘帆远去,消失在茫茫长江尽头,那份不舍,那份怅然的心境则不能仅靠这解释来完成的。

2.忽视意境,在单调诵读中徘徊不前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说什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于是课堂上便是“诗”声朗朗,范读、齐读、小组读、轮读,一轮又一轮的朗读,除了在形式上变换花样外,其内涵毫无推进,更别说是感悟“诗情”和“诗境”了。一堂课下来学生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似乎“熟读能诵”了,但是古诗本身所蕴含的美感,和丰富的“诗情画意”却游离到文字以外去了。诵读必须伴随着文字折射到脑子中的意象和画面,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那这样的诵读才会悟于心中而发于口中,是形神统一的。

二、以“写”促“悟”,拓写“诗情画意” 美

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不仅停留于字词理解和单调诵读,我们完全可以让这些经典的语文材料为发展学生语言服务,而寻找切入口让学生以“写”促“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1.写在意象空白处,画面再创绘“诗境”

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

如教朱熹的《春日》“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一句时,老师紧紧抓住“新”字,先让学生给“新”字组词,有“崭新”、“全新”、“焕然一新”等,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无边光景”会有哪些“景象”呢?再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动笔写一写,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各种景象“一时新”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有的同学写到了“田野上,草芽儿钻出了他们嫩绿的小脑袋,五颜六色的小花儿调皮地露出了他们的笑脸”;有的同学写到了“小溪边,垂柳爆出了新芽,小溪水似乎更清澈了,一群群鸭子尽情地嬉戏着,仿佛在为春天的到来庆贺……”,有的同学则写到了“春天的使者好像一夜之间往大地上撒了一把五彩颜料,于是草儿绿了,桃花红了,油菜花黄了……”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的“无边光景”,每个同学对一时新的感受又各有不同,根据自己对这意象的想象,运用语言进行了画面再创,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诗境”。

而同样是“新”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新”字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老师先让学生理解“”的意思是“湿润”的意思,那么被“朝雨”湿润后的柳树又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到:早晨的雨细细、柔柔地下着,落到柳枝上,柳叶像被洗过似的,仿佛换上了新装,更加青翠,更加动人了。”

以上两例中的“新”字,都给我们留下了意象的空白,而且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是各不相同的,通过想象“写”话,对画面进行再度创作,将原本抽象的意象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加深了对“诗歌情境”的体会,让学生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享受诗歌的“画意美”。

2.写在意犹未尽处,内心体验悟“诗情”

如我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觉得“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问,问得柔肠百转,问得乡愁倍增,问得意犹未尽,于是我先叫学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句,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让学生寻找这些诗句的规律后告诉学生: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再来读这里的“明月何时照我还”,联系上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你把诗人当时的内心想法写一写,于是便有了学生“时光流逝,乡愁难消”的内心体验:“江南两岸又是满目绿色,而我却不能回去欣赏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春去春来,年复一年,请问明月能否告诉我,什么时候才是我的归期呢?”诗人的思乡情感化于心中,跃然纸上。

上一篇:“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下一篇: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