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01 07:28:50

不同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15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3组患儿均实施常规综合疗法和护理,给予0.3~0.4 g/kg静脉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连用3 d者作为普通剂量组;给予1 g/kg静脉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连用2 d者作为大剂量组,不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退热天数、皮疹消褪时间、惊颤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治疗有效率和无效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普通剂量组的退热天数、皮疹消褪时间、惊颤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无明显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则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治疗有效率(96%)和无效率(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12.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185-03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属重症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作为重症手足口病的免疫治疗手段已得到大家的共识,但其治疗剂量尚有争议。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旨在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15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4个月~1岁者35例,1岁~3岁者90例,3~6岁者2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原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诊断标准[2]。150例病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使用普通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者为普通剂量组,使用大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者为大剂量组,不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者作为对照组。3组的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3组患儿均实施综合疗法,即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甘露醇降颅压、甲基泼尼松龙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普通剂量组给予0.3~0.4 g/kg静脉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连用3 d;大剂量组给予1 g/kg静脉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连用2 d;对照组不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1.2.2 护理方法 ①消毒隔离:保持病房清洁卫生,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2次/d,对家具、地面用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医护人员查房以及操作前后应严格洗手或使用快速消毒液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②发热护理: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症状,高热患儿均遵医嘱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或小儿退热栓退热,持续高热不退者给予物理降温,出汗退热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防止受凉。③脑炎护理:患儿应保持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以及呕吐、肢体抖动、颤动、惊厥等情况,应防止意外坠床、舌咬伤;呕吐患儿应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窒息;腰穿患儿应平卧4~6 h以防止头痛;颅内高压患儿及时遵医嘱给予甘露醇、呋塞米以降颅内压[3-4]。

1.3 疗效评价

观察3组的退热天数、皮疹消退时间、惊颤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有效判定标准:体温正常或发热症状缓解,精神好转,惊颤消失或明显减少,脑膜刺激征消失;无效判定标准:发热、惊颤、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3组退热时间、皮疹消褪时间、控制惊颤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的比较

普通剂量组的退热天数、皮疹消褪时间、控制惊颤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3组退热时间、皮疹消褪时间、控制惊颤时间、脑膜刺激征

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的比较(d,x±s)

与对照组比较,*P

2.2 3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无效率为20%,普通剂量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无效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无效率为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3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手足口病的发病人数逐渐增多,但大多数为普通病例,少数可进展为重症病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其发病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显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IgG水平降低,影响其免疫功能[5-6]。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为IgG,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提高人体血液的IgG 水平,其含有针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中和抗体,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7]。不管是原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还是2010年版,均提出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提示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及护理干预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结果显示普通剂量组在退热天数、控制惊颤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无效率为20%,普通剂量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无效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普通剂量的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疗效不佳。大剂量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无效率为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护理干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具有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7.

[2]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3] 邹卫红,罗雪梅,钟春兰,等.6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治疗和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2):311-312.

[4] 郑焱,彭剑雄,张丽,等.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53-54.

[5] 王文丹.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4.

[6] 段,林智平,徐汉云,等.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临床研究[J].江西医药,2012,36(7):913-915.

[7] Wang SM,Liu CC.Enterovirus 71: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09,7(6):735-742.

[8] 许景怀.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佐治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期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4,49(2):162-163.

[9] 熊燕.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34-135.

[10] 于永锋,初灵芝.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2):209-211.

[11] 曹瑞源,韩剑峰,秦鄂德,等.重症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机理探讨[J].生物工程学报,2011,50(8):712-716.

(收稿日期:2014-08-25 本文编辑:祁海文)

上一篇:网络经济对我国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肺癌合并糖尿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