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构建

时间:2022-10-01 06:21:13

浅谈学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构建

摘 要:“深化课堂转型,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把教学重心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本文尝试就新课标下的英语任务型教学方法提出个人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新课标;任务型教学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86-01

一、对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理解

新课标中有要求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意义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卢莉老师在任务型教学课例中提到: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二、任务型教学法之策略

1、读懂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浙江省初中英语教学建议中的教学准备与设计中的第三条提到: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知识体系和整体结构,领会编写意图。细读单元(模块)内容,明确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在全册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研读课时教材内容,制定具体、清晰、可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文化)目标,明确重点难点。[3]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读懂教材内容,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中迷失了方向。正如有教研员老师所讲的:有很多的英语课堂,老师们会找一些英语歌曲或视频在课前播放,但这个播放活动却没有融入教学目标。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就直接进入正题,开始与播放活动毫无关联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导入设计重形式轻内容,浪费了学习时间和资源。

2、整合资源,设计合情合理的任务

卢莉老师在《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以培养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既然把话题比喻成主线,那么任务就像串在线上的珠子,如何能让这些珠子既好看又实用,需要探究也需要实践。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材里,每册都有话题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听说课、阅读课、复习课等,而这些课型的任务型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导入的、新课教学的、词汇教学的、巩固阶段的、拓展延伸的、学生讨论探究的、作业环节的等等。作为英语教师对于这些设计要考虑周全又合理,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要日积月累,不断反思、学习和实践。

如对九年级上册的第七模块的第一单元的导入尝试做如下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了解与澳大利亚风土人情相关的图片,活跃课堂气氛,为定语从句的运用创设语境。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张图片和活动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1)学生欣赏图片、听录音后记录信息,完成记录表1中的第一列;

(2)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记录表的第二列;

(3)小组派代表汇报记录表1中的内容;

(4)教师讲评。

如对Vienna is the centre of European classical music一课中的短语学习,切忌直接灌输或展示给学生,而是同样可以任务活动形式让学生分组完成。设计如下:(1)学生自主归纳文中短语;(2)小组合作,展示小组成果;(3)其他小组补充;(4)教师讲评。

3、考虑学情,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浙江省初中英语教学建议》第8条也提到“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创设教学情景”,“要体现情景的真实性、趣味性和直接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学习规律。

《英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中明确了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这就要求教师重点要抓好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用心挑选英语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八年级下册的Module3以“Journey to space”为话题,在读写课的课时中,可以尝试安排介绍宇航员在飞船上的饮食起居的短文,这样的材料肯定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Module4“Seeing the docotor”为话题的课时中,尝试安排一段材料:介绍比如去医生那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付钱取药,这些其实是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懂的,那么这样的英语材料除了能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还能让学生懂得看病的一些常识。只是教师在编排这样的材料时,要考虑到词汇、句型、语篇等方面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宜,过于简单会让学生觉得无味,过于复杂又会让学生不知所云。

教育学博士韩立福教授在《教师教学行为深度转型:由勤奋讲授走向智慧导学》一书中提出了课堂教学发展的六重境界:教师搭台教师唱教师搭台师生唱教师搭台学生唱师生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学生唱学生搭台学生唱最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4]在教学中设计的任务就如韩教授提到的“台”,而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其实每位教师都渴望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能让“教”成为“学”的一双更矫健的翅膀,让“学”在知识的天空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卢 莉,《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2007.

[3] 李冬梅,《浙江省初中英语教学建议》,浙江省教研室,2009。

[4] 韩立福,《教师教学行为深度转型:由勤奋讲授走向智慧导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初中化学物质推断题分类例析 下一篇:农村贫困地区初中物理教育方法初探